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十六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时鲜卑诸族亦大批入居河西,势力最强的河西秃发鲜卑建立了"南凉"政权,并与河西其他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争战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标签: 魏晋十六国 河西鲜卑 历史发展 经济生活 民族关系
  • 简介:<正>《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二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陇坻,北不出汾晋。”然《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却曾明白有这样的记载“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读史方舆纪要》 《晋书》 地理志 沦没 刘聪
  • 简介:魏晋丧乱,北地胡族纷纷入主中原并建立政权,为了有效地实现其统御中原的目标,政权的统治者积极的吸收华夏文化,在私学发展的同时北方官学也繁盛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官学发展渊源的考察,来探讨十六时期北方官学教育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从而来窥探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概况。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官学教育 汉化
  • 简介:坞壁是中古社会极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在社会转型中占一席之地。坞壁作为“小城”的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坞壁因坞主及坞民身份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豪族坞壁、流民坞壁和胡人坞壁,具有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汉人坞壁的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的色彩,而胡族坞壁则刻有部落制经济的烙印。千家一堡,是坞壁经济的常态,但通常会根据实情发生涨缩变化。坞壁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凭险而建、耕战兼备和流动性强。坞壁经济从兴起、发展、壮大到消亡的过程,是国家政府与地方大族力量消长的风向标。

  • 标签: 十六国北魏 坞壁经济 国家权力 地方大族 胡族
  • 简介:“夷夏之辨”的“辨”,其本义是辨别、判定,即分清汉族和少数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制度。它集中反映了生长于中原地区并掌握先进农耕技术的汉民族的优越感,也是汉民族平时保住民族优势,战时形成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手段。但到了十六北魏时期,这个“辨”却成了“辩”和“变”。其演变历程可分为十六前期、十六中后期和北魏三个历史阶段。

  • 标签: 十六国 北魏时期 汉民族 农耕 中原地区 生活习俗
  • 简介:由于资料阙如,俸禄问题是整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一个难点。相比之下,要了解十六各政权的俸禄情况似乎更加困难。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十六到底有无俸禄制。关于这个问题,成汉政权有明确的否定记载,《晋书》《李雄载记》记载:“雄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

  • 标签: 俸禄制 十六国 魏晋南北朝史 成汉政权 《晋书》 记载
  • 简介:东晋十六时代,南北对峙,中国历史步入了大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北方,先后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及夏、成(成汉)等十六。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南方,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

  • 标签: 佛教 十六国时期 统治阶级 佛图澄 鸠摩罗什 东晋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分裂割据时期,其特点是自汉代以来,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主要是所谓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先後在长江、淮河以北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其中,主要有十六(内包括汉族所建的三国)。这些由五胡建立的政权,统治和管理着人口众多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五胡所建政权怎样统治、管理众多的汉族和其它民族,他们采取什麽统治机构(即官制)实施其政令,维持其统治?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和有意思的问题。

  • 标签: 十六国 官制 历史研究 中国 政权形式 军制
  • 简介:历史上的“十六时期匈奴、鲜卑等南下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批割据政权,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对经济、文化造成严重破壤。伴随着这些政权的兴灭,引起各族民家主动或被动的大规模流动迁徙。这一时朝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其时佛教在中国漠地弘传已有相当基础,这些政权大都优遇僧人.礼佛斋僧,盛建塔寺,组织佛典翻译,支持佛教发展。这样,民族迁徙与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兴旺,为此後中国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而佛教又成为联结与融合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各少数民族接受汉地先进文化的津梁,从而对於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对於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巩固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民族迁徙 佛教传播 民族融合
  • 简介:758万。晋绥军区部队在春、夏、秋季攻势作战中,共攻克据点106处,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解放村庄3100余个、人口40余万。晋冀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区军民坚决贯彻党的“七大”路线,在各个战场上积极对日伪军继续展开攻势作战。八路军在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中原汉人 人口比例 匈奴 黄河下游地区 坞壁
  • 简介:西晋十六时期的西域地区,由于与中原及北方草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时除原各城邦居民外,北方草原及中原不少汉人、鲜卑、柔然、狯胡、卢水胡、氐人等也先后陆续进入西域,并广泛活动于这一地区,对西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就当时以上诸种人在西域的活动作一概要辑述。

  • 标签: 西域地区 十六国时期 北方 西晋 族人 草原地区
  • 简介:十六胡人政权速亡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胡人统治者在统治民族本身不够成熟和强大的情况下,普遍实行民族本位、民族压迫和民族防范政策,既埋下了统治力量先天不足的隐患,又加重了民族隔阂,激化了民族矛盾;二是各政权普遍存在内乱不断的现象,导致自相残杀、自取灭亡和外敌乘虚而入的惨重恶果;三是统治者普遍在政治、生活上极度腐败,重用奸臣,沉迷享乐,不恤民力,穷奢极欲,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统治基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大大削弱了十六胡人政权自身实力,制约了政权发展壮大,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崩溃和灭亡。十六胡人政权速亡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

  • 标签: 十六国 胡人政权 速亡
  • 简介:岭北地名的溯源,现在看来只能追到.汉志北地郡下辖19县,首县为马领县,现已确定为西汉北地郡治所,谭其骧先生主编图说部分定其今地为"甘肃庆阳西北".凉州北地郡下辖6县,已无马领县.卷3记庆州马领县沿革,"汉末为虏所侵,至后魏为朔州之地",隋朝大业元年(605)"分合水县于此置马领县",十三年(617)因"陷贼"而废,次年"于今县理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其地理位置变动不大.

  • 标签: 《汉书·地理志》 十六国 地名 凉州 北朝 西汉
  • 简介:五胡十六时期,以太行山区为基本根据地的丁零翟氏曾建立魏国,翟魏政权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丁零民族活动的时间较长,与当时北方的后赵、冉魏、前燕、后燕、北魏等政权均有密切的联系,是当时影响北方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丁零之众以勇悍著称,在当时北方政权的博弈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丁零的归附与叛变往往决定着某一政权的强弱,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北方的政局。

  • 标签: 丁零 北方 十六国时期 影响
  • 简介:魏晋时期的匈奴,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力量大为削弱.但是,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西晋王朝的日益腐败,匈奴人的不断内迁,给匈奴的再次兴起创造了条件.西晋后,匈奴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匈奴 十六国 民族融合 影响
  • 简介:南宋学者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五胡乱华》条中提出:“刘聪乘晋之衰,盗窃中土,身死而嗣灭,男女无少长皆戕于靳准。刘曜承其后,不能十年,身为人禽。石勒尝盛矣,子夺于虎。虎尽有秦、魏、燕、齐、韩、赵之地,死不一年,而后嗣屠戳,无一遗种。慕容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垂乘苻氏之乱,尽复燕柞,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亡何邪?”北宋亡于金

  • 标签: 少数民族政权 民族矛盾 十六国时期 黄河流域 北方 五胡乱华
  • 简介:《通鉴》十六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载。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
  • 简介:2001年,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墓葬壁画》是一本资料翔实,图版精美的好书.值得推荐和介绍。

  • 标签: 十六国 嘉峪关 壁画 墓葬 魏晋 资料
  • 简介:十六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史念海史先智十六时期长安城中分有小城,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又另有小城、子城和皇城。小城的记载始见于《晋书》卷一一二《苻健载记》。《载记》说:(晋穆帝永和)十年(354),(桓)温率众四万趋长安。……健遣其...

  • 标签: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 子城 北周
  • 简介:<正>西晋永嘉四年,刘聪杀刘和即皇帝位,不久实行“胡汉分治”,《晋书·刘聪载记》载汉嘉平四年刘聪大定百官,“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就是说,左右司隶共领有43万户的“晋人”(汉族人口)。此时关中地区仍控制在晋室手中,汾、晋以北则为并州刺史刘琨控制,座镇晋阳,刘聪所据有的地域仅是并州的上党郡、西河国、乐平郡和太原国的南部,以及司州的平阳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郡、河内郡之大部。其左右司

  • 标签: 十六国 司隶 汉政 胡汉分治 关中地区 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