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男性同性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共性因子的性别倾向性.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印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对60名男性同性者进行个别测验,并与男、女异性恋者各30名进行比较.对所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男性同性组与女性对照组都具有3个MMPI共性因子.并在组成上十分相似,而男性对照组则具有4个MMPI共性因子,并在组成上与前两者具有很大差异性.结论:男性同性具有和女性相似的MMPI共性因子.

  • 标签: 男性同性恋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共性因子 性别倾向 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估计广州市男性同性人群规模,了解广州市男性同性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7名男性同性者,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活动场所后,按场所分层,应用乘数法对广州市目标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定性研究的访谈对象以20—25岁者居多,职业分布广,文化程度差别大;大多数被访者(14人)有幸福感;大部分(12人)表示生活感到有压力;大部分被访者(16人)能正确说出艾滋病预防与传播途径,多数人(12人)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活动场所主要为公园类、酒吧类、浴池类等三类场所,乘数法估计广州市目标人群结果为24893人(22042—28561人)。结论:广州市男性同性人群生活压力较大,高危性行为普遍,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男性同性恋人群 定性研究 乘数法 艾滋病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的认同态度,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厦门市某综合性大学抽取大学生537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大学生的性别和是否接触过同性是他们对同性态度的影响因素。男生认为同性情感取向正常和可以理解的占40.2%,女生占60.3%;大学生对男同性的接纳程度不同,男生接受女同性占29.7%,接受男同性占3.8%;女生接受男同性占9.2%,对女同性接受的占22.1%。接触过同性的大学生有70.3%的人对同性持理解态度,没接触过同性的人中持理解态度的只占45.8%;接触过的学生中有14.5%,没有接触过的有3.4%认为同性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有无宗教信仰对同性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调查的大学生对同性的态度总体比较包容。

  • 标签: 同性恋 大学生 认同态度
  • 简介:同性题材的电影叙事中,角色自我人格形象的塑形离不开个体自我复杂的心理历程。象征父权秩序的缺失和身体所遭受的化学“阉割”造就着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初次的塑形,当然也离不开其它因素的影响。非现实情境下演绎角色的浸染、同性间本体欲望满足的初次意识觉醒、视觉镜像界面的自恋式认同,都是造成其自我人格形象定型化的二次塑形。当前语境下,以异性恋为主导的社会秩序结构,现实伦理道德桎梏和世俗的偏见注定同性爱恋的结局不可能完美。当客体对象的情感爱恋发生了转移,主体对象心理呈现出被剥夺感,其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塑形中开始出现裂变。尽管主体对象外在行为表现为对自我的放纵,但其深层心理依旧是对这份纯粹爱恋的坚守。主体对象超越了自我,实现了自我构型完结的最终阶段,以从一而终的裂变行为方式宣示自己对这份爱恋特有的纯粹。通过对同性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塑形过程的追溯,意在为特殊群体留余生存空间,解蔽原初意义上的认知模式。

  • 标签: 华莱坞电影 同性爱恋 人格塑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男同性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情况。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抽取本地区男性同性者82例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之中,有47例(57.32%)曾有过肛交性行为,每一位调查对象在6个月内平均与(1.63±2.01)位男同性者发生过性行为,在82例调查对象之中仅有34例(41.46%)只存在一位同性性伴侣,有39例(47.56%)存在一名以上异性性伴侣,在82例调查对象之中,有81例(98.78%)知晓通过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预防知识有所了解,但仍然存在大量高危行为,对于安全套使用率不足。结论:男同性者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情况不容乐观,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之一,需对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以提升其预防知识知晓率与实施情况。

  • 标签: 男同性恋 艾滋病 预防知识 知晓率
  • 简介:摘要:本文求助者由不合理信念导致不正确的自我认知,面对现实压力,产生抑郁、交流的情绪,根据求助者的主诉和症状表现,咨询师采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纠正不合理信念,帮助其改善自我认知,处理焦虑抑郁情绪,合理处理压力。

  • 标签: 案例报告 恋爱困扰 同性恋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同性者(MSM)HIV感染状况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法,在男同性者活动中心对男同性者进行不记名仅登记手机号码调查,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H1V抗体、梅毒和丙肝检测。结果211例标本中检出HIV阳性9例,感染率4.26%,梅毒阳性者8例,感染率3.80%,未检出丙肝。首次性行为中位数是22岁,所有调查者均有同性性行为,68.3%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31.2%的人同时有异性性行为,14.5%的人通过金钱发生男性性行为,在上述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27.1%、51.4%和87.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25%,有32.70%的人做过HIV检测。男男性伴侣88.49%为3个以上,伴侣更换时间一般为2个月以内,频率69.7%多为性交10次后更换,97.63%都有过一夜情行为。结论同性者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和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均较高,迫切需要做好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

  • 标签: 男同性 性行为 艾滋病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同性浴池男男性行为者(MSM)的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MSM人群中开展有效预防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杭州市某男同性浴池开展横断面调查,招募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MSM,通过一对一调查收集人口学和性行为等信息,并开展HIV抗体检测,分析HIV抗体确证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共465人,已婚/与女性同居者占68.39%,艾滋病知识整体知晓率达90.97%;HIV抗体确证阳性48人,抗体阳性率为10.32%,平均年龄为(38.29±10.86)岁。多因素分析显示,近半年有群交史(OR=2.80,95%CI:1.06~7.41)以及自我认为可能/不知道感染艾滋病(OR=3.55,95%CI:1.77~7.1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近半年去浴池2次及以上(OR=0.49,95%CI:0.25~0.96),近半年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OR=0.47,95%CI:0.23~0.93)以及知晓同性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OR=0.43,95%CI:0.21~0.88)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男同性浴池MSM有较高的艾滋病感染率,群交行为、不知晓同性性伴HIV感染情况以及自我认为可能有感染艾滋病风险等是该人群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应关注首次去浴池活动的MSM,并加强干预。

  • 标签: HIV 男男性行为者 男同性恋浴池 感染率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 简介: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在后现代影视与文学争相联姻的背景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极高的赞誉,同时,电影版本与小说版本的交相辉映更加丰富了《时时刻刻》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时时刻刻》小说版本和电影版本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女同性倾向加以集中探讨,并追寻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 标签: 《时时刻刻》 联姻 女同性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同性者童年期不良经历(ACE)与成年期物质使用行为的状况,探究二者间的关系,为识别高风险人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7-12月在北京市女同性社会组织的协助下,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参加例行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外展活动以及同伴推荐的女同性者中招募研究对象。应用问卷星(www.wjx.cn)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ACE以及物质使用行为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同性者ACE与物质使用行为的关系。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共294名女同性者,性取向为同性和双性恋的分别占81.3%(239/294)和18.7%(55/294)。曾有过ACE者占55.8%(164/294),其中经历过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障碍者分别占33.3%(98/294)、24.5%(72/294)和32.7%(96/294)。最近30 d有吸烟行为占55.1%(162/294),最近3个月有物质使用行为和至少每周饮酒分别占11.2%(33/294)和22.8%(67/294)。女同性者ACE与成年期物质使用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无ACE的女同性者,有ACE的女同性者的成年期吸烟(OR=1.87,95%CI:1.13~3.08)、饮酒(OR=2.13,95%CI:1.18~3.84)和使用物质(OR=3.33,95%CI:1.29~8.61)的行为风险较高。其中,经历童年期家庭功能障碍的女同性者成年后吸烟(OR=2.60,95%CI:1.46~4.62)和饮酒(OR=2.65,95%CI:1.44~4.87)的行为风险较高;相比于童年期无虐待经历者,童年期有虐待经历者的成年期物质使用行为的风险较高(OR=3.17,95%CI:1.26~7.96)。结论女同性者具有较普遍的吸烟、饮酒行为以及成年期物质使用行为,并与其ACE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女同性恋 物质使用 童年期不良经历
  • 简介:目的研究宁波市男男同性(MSM)人群中HIV-1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和HIV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宁波市13名已经被确认为HIV-1型阳性的MSM的全血样品,对CD4+T淋巴细胞进行绝对数计数,运用套式PCR方法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成功获得11条env基因序列,确定1株为B亚型,4株为01_AE流行重组型,6株为07_BC流行重组型。该11例HIV-1阳性全血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106个/μl,最高649个/μl,平均350个/μl。结论本研究表明,宁波市MSM人群中存在多种HIV-1亚型,近半数的感染者免疫状况低下需要抗病毒治疗,流行形势严峻,应加强对该人群免疫状况和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 标签: HIV-1 男男同性恋者 ENV基因 亚型 CD4+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同性小说,白先勇小说《孽子》从刚诞生之时的普遍沉默到后来两岸三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热门效应,跟读者接受的变化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作品本身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社会婚恋观念的发展以及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

  • 标签: 白先勇 孽子 同性恋小说 潜藏意义 期待视野 婚恋观念
  • 简介:《孽子》和《荒人手记》均是台湾文学史中极负盛名,可是却在同志学界里遭遇最多非议的同志书写。在同志评论界更着墨于反思里中同性的政治性之余,是不是可能有些"非同性的政治性",例如"中国性"和"去中国性"元素,更直接穿透了华人同性爱内部的表象,而恰好也是华人同志平权运动者所忽略面对的议题?本文通过细读和比较《孽子》和《荒人手记》对"亲属关系"再现的异同,探析《孽子》和《荒人手记》的"同性爱欲"与"中国性"之间的纠葛。本文认为《孽子》和《荒人手记》更多再现了"本质论"与"建构论",以及"中国性"和"去中国性"的二元对立。"同性爱欲"与"家国属性"以及"中国性",在这两部小说里的再现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从"无家可归"到"同性者无祖国",除了印证了华人同性爱者的"漂泊离散",无论是白先勇,抑或朱天文的同志书写,或许证实了先天"本质论"和"中国性",和后天"建构论"和"去中国性"的各自荒唐和自相矛盾。

  • 标签: 《孽子》 《荒人手记》 同性恋 中国性 白先勇 朱天文
  • 简介:摘要:本研究基于新闻规律理念,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5-2019 年《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环球时报》、《澎湃新闻》和《人民网》五家传统媒体中关于“同性”的268篇报道,以及“哔哩哔哩”和“抖音”两家新媒体中关于“同性”的55位视频创作者为研究样本来探究新旧媒介环境中同性形象的建构与变迁。结果显示,传统媒体对于同性形象的建构具有标签化、单一化等特点;新媒体对于同性形象的建构具有立体化、多元化等特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割裂现象。

  • 标签: 新旧媒介环境 同性恋 媒介形象 建构 变迁
  • 简介:2、同性性强暴与强奸行为一样,同性性强暴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确会放纵一些像同性性强暴这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处罚

  • 标签: 性强暴 略论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男同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为制定HIV/AIDS患者随访关怀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按照随机化原则在广州市番禺区登记在册且处于可随访状态的本地户籍及现住址均在当地的艾滋病患者中,选取经男男性接触感染、18岁≤年龄≤60岁、无认知交流障碍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为对照组提供个案建档、定期随访关怀等常规服务;为试验组提供知识宣教,膳食、运动、用药、社交、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指导,心理、网络干预和社会支持等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SPSS 25.0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试验组HIV感染者62例、AIDS患者38例,年龄(34.27±9.45)岁;对照组HIV感染者66例、AIDS患者34例,年龄(32.28±8.87)岁。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HIVSM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3.94%(93/99)比76.77%(7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6,P=0.001);试验组HIVS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3,P<0.001);试验组在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总体健康评分(t=3.182,P=0.002)、躯体健康评分(t=3.202,P=0.002)、躯体角色评分(t=3.819,P<0.001)、社会功能评分(t=3.689,P<0.001)、认知功能评分(t=4.744,P<0.001)、肌体疼痛评分(t=3.030,P=0.003)、心理健康评分(t=2.615,P=0.010)、生命力评分(t=2.409,P=0.017)、健康压力评分(t=2.587,P=0.010)、生命质量评分(t=4.450,P<0.001)、生理领域总分(t=6.641,P<0.001)、心理领域总分(t=5.738,P<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男同性HIV/AIDS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进一步实施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男同性恋 艾滋病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校园里、街道旁、公交车上,经常会看到两个男孩或是女孩卿卿我我、搂搂抱抱,举止如同恋人般亲密,面对此类情景,旁人一定会疑窦顿生:“他(她)们该不会是同性吧?”其实不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出现这种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性,准确地说,这种行为应该被称为“青春期同性依恋”。

  • 标签: 青春期 依恋 聚焦 同性恋 公交车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