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亲子冲突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尤其在 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长时间居家学习生活,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冲突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该文从立足避免亲子冲突的角度,提出了六个策略。策略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及家长处理亲子关系提出了操作层面的思路。

  • 标签: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 教育策略
  • 简介: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对逻辑思维和想象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在学习能力方面还稍有欠缺,但是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是符合现阶段学习的特点,所及教师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课堂上不断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小学数学 矛盾冲突 营造艺术
  • 简介:【 摘要 】 : 目的 : 分析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护理中的的效果。 方法 : 将我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 124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 62 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教育护理,观察组 62 例患者采用同伴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护理之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 观察组患者护理之后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护理教育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病友之家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损评分量表(NIHSS)、总体健康状况量表(GHQ-28)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总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症状、社会功能障碍、失眠、不良情绪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病友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病友同伴支持 脑卒中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伴参与式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3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术前常规护理。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前同伴参与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希望水平和生命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1.24 ± 3.47)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4.21 ± 2.42)分,低于对照组的(39.38 ± 4.65)分和(54.36 ± 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175、17.470,均P<0.05);观察组术后对现实及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14.03 ± 1.65)、(12.87 ± 1.93)、(12.63 ± 2.15)和(38.26 ± 3.78)分,对照组分别为(11.95 ± 2.83)、(10.72 ± 1.85)、(11.04 ± 1.57)和(34.73 ± 3.8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40~5.179,均P<0.05);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15 ± 0.47)、(3.92 ± 0.36)、(4.14 ± 0.42)和(4.17 ± 0.46)分,对照组分别为(3.53 ± 0.43)、(3.22 ± 0.34)、(3.73 ± 0.35)和(3.56 ± 0.4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825~9.103,均P<0.05)。结论同伴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和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同伴参与式护理 脑动脉瘤 焦虑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教学中,玩以致的学和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同伴关系的童享教育作为教学理念,对小学教育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小学教育在开展中能够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活动教育的措施,及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同时也能够形成对学生的帮助,实现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升级,为小学教学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推动小学教学的升级,为小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同伴关系 童享教育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高海拔缺氧对冲突抑制功能加工进程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比高海拔组(首次进入3 650米高海拔地区且居住满两年的20名大学生)与低海拔组(从未去过高海拔地区的20名大学生)的基本生理指标以及Stroop 2-1反应映射任务中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的差异。结果高海拔组脉率[(82.0±9.7)次/min]显著高与低海拔组[(74.0±11.3)次/min],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低海拔组[(90.7±2.8)%, (97.4±1.1)%],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应时由长到短依次为反应不一致条件>刺激不一致条件>一致条件[分别为(803.88±73.21)ms,(753.76±72.96)ms, (707.91±70.33)ms];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刺激不一致条件>一致条件>反应不一致条件[分别为(96.35±2.91)%,(95.90±2.83)%,(91.55±5.22)%];反应冲突效应大于刺激冲突效应[(49.76±33.90),(23.60±30.20)],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海拔组相比,高海拔组刺激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更长[(730.43±60.50)ms,(777.09±78.23)ms]、P2波幅更大[(3.21±0.62)μV, (6.18±0.62)μV]、N450波幅更大[(5.91±1.48)μV,(1.39±1.48)μV],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组P4电极N450波幅大于P3电极[(2.26±1.34)μV,(0.62±1.43)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海拔缺氧影响早期刺激感知加工和任务提取,也影响晚期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监测,高海拔组需通过右侧顶叶代偿完成刺激和反应冲突监测。

  • 标签: 高海拔缺氧 冲突抑制 Stroop效应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摘要:电力是国家建设的过程,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电力调度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发电机组启停问题是影响电力调度平衡和优化的重要因素。电力系统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核心,需要为各种负载需求、供电、输电和配电提供稳定的服务。可再生能源的逐步增加增加了电力调度的难度,而不合理、不可控的配电增加了输电损耗,降低了电能质量。因此,智能可靠的电力调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工智能 电力领域结合 法律冲突 解决思路
  • 简介:摘要:跨文化交流是伴随全球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一体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在交流中伴随而来的便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本文通过引述德国学者针对文化冲突及其应对策略的理论研究,并结合中德跨文化合作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出应对相关文化冲突的策略性建议。

  • 标签: 中德跨文化 文化冲突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纵观全球,整体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要求下,对具有多种语言交流能力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要求学生或者相关社会人员应在掌握除母语之外其他语言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应具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教学或者生活中,由于学生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各异,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冲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分析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差措施,尤为重要。

  • 标签: 二语习得 跨文化交际 冲突原因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有探索性,操作性,有趣且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 但是由于环境规划的因素或是幼儿之间能力存在差异产生冲突,时常会导致区域活动中断。作为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活动,让区域成为幼儿活动的乐园,同时在冲突中通过各种策略支持幼儿在区域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冲突类型 解决策略 冲突类型一:因场地局限性发生的冲突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因为相同的兴趣,拥挤在同一个区域导致肢体上的碰触产生冲突;或者是因为区域设置不合理导致纪律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冲突。 解决策略:合理划分活动场地 (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布区域; 区域规划建议: 1.艺术区 :考虑到幼儿在创作时经常使用颜料,所以在规划区域时,艺术区的位置要靠近水源(如洗手间)。如果在规划环境时不能满足此条件,可以在艺术区提供水桶,开展活动前装好水 ,方便幼儿工作时清洗工具,以满足的幼儿需要;避免幼儿因场地之间的频繁转换 (如 :艺术区到洗手间清洗完后回到艺术区 ),从而引发的纪律问题或是和同伴产生的冲突。 2.阅读区:阅读区光线要明亮、安静:为保护幼儿视力,同时保证幼儿能够专注地阅读,规划阅读区时建议将阅读区设置在靠窗或光线较充足的位置;为中大班的幼儿规划读写区域时,建议提供桌子、纸、笔,以此满足幼儿书写的需求。 3.积木区:在规划积木区时,考虑幼儿操作需求,面积要大一些;以避免幼儿操作建构时,因为空间问题产生冲突。在设置区域时可以将积木区设置与玩具区或者是家庭区相邻,这样孩、幼儿可以从家庭区或玩具区取材料,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 (二)根据幼儿兴趣,调整各区域之间的面积 例如: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家庭区,会在家庭区进行角色游戏;所以参与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人数过多会因为空间过于拥挤增加幼儿之间的碰撞,从而产生摩擦;对于幼儿喜欢的兴趣区可以适当扩大区域面积,在满足幼儿需求时避免因为空间问题产生冲突。另外在班级设置私密空间,以满足幼儿独处的需要;私密空间的面积尽量小,保证私密性和安全性。 (三)在区域之间合理设置交通流(两个以上的交通流) 为保证区域活动相对独立,传统的活动区一般只设一个出口;幼儿要进出此活动区都是往同一方向。在某种意义上是避免在区域中活动的幼儿免受他人干扰,但是从幼儿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利的:如果幼儿无法将自己的经验在区域之间进行转换,长期固定在一个区域,那么他所获得的经验也会相对比较单一。另外单一的出口在活动时容易造成拥堵;如果能设两个或以上的出口作为分流,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流通,让不同功能区域的幼儿有更多的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的交往;同时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冲突类型二:因材料产生的冲突 (一)幼儿因找不到游戏材料失去游戏的目标 在幼儿不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时,经常会花费一定时间去寻找材料。一个个地翻看材料筐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有时会因为寻找材料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会出现在寻找过程中忘记最初的工作计划。如果幼儿长此以往游戏,不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品质及专注度的建立。 解决策略:提供可视的容器:如果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透明的盛放材料的容器,幼儿可在视线范围内能够扫视更多的材料,节约寻找材料的时间;在更短的时间内根据感兴趣的材料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所以幼儿在活动中寻找游戏材料的储存材料的容器最好是透明的。另外储存材料的架子高度要是幼儿方便取放的,这样能够保证幼儿快速、安全地取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进行探索和操作。最后在盛放材料的筐上最好做好标识,如图片标示、实物标示、轮廓标示等,方便幼儿快速、准确地将材料进行归位。这样也方便幼儿下一次操作时能够更快找到材料,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及学习习惯。 (二)幼儿因获取材料发生的冲突,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调整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小班:幼儿多以平行游戏为主,但经常会因为想同时使用或占有同一样材料而产生争执。但受年龄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冲突解决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产生冲突时,往往需要老师调节,避免冲突升级,制止伤害的发生。根据此情况建议同一种类的材料,在数量上多投放;避免因使用材料发生冲突,这样老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对幼儿进行观察,支持他们延伸活动。 中班:中班年龄段的幼儿相对小班幼儿有一定的社交经验,有一定的交往意识,但还是比较有限;在材料投放上,对于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数量方面可以多一些;另外为拓展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经验,可以在材料的种类方面提供得相对丰富一些。 大班:大班年龄段的小肌肉运动技能更加成熟,同时喜欢能够满足他们想象和创造的多变性的材料。所以在为大班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该考虑提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材料,这样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更长时间,更专注地进行探索。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以低结构的材料为主,激发幼儿的创意。 冲突类型三:幼儿交往能力差异产生的冲突 幼儿因为心智不成熟或是交往能力之间的差异,不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冲突,从而出现以武力解决问题或是妥协两种方式;个别幼儿为引起教师的注意,也会使用哭闹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面对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如何科学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同时帮助幼儿在冲突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老师必须掌握的能力。 解决策略: (一)冲突解决 6步法 冲突解决 6步法具体操作流程:冷静接近幼儿。观察——认同幼儿情绪——控制争抢物——收集冲突信息——澄清问题的关键—— -鼓励幼儿提出解决方案 当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时,老师首先是要制止伤害。然后给有情绪的幼儿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幼儿并稳定他的情绪。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幼儿情绪都稳定之后,询问矛盾的根源时尽量使用比较平和的心态,鼓励幼儿表达;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在两人中间承担传话筒的角色,让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理清矛盾的根本原因,然后和幼儿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冲突的对象时小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不妨给幼儿 2个建议让幼儿进行讨论,并询问幼儿的选择。在解决问题之后要进行小结,以便在多次的冲突练习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不妨多听听幼儿的意见,询问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多次的练习,幼儿在与同伴解决冲突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幼儿之间的摩擦也会相对地减少。 (二)情景演练,提升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 利用点名时间或者是离园时间,进行情景演练,还原冲突现场。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开动脑筋并进行讨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能够想到的方法是基于自己过往的旧经验,同时与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对幼儿来说更为实用,也能更容易接受。情景演练的方法,避免了说教式的讲道理,能够让幼儿通过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并分析问题所在,展开讨论,这种方法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品质;经过这种情景演练的学习方法,幼儿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解决冲突的能力会得到很到的提升。 重点:教师在调解矛盾的过程中切忌为避免伤害,高控地强调制止冲突,而非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在老师的控制下会丧失主动思考的学习品质,并依赖老师来解决矛盾。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冲突类型制定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有选择的物理环境来为幼儿减少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在情感方面,给予幼儿引导和支持,满足幼儿基本操作游戏和交往的需求,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为幼儿与同伴交往,提升解决冲突能力提供有力支持,为幼儿步入社会面对矛盾打下基础。 参考书目 1.《 0–8岁儿童纪律教育》 2.《海森高区域环境的设置》 3.《对于幼儿间的冲突,除了六步法要贴在教室,这些更要牢记心中》——搜狐首页,教育:李三枪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以中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为基础,探讨将同伴反馈写作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从理念层面分析,同伴反馈写作教学策略有利于践行学生中心理念,促进合作式学习;从认知层面分析,同伴反馈写作教学策略不但能够被学习者接受,而且实践效果显著,虽然存在学习者可接受性的认知态度问题;从操作层面分析,同伴反馈写作教学策略适用于大课堂学生群体的写作教学,有利于减少教师批改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在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同伴反馈教学策略有助于促进教学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 标签: 同伴反馈 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写作 可行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以对重庆江津区 4所幼儿园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考察了 3-6岁的幼儿气质类型以及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同伴接纳程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幼儿气质 同伴接纳 交往行为 父母社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艾滋病患者 76 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 38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 P<0.05 。 结论艾滋病患者实施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同伴教育 心理护理 艾滋病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父母是幼儿入世后的第一位老师,因为幼儿的生活范畴较小,幼儿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托性。因而,父母在教养幼儿时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人格发展水平和道德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同时也还影响着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在影响人格养成的诸多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情的工厂”,而在家庭中扮演绝对重要角色的则是父母。因此可以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得当,与幼儿良好人格的养成有着直接关系,而且还对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行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同伴交往行为 社会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同伴支持教育对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 2017年 11月 ~2019年 11月与耳鼻喉科进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 7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为对照组( n=35),采用同伴支持教育为观察组( n=35),比较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得分。结果 在术后 3个月,同伴支持教育结束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同伴支持教育对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同伴支持教育,喉癌,全切除,健康行为,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病老年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与控制对策。 方法: 选择我院中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传染病老年患者 110 例,参考生命伦理学原则,依据常见伦理冲突事件发生的实际原因,同时结合传染病老年患者的个性特点,针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结果: 控制对策实施后, 110 例传染病老年患者中发生 10 例常见伦理冲突事件,其中 2 例患者排斥强制隔离措施、 6 例患者的个体权益冲突、 2 例护理风险暴露 [1] ;患者对护理控制效果的总满意度为 94% 。 结论: 针对传染病老年患者特殊性,分析临床上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这些伦理冲突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传染病老年患者 伦理冲突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通过对人的意识和思维进行深度学习,逐渐在各领域成为热点话题。而科技的进步往往会对战争形态、军事武器、指挥机构、破敌致胜等等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战争的到来,对现行武装冲突法的适用带来全新的考验,并从中进一步扩展武装冲突法的制约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