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大夏国都统万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统万城是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来的,今统万城东城遗址即当时的外郭城,西城即内城,而内城之西南部别有一个宫城,从而形成三重城垣的城市形态。关于统万城东城与西城的城垣、马面和城门问题,目前所见的有关调查报告记载的数据颇多分歧,除了毁圮和风沙掩盖等多种因素外,也与考察者方位判断的差异有关。统万城的主要宫殿西宫位于内城西南部,今统万城西城南部中央有高大的台基遗址,为城内最高之建筑遗址,应当就是当时西宫正殿即路寝(永安殿、永安台)所在。统万城内城(西城)的东南部另有一个东宫,西宫之北有别殿,离宫在城南,西宫之中还有温宫、凉殿,社、稷在内城(西城)之南部,内城北部为苑囿区。至于外郭城(东城),目前仅可推测其东部偏北处有一官署区存在,居民区估计主要是在该城的西部及南部。统万城的城市形态与内部布局,很明显是受到了汉长安城即后秦长安城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大夏国 统万城 城市形态 城市布局
  • 简介:庆阳革命老区旅游资源齐全,数量丰富,旧居旧址数量最多,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无论在发展模式还是市场竞争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文章立足实际,提出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以游客为中心的体验教育开发模式,此体验教育模式是把游客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居民有机的统一联系起来,并对政府、企业、居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即设计精品线路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省际间政府的合作.活化庆阳红色旅游产品.加强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只有如此,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甘肃庆阳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 简介:卓·尼·雅尔金娜(以下称稚氏)是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家.她在《城市建设分析》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研究城市建设中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方法.本文分三部分,首先简述雅氏建立的城市建设分析方法,其次介绍雅氏对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归纳、总结,最后是对雅氏理论的简要评述.

  • 标签: 研究 城市建设 空间形态 方法
  • 简介:传统时代江汉平原腹地的乡村聚落,主要选择地势稍高的自然墩台、长冈或建造人工墩台,以躲避洪水的侵袭;很多台墩依堤而建或与堤相联,但台墩之间并不相连,从而形成以散居为主导的乡村聚落形态。江汉平原腹地以散居为主导的乡村聚落形态之形成,有其根深蒂固的地理基础与社会经济根源。环境与资源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乃是散村形成并长期延续下来的根本原因。

  • 标签: 乡村聚落 散村 江汉平原
  • 简介:作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两支由北向南迁徒的人群,客家族和徽州宗族既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又有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聚落形态。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体系的差畀分析,以及客家围屋与徽州民居和村落的比较,说明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两种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

  • 标签: 经济 社会文化 客家围屋 徽州村落 建筑形态
  • 简介:与国际接轨问题是中国旅游发展中一直受到关注但始终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按照本文的理解,问题的根源主要在观念意识方面。本文分析了作为现代旅游观念意识基础的市场观念、人本主义观念、平等观念和法制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旅游主管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对于中国旅游业实现国际接轨的问题在观念意识上存在的差距。本文认为,应当采取“硬”、“软”两方面措施以有效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国际接轨,即: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规定权利义务责任,通过宣传和教育普及现代旅游观念。

  • 标签: 观念意识 中国旅游业 国际接轨
  • 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和建国60周年。根据省直工委和局党组关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深入进行党的历史和传统教育的要求.在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赵度华同志带领下.山西省旅游局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四十余人赴华东地区开展以“牢记党的宗旨.学习革命精神”为主题的革命传统和廉政勤政教育活动。

  • 标签: 革命传统 干部职工 机关党员 华东地区 旅游局 廉政教育
  • 简介:学术研究的市场化和实用化导向日益明显,彰显了市场经济对学术的明显影响。我们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初的那点理想主义精神几乎被市场经济一扫而光。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还相当薄弱,除了商品经济这一因素的影响外,还与研究生教学的薄弱、功利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不大讲问题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学术管理的学术导向,在学术评价中更大范围地引入同行评议制度,引导学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对学术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以增加问题意识,进而在此基础上作出原创性的发现。

  • 标签: 学术评价 问题意识 可研究问题 批判性思维 研究性教学
  • 简介:自1980年代复兴以后的近三十年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和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参照国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以及我国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突出表现在五种意识的不足或缺乏。这使我们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令人注目的成绩的同时,未能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亟待反思,找到问题之所在以及通向世界学术殿堂的“桥梁”,以便“重新出发”。在恪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增强学术史和与同行对话的意识、以问题和理论为导向,立足本土,加强人文地理研究的理论化,作出原创性的发现,是我国人文地理学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 标签: 方法论 问题意识 学术史意识 对话意识 理论意识 学术规范
  • 简介:本文以生态意识结构层次为理论基础,设计出符合海南省旅游实情的旅游者生态意识衡量指标,并对海南省的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生态意识的4个影响因子:生态认知、生态态度、生态评价和生态行为。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考察社会属性和旅游经历两个外部因素对生态意识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海南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水平整体低下,行为与态度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旅游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对生态意识的不同层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影响,其中:旅游者的年龄对生态态度层次表现出负相关影响,旅游者的教育程度对生态意识的积极影响效应并不高,旅游次数与旅游者的生态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针对性的生态意识宣传能有效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 标签: 生态意识 旅游经历 社会属性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