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肠道菌群与血清二胺氧化(diamine oxidase,DAO)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DAO高水平(DAO-H)人群和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62名成年志愿者,其中DAO-H人群31名,正常人群31名,采集粪便样本,通过使用16S rRNA全长基因测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DAO水平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结果DAO-H人群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共生细菌减少,如Phocaeicola、拟杆菌科细菌等;潜在致病菌增加,如肺炎克雷伯菌。DAO-H组的菌群代谢发生变化,菌群鞘脂代谢水平降低,万古霉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vancomycin group antibiotics)、叶酸一碳库(one carbon pool by folate)、萜类骨架生物合成(terpenoid backbone biosynthesis)、细胞周期-Caulobacter(cell cycle-Caulobacter)、蛋白质输出(protein export)、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氮代谢(nitrogen metabolism)水平较正常组升高。结论血清中DAO-H人群与正常人群比较,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构成与菌群代谢特征。

  • 标签: 肠道菌群 二胺氧化酶 16S rRNA高通量全长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例磷酸吡哆醇(胺)氧化(PNPO)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国内外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NICU收治的1例PNPO缺乏症患儿的神经电生理、影像学、遗传学资料,并复习2002年至今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儿31+1周早产,生后当天即出现难治性痉挛发作,脑电图呈暴发抑制,PNPO基因存在c.674G>T、c.448-451del突变,故确诊PNPO缺乏症。检索数据库纳入文献32篇,共报道90例PNPO缺乏症患儿,以新生儿早期发病的难治性癫痫为典型表现,基因突变类型以c.674G>A最常见,长期依赖磷酸吡哆醛(PLP)补充治疗。结论新生儿早期癫痫发作且传统抗癫痫药物无效者,尤其是早产儿,应警惕该病,确诊依赖基因检测。

  • 标签: PNPO基因 磷酸吡哆醇(胺)氧化酶缺乏症 磷酸吡哆醛 癫痫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经基因检测确诊的线粒体亚硫酸盐氧化缺乏症病例。患儿生后反复呕吐、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有抽搐、肝损害等,基因检测为SUOX基因纯合变异。该病预后不良,治疗效果差,早期诊断依赖于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 标签: 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应激诱导酸敏感受体在小鼠食管中的表达及氧化应激在食管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2组(每组10只),即慢性束缚应激(Stress)组和正常对照(Control)组。应激组小鼠每天在自制式束缚器中限制活动2 h,其余时间两组小鼠在相同环境中自由饮水摄食,实验持续14 d。光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4(Nox-4)在小鼠食管及血清中的表达。进一步通过qRT-PCR方法检测食管组织中酸敏感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HE染色后应激组小鼠食管黏膜组织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反应和炎症性改变,而对照组小鼠食管全层未发现明显异常。两组小鼠炎症评分结果显示,应激组小鼠食管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x-4主要表达于食管固有层、黏膜及黏膜下层,应激组Nox-4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组小鼠食管黏膜组织中Nox-4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67±0.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x-4在应激组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01)ng/ml vs (2.13±0.3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激组酸敏感受体如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V-1)、TRPV-4、酸敏感离子通道-1(ASIC-1)、ASIC-2和ASIC-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应激组Nox-4 mRNA表达与TRPV-1、TRPV-4、ASIC-1、ASIC-2、ASIC-3 mR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97、0.94、0.98、0.95、0.99,P<0.01)。结论心理应激引起酸敏感受体的异常表达,并诱导炎症和氧化应激产生,从而导致食管高敏感性的产生。

  • 标签: 应激,心理学 酸敏感受体 NADPH氧化酶-4 食管黏膜 炎症
  • 简介:采用时间动力学法,在研究了甘蓝多酚氧化的最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有机溶剂和杀虫剂对多酚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多酚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丙酮和乙醇对多酚氧化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以及小菜蛾和桃蚜取食的胁迫会对多酚氧化的活性产生影响.

  • 标签: 多酚氧化酶 杀虫剂 甘蓝 昆虫
  • 简介:云芝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小鼠NO的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CCl4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NOS活性和N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Cl4肝损伤时模型组NOS活性和NO含量升高,云芝多糖能够降低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中NOS的活性和NO的含量

  • 标签: 一氧化氮含量 云芝多糖 含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早发型亚硫酸盐氧化缺乏症(ISO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于2020年5月10日收治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医院的1例ISO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出生后因"羊水Ⅱ度污染、呼吸费力11 min"转入重症监护室,表现为纳差伴频繁抽搐。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其中c.1200C>G为已知致病变异,c.188G>A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意义未明变异。结论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c.188G>A的检出丰富了SUOX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缺乏症(isolated 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ISOD)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ISO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缺乏症”、“婴儿,新生”、“isolated 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SUOX gene”、“infant,newborn”等为检索词,分别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新生儿ISOD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本例为足月男婴,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顽固性抽搐,伴喂养困难、肌张力增高、发育落后和小头畸形,尿亚硫酸盐试纸试验阳性、尿酸正常,SUOX基因c.475G>T和c.1201A>G复合杂合变异,5月龄头颅MRI见多发软化灶及脑萎缩,8月龄死亡。文献检索共收集29篇32例ISOD患儿,28例(87.5%)于生后1周内发病,32例均有抽搐发作,可伴喂养困难、肌张力改变、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及晶状体异位,实验室检查尿亚硫酸盐、S磺酰半胱氨酸升高,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正常,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头颅影像学特征为脑白质囊性变、脑萎缩。23例基因检测存在SUOX基因变异。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最终死亡15例,13例存活患儿均有药物难治性癫痫和发育落后,4例临床结局未知。结论新生儿ISOD特征表现为顽固性抽搐、喂养困难、发育落后、脑白质囊性变、脑萎缩,尿亚硫酸盐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尿酸正常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4(NOX4)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RE-19细胞分为Avastin干预组和VAS2870干预组,并按照药物剂量不同将Avastin干预组亚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将VAS2870干预组亚分为1 μmol/ml、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缺氧对照组采用终浓度为300 μmol/L CoCl2处理ARPE-19细胞以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表达进行测定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7±0.153、1.000±0.200、1.206±0.300、1.260±0.200和1.413±0.273,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1±0.110、1.210±0.100、0.672±0.100、0.340±0.120和0.300±0.13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1,P<0.001;F=4.777,P=0.020),其中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25、0.50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VEGF-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1 μmol/ml、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0.120、1.060+0.130、0.880+0.130、0.567+0.135和0.450+0.120,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7+0.135、0.627+0.125、0.370+0.140、0.363+0.140和0.160+0.10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33,P<0.001;F=4.948,P<0.05),其中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 μmol/ml、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X4抑制剂可抑制人RPE细胞中VEGF-A表达。

  • 标签: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人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怎样调节赖氨酰氧化(LOX)的表达。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用携带不同Smad4干扰序列的慢病毒感染原代细胞,建立Smad4敲低稳定细胞系;分别用TGF-β刺激原代细胞或对照和Smad4敲低细胞,利用免疫印迹及Real-timePCR技术检测Smad4敲低后LOX的表达改变。结果:获得了Smad4敲低的细胞;TGF-β能诱导LOX表达,且在Smad4敲低的细胞内,LOX升高更明显。结论:TGF-β通过Smad4非依赖的方式促进LOX的表达。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SMAD4 转化生长因子Β 赖氨酰氧化酶
  • 简介:脂肪(lipase,E.C.3.1.1.3,甘油酯水解)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能在异相系统(油—水)界面上水解特殊酯(脂肪酸甘油酯)类,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工业用途。综述了脂肪的固定化以及固定化脂肪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脂肪酶 固定化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测定各组新生大鼠缺血缺氧(HI)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匀浆HO-1活性和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并在光镜下及电镜下观察脑的病理学变化。结果HI组在HI后1h、4h、12h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pp组的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低于HI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明显的缺血缺氧性组织形态学改变,Znpp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后HO-1、CO和cGMP明显增高,脑组织损伤明显;而Znpp可通过抑制HO活性使CO和cGMP水平下降,有效的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

  • 标签: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锌原卟啉 血红素氧化酶-1 一氧化碳 环磷酸鸟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尿酸氧化治疗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并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并高尿酸血症的初治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于化疗前1 d至化疗第7天监测血清尿酸水平,超过正常上限时静脉滴注低剂量尿酸氧化[0.05~0.10 mg/(kg·次)],总结尿酸氧化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用药经验。应用不同剂次尿酸氧化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共纳入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初治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106例,其中男88例,女18例;中位年龄6.5(3.5,10.0)岁;病理亚型包括伯基特淋巴瘤95例(89.6%)、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7例(6.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3.8%);临床分期Ⅲ期39例(36.8%)、Ⅳ期67例(63.2%)。患儿均存在高肿瘤负荷,其中肾脏受累52例(49.1%),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42例(39.6%),合并急性肾损伤27例(25.5%)。全组患儿累计应用尿酸氧化1剂次41例(38.7%)、2剂次41例(38.7%)、3剂次20例(18.9%)、4剂次4例(3.8%),辅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9例(8.5%)。化疗前、首剂尿酸氧化后12 h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741.4±312.9) μmol/L、(210.8±148.6) μ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8,P<0.001)。对应用1、2、3、4剂次尿酸氧化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879)。化疗28 d内未发生因肿瘤溶解综合征以及急性肾损伤导致的化疗延迟和死亡。结论低剂量、按需应用尿酸氧化可快速有效降低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化疗早期血清尿酸水平。

  • 标签: 尿酸氧化酶 淋巴瘤 高尿酸血症 肿瘤溶解综合征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吞噬细胞NADPH氧化p22phox亚单位mRNA表达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检测以上各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初步探讨NADPH氧化活性增加导致的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心室重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以及门诊病人中EH患者61例,一周内未用过降压药物治疗,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时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BSA)及体重指数(BMI)。同时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血压正常个体18例为对照组(control),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各项超声学指标,记录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EF值,根据各项超声指标,计算出左室重量LVM。,体表面积采用Stevenson公式: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左室重量指数LVMI=LVM/BSA。同时采其空腹静脉血6ml,2ml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其余4ml静脉血各取2ml置于肝素抗凝管及非抗凝管,立即进行吞噬细胞、总RNA提取,以及RT-PCR反应,根据凝胶电泳目的条带和内参条带的灰度比表示p22phoxmRNA表达活性的强弱。非抗凝管中分离出的血清分别采用ABTS法测定TAO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DA水平。EH患者按照血压水平不同分为EH1,EH2,EH3共3组,按照是否合并心室肥厚分为单纯EH组和EH合并LVH组。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组(EH)较血压正常对照组SBP,DBP,TC,UA,I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吞噬细胞 左室重构 氧化酶活性 氧化应激 相关性
  • 简介: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与CAT活性、MDA和ROS含量的变化炙甘草汤能明显提高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活性(P<,再灌注10min时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变化再灌注10min时炙甘草汤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炙甘草汤能明显提高再灌注10min时血中SOD活性(P<

  • 标签: 体心肌缺血 再灌注 大鼠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4(NOX4)抑制剂对贝伐单抗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5 g/L贝伐单抗、0.25 g/L贝伐单抗+3 μmol/L VAS2870、0.25 g/L贝伐单抗+20 μmol/L GKT137831培养72 h,VAS2870和GKT137831均为NOX4抑制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NOX4和EMT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FN)、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验证NOX4和EMT标志物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细胞中FN、Vimentin、α-SMA、ZO-1和NO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F=97.07、195.40、722.40、38.56、70.81,均P<0.001;蛋白:F=23.09、64.58、58.19、26.97、63.19,均P<0.001),其中贝伐单抗组FN、Vimentin、α-SMA和NO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Z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FN、Vimentin、α-SMA和NO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贝伐单抗组,Z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贝伐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贝伐单抗组FN、Vimentin、α-SMA荧光强度强于空白对照组,ZO-1荧光强度弱于空白对照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FN、Vimentin、α-SMA荧光强度弱于贝伐单抗组,ZO-1荧光强度强于贝伐单抗组。结论NOX4参与了贝伐单抗诱导RPE细胞EMT的发生,NOX4抑制剂可减轻贝伐单抗诱导人RPE细胞的EMT程度。

  • 标签: 贝伐单抗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环氧化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中选出50例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对象进行环氧化2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在COX-2的四个基因型(-1195A>G、8473T>C、-765G>C、1795G>A)分布方面病例组与健康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氧化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具备相关性。

  • 标签: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口腔癌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化2(COX-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在胃黏膜相关(MALT)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47例MALT淋巴瘤组织中COX-2和NF—κB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肿瘤大小和临床病理分期及浸润深度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ALT淋巴瘤组织中COX-2和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23/47)和36.2%(17/4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26,P〈0.05);COX-2表达与伽感染、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和浸润深度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COX-2阳性组病例的存活时间(59.9个月)短于阴性组(77.8个月),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阳性组病例的存活时间(26个月)显著短于阴性组(123.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是胃MALT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度为3.041,回归系数为1.112,Wald统计量为13.985,P〈0.01),且与预后呈负相关;而COX-2和NF—κB均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OX-2表达上调和NF-κB激活与胃MALT淋巴瘤伽感染有关,且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淋巴瘤 黏膜淋巴组织相关 环氧化酶-2 核因子-ΚB 预后
  • 简介:以青花菜为试材,采用大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0.15mmol·L^-1的水杨酸(SA)对不同灌水下限(相对含水量75%,60%和45%)青花菜根系生长及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 标签: 根系生长 灌水下限 青花菜 抗氧化酶活性 水杨酸 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