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抑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疗效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1周末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HAMD和HAMA评分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第6周末,对照组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抑郁症 盐酸帕罗西汀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三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例经多程化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三线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三周方案化疗,即多西他赛75mg/m2d1,静脉滴注2小时;吉西他滨1250mg/m2d2,静脉滴注1小时。每三周重复,至少治疗2周期。每2周期按照RECIST1.0版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毒副反应按照NCI-CTCAE3.0标准判定。观察TTP、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并观察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状况。结果20例肺腺癌患者CR0例,PR4例,SD6例,PD10例。ORR20%,DCR50%,TTP3.2个月,6个月生存率32.6%,1年生存率20.4%,2年生存率9.8%。主要毒副反应为脱发、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三线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小,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肺腺癌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 三线系统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及氟西汀对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儿童抑郁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比2组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不大,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差异不大。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药物对儿童抑郁症均有疗效,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艾司西酞普兰相较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儿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儿童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第三代化疗药物+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化疗。比较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生存质量状态。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6.00%、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0.00%和30%,但肺功能损害3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00%,P<0.05;干预前两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生存质量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生存质量状态优于治疗之前,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第三代化疗药物+顺铂进行化疗效果相似,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功能状态,但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神经系统和肾功能毒性较轻,肺毒性较大。

  • 标签: 吉西他滨 多西他赛 非小细胞肺癌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地碘含片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接收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地碘含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地碘含片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帕依固龈液 西地碘含片 慢性牙周炎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对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程序(如治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治疗及内科护理后,其中治愈出院35例,好转出院37例,改外科治疗4例,死亡2例。结论准确及时的内科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科学坚实的保障。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抑郁障碍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HAMD分值改善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比较上,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以及艾司西酞普兰均能有效对抑郁障碍进行治疗,然而度洛西汀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且安全性佳,值得普及。

  • 标签: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障碍 安全性
  • 作者: 吴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地碘含片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影响。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干预及西地碘含片含服,其中,实验组患者加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两组的治疗时长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健康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疼痛评分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PD、PLI以及SBI等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地碘含片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生活质量;临床;西帕依固龈液;西地碘含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SD)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48例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1、2、4、6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91.67%,观察组分别为45.83%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但各时段两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患者均可忍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SD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更快,更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躯体形式障碍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多西他赛+顺铂(DP)与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4例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接受DP方案化疗,Ⅱ组接受GP方案化疗,对比观察两组的近期化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Ⅱ组的近期总缓解率依次是44.4%和48.1%,均无患者完全缓解,总缓解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发生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的概率显著降低,而发生皮疹、血小板减少的概率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GP方案的近期疗效与DP方案基本相当,而不良反应侧重点各有不同,两者均适用于NSCLC患者的化疗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形式疼痛抑郁症的疗效。方法40例伴有躯体形式疼痛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0例)和西酞普兰组(20例),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疗效。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度洛西汀组和西酞普兰组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而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度洛西汀组HAMD、HAMA及VAS评分均低于西酞普兰组。结论对伴有躯体形式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及西酞普兰均有效,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

  • 标签: 度洛西汀 西酞普兰 抑郁症 躯体形式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6例KHE伴KMP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6例KHE伴KMP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8;平均年龄15个月(4.0~60.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6.3个月(0.8~48.0个月);混合型KHE 32例(88.9%),深部型KHE 4例(11.1%);瘤体大小为2.5 cm × 4.0 cm~20.0 cm × 24.0 cm。在联合治疗中,泼尼松平均用药时间为6.4周(范围5.0~9.0周),西罗莫司平均用药时间为19.3个月(范围13.0~27.0个月)。联合治疗1~5周,36例KHE伴KMP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逐渐恢复正常。在短期使用泼尼松联合长期使用西罗莫司治疗6、12个月后,疾病严重性平均评分由治疗前4.0分分别下降到2.4分、1.6分。在治疗12个月后,32例患者瘤体达到大部分消退的标准,3例达到部分消退的标准,1例无变化。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和口腔溃疡,无患儿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也未发生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KHE伴KMP安全有效。

  • 标签: 西罗莫司 泼尼松 血管内皮瘤 Kasabach-Merritt现象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 简介:詹姆斯·法洛,《大西洋月刊》的国际记者。他在该公司已经有25年的工作历史,曾经被派驻华盛顿特区、西雅图、柏克莱、奥斯丁、东京、吉隆坡等地,日前他被派驻上海。法洛曾经有过"国家杂志杰出奖"4次题名和1次获奖,还赢得过"美国杰出作家奖"。自从美国新基础协会在1999成立后,他就一直是该协会的主席。

  • 标签: 法洛斯 《大西洋月刊》 美国前总统 才美 柏克莱 奥斯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咪唑汀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4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0例湿疹患者给予咪唑汀10mg/d,并外用派瑞松,2次/d,持续14天。对照组120例湿疹患者并外用派瑞松,2次/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汀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咪唑斯汀 皮炎 湿疹
  • 简介:患者王连芳,女,64岁,农民。反复发热.关节痛1年,全身散在分布皮疹5个月。病程反复不规则发热,体温高速39.5℃,发热时全身肌肉疼痛,以四肢肌痛为主,肌痛有时呈游走性。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皮疹,呈红色丘疹,高出皮面,按之褪色,覆之碍手,无化脓及溃烂。全:分各关节活动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血沉增快,血清铁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断:成人蒂尔病。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成人 斯蒂尔病 成人斯蒂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