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是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晚期血吸虫的严重并发症。一般出血来势猛,易于复发,是这类病人重要的直接死亡原因。我院近十年来收治晚期血吸虫并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3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11例,女28例;年龄14~50岁64例,50岁以上75例。51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42例已因晚期血吸虫巨脾行脾切除史。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上消化道出血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垂体后叶素 肝功能 门脉高压症
  • 简介:<正>杨某,7岁女童,住本市流行乡。因发热昼低夜高伴咳嗽20余天当地医治无效而来站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1:20),拟诊为急性血吸虫,于6月30日8Am入院。入院检查:T37.5℃,P90次/分;精神欠佳,能合作,面部有红色丘疹数点,微痒;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略膨,肝肋下2cm,剑下5cm,质地中等,压痛不

  • 标签: 麻疹 间接血凝试验 小儿急性血吸虫病 肺炎 心衰 合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和分析湖北省2003年~2007年急性血吸虫爆发疫情发生、发展和处置情况。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血吸虫爆发疫情和突发疫情标准,对5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发生的急性血吸虫爆发(突发)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核实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2007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爆发疫情14起,其中发生在未控地区11起(78.57%),传播控制地区2起(14.29%),传播阻断地区1起(7.14%);14起突发疫情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例125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46例,男女性别比例1.72∶1。职业分布以农民与学生感染为主。全部急感病例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疫源地得到彻底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按照卫生部急性血吸虫突发疫情处理预案实施应急处置,可有效控制突发疫情的蔓延与扩散;针对急感发生的特征与特点,适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则能防患于未然,切实减少急感发生。

  • 标签: 血吸虫病 急性感染 爆发(突发)疫情 应急处理
  • 简介:平天湖位于池州城区东1km,又称白沙湖,曾有"血吸虫窝"之称.该流域有7个行政村(分属于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流行血吸虫,其中6个村(顺利、杨安、碧山、峡山、白沙、齐山村)沿湖,1个村(石山村)在水系上游,湖区受血吸虫威胁人口达1.35万.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已有3个村达到阻断传播标准,3个流行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为了对平天湖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控制血吸虫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我们于2004年6月10至7月14日对该流域血吸虫疫情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吸虫病 现状调查 流域 池州市 安徽 传播控制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PcR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与其他肠道寄生虫的交叉反应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对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阳性粪样、非血吸虫流行区的正常人粪样以及钩虫、蛔虫、鞭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粪样分别进行检测,评价PCR法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PCR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与钩虫、鞭虫、蛔虫等肠道常见寄生虫均无交叉反应.结论粪便PCR法检测日本血吸虫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现场查和临床诊断血吸虫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日本血吸虫病 聚合酶链式反应 虫卵D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吸虫防控技术与示范II疫情纵向防治策略。方法示范区域封洲轮牧、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组织开展血吸虫疫情调查和问卷调查,对防控效果与疫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持续3年血吸虫防控技术和疫情纵向防治使示范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5%下降至0.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洲滩螺情检查也未见阳性钉螺。结论封洲轮牧、改水改厕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技术集成和疫情纵向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控技术 疫情纵向防治
  • 简介:贵池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行政区的长江南岸,地处江南丘陵地带,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流行最严重的10个县之一,全区有25个乡(镇、处)20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截止2005年底,每年仍有急性血吸虫病例.为了解近年来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的流行特点,更好地制定血吸虫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1~2005年全区急性血吸虫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急性血吸虫病 流行特点 安徽省 贵池 丘陵地带 科学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患者检测精准性的临床方法。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接收的44例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44例慢性血吸虫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测,并对2组入选患者的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检测值。结果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凝血酶时间(16.4124±1.1587)s,对照组(11.8962±0.8102)s;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18.0141±4.3120)s,对照组(10.2543±1.0247)s;实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9.0145±9.6875)s,对照组(25.0347±3.7251)s,2组比较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而言,予以凝血功能检测可客观判断其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对于临床医师用药起着指导意义,可推广。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 凝血功能 检测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正>急性血吸虫(简称急血)吡喹酮治复(连续两个两个以上疗程)已屡见报道,绝大部分为中型或重型病例,多数在首次疗程结束后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3—5天再给第二甚至第三疗程方退热,本站1994年夏秋受治的114例急血中,11例第一疗程

  • 标签: 急性血吸虫病 复治 吡喹酮 疗程 发热病人 接触疫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县血吸虫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洱源县血吸虫流行区随机抽取184例健康个体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92例:未开展血防健康教育而单纯开展血防知识宣传)与实验组(92例: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6个月后血吸虫发病率(1.09%)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吸虫病 流行区 血防健康教育 心理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正>1992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控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项目以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带药物灭螺和健康教育为内容防治策略,现已实施5年,为评价防治效果总结经验,现将我县项目实施情况和防治效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铜陵县兼有湖沼、山丘型流行区,以湖沼型为主。全县高度流行村7个,人口10221人,耕牛501头,现有钉螺面积960万m~2,其中易感带222万m~2;中度流行村21个,人口38436人,耕牛1501头,现有钉螺面积686万m~2,其中易感带362万m~2;低度流行村105个,人口17638人,耕牛5004头,现有钉螺面积1742万m~2,项目初期人群感染率平均为6.8%,耕牛平均感染率20.2%。

  • 标签: 实施情况 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控制项目 人群感染 防治策略
  • 简介:<正>实施血吸虫健康教育干预后,目标人群不接触疫水的行为依从率是以问卷调查形式获得的,这种问卷获得的行为依从率(问卷行为依从率)能否代表客观情况,则需要检验与评价,在JRMC课题中,用定点疫水观察作为检验与评价的方法,在现场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接触疫水 血吸虫病 目标人群 健康教育干预 检验与评价 观察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快速和准确掌握2014年湖南省血吸虫流行区疫情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选取13个县(市、区、场)25个行政村采用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抽查监测村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应用改良压碎逸蚴法和LAMP法检测感染性钉螺。在钉螺调查环境观察人、畜活动的情况并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调查野粪感染情况。结果92%的监测村有存栏家畜,屈原管理区青港村、岳阳县机场村、北湖村和沅江市康宁村的家畜感染率分别为1.10%、1.00%、1.00%和0.93%;共调查25处钉螺环境,均为洲滩环境,均捕获钉螺。对各处环境双号框钉螺采取压碎逸蚴法检测混合样本23个,未发现感染钉螺。对各处环境单号框活螺采取LAMP法检测混合样本155个,6处环境钉螺(汉寿县明星外洲,津市市中心外洲,湘阴县沅潭外洲、东方红外洲,屈原管理区宝塔外洲,云溪区丁山外洲)检测有阳性反应;56%的钉螺调查环境有家畜活动,其中4处环境50头(只)以上(屈原管理区宝塔外洲、青港外洲,云溪丁山外洲、新设外洲)。44%的钉螺调查环境有人员活动,共计43人;在96%的钉螺调查环境采集野粪607份,其中牛粪592份、羊粪15份,检测未发现感染性野粪。结论钉螺、家畜和野粪等风险监测指标可为评估血吸虫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风险监测 湖南省
  • 简介:目的探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报告血吸虫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以2005~2007年该系统报告的安徽省血吸虫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共报告血吸虫例457例,其中急性191例。457例血吸虫例中33.0%由血防专业机构报告,4.6%由疾控中心报告,56.7%由医院报告,5.7%由乡镇卫生院报告。血吸虫例异地报告较多,457例血吸虫例中,40.9%由本省非本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10.7%由其他省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在报告的完整性与及时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结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报告系统”有利于急性血吸虫例的及时发现与调查处理,但不适合晚期血吸虫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血吸虫的疫情报告从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并加强有关血吸虫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血吸虫疫情报告质量。

  • 标签: 血吸虫病 网络直报 安徽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夏区血吸虫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方法按照国家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病情、家畜(耕牛)病情、螺情和访视调查,审核2008~2011年全区血吸虫防治和疫情档案资料。结果全区2008~2011年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感染率均<1%,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结论江夏区经过数十年血吸虫防治工作,达到了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