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Ⅱ疫情纵向防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Ⅱ疫情纵向防治分析

王军

成都市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10100

摘要:目的:研究血吸虫病防控技术与示范II疫情纵向防治策略。方法:示范区域封洲轮牧、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组织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和问卷调查,对防控效果与疫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持续3年血吸虫病防控技术和疫情纵向防治使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5%下降至0.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洲滩螺情检查也未见阳性钉螺。结论:封洲轮牧、改水改厕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技术集成和疫情纵向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控技术;疫情纵向防治

为了研究血吸虫病防控技术与示范II疫情纵向防治策略,选择某县东南部示范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区域为某县东南部示范村,临近湖泊,为湖沼型湖汊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地理条件相对独立,农业作物主要为水稻、油菜、花生和棉花,水产业主要为网箱养鱼。2015年项目开展之初,人群与家畜吸血虫感染率分别为3.6%和17.4%,最高阳性螺密度0.02只/0.1m2。

1.2方法

1.2.1封洲轮牧

项目落实初始阶段,调查区域内村庄洲滩全面灭螺,划分为耕牛放牧区和禁牧区,每1年轮换一次,耕牛进入放牧区之前接受一次普治[1]。

1.2.2改水

全村落实自来水工程,引入乡下自来水到每户,投入使用,改造村旁自然水塘,改建为能够发挥生态环境效应的公共洗衣塘[2]。

1.2.3改厕

调查区域内两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程,家庭厕所改建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其他村重点家庭改建为家庭无害化厕所,东岸船舶密集停靠区域高坡建设无害化三格式公厕,村中小学也建设中型沼气池,用于粪便的集中处理[3]。

1.2.4人群查治

调查区域内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均接受IHA血吸虫病筛查,阳性人群接受吡喹酮治疗[4]。

1.3观察指标

每年感染季节过后,统计调查区域内年龄≥3岁常住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Kato-Katz法镜检,记录玻片粪便虫卵数。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调查洲滩放牧和活动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全村所属洲滩20mx10m方格内捕获螺钉,按点线编号送实验室压碎镜检有无血吸虫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全部参加调查与疫情防治工作的人员均接受技术培训,Kato-Katz片专家抽检符合率<95%全部重新阅片,所有调查点均随机抽取30人询问是否参加粪检问卷,符合率不足95%需重新进行调查[5]。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2015-2017连续观察3年,人群男女比例1:1.02-1:1.1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到58%以上,其余为学生,调查结果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5%、1.3%和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血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渔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农民次之。

2.2耕牛血吸虫感染

2015年血吸虫感染率为19.4%,2016年降至2.7%,2017年为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区域内水牛较少,未见感染。

2.3螺情

调查区域共6块洲滩,面积30hm2,2015年调查钉螺,有3块洲滩发现感染性钉螺,最高活螺密度为1.5只/0.1m2。2016年螺情调查结果最高感染螺钉密度为0.0005只/0.1m2,2017年未检查到感染螺钉。

3讨论

湖沼地区是血吸虫病的高度流行区域,血吸虫病疫情的防控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遵循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血吸虫疫病防治工作,积极总结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工作经验,逐步提高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控制工作水平。

有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上年涨水期间感染血吸虫的钉螺在次年涨水期过后将会死亡,表明血吸虫感染螺钉寿命不超过1年,由此可以推断,易感带血吸虫病传感阻断只需要1年时间就可以有效净化为安全地带。本次研究在调查区域开展了血吸虫病的防控集成技术和疫情纵向防治技术,结果显示传染源有效控制情况下,1-2年就可以有效净化洲滩,从而达到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

调查区域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认为,血防综合治理能够更好的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显著降低调查区域血吸虫病感染几率,但是现阶段,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仍然偏高,表明血吸虫病的防控技术集成以及疫情纵向防控只能对当地血吸虫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其他区域职业性接触疫水群体血吸虫感染风险仍然较大。这一部分人群的疫病防治仍然需要加大化疗措施,同时在湖区内积极开展综合防治效果,全面净化湖区内洲滩,才能够进一步降低这部分人群的感染几率。

虽然调查区域经过3年血吸虫病集成防控和疫情纵向防治,已经满足疫情防治标准,但是考虑到调查区域内湖滩存在季节性水位变化,有大面积有螺面积,并且地理与流行环境复杂,而且人畜扩大化疗和灭螺措施的血吸虫病疫情防控效果不持续,因此建议积极推广封洲轮牧与改水改厕等综合措施,提高当地居民卫生水平。

结语:

综上,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Ⅱ疫情纵向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综合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袁梅枝,郭以琼,王加松等.湖北省荆州市碘缺乏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36(2):144.

[2]周理源.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9):95-96.

[3]曹园园,周华云,朱国鼎等.江苏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对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工作要求知晓率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4):361-363.

[4]杨晨希,周旻,杨传印等.岳阳市血吸虫病65年流行特征及防治结果[J].当代医学,2017,23(10):1-5.

[5]夏正安.超声医学检查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