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宁县2010-2014年交通事故住院病人分布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静宁县人民医院、静宁县中医医院2000-2014年的交通事故住院病人病历1101份,记录住院治疗的相关信息。结果静宁县201-2014年各年交通事故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2.93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方面以30-50岁组住院病人最多(47.7%),其次为14-30岁组(27.3%);职业方面以农民最多,其所占的比重为24.9%,其次为工人,干部,个体,所占比重依次为15.2%,14.7%,6.1%,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共115例,占10.4%。结论静宁县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及规划;加强交通管理,严禁违规行车;加强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教育,提高驾乘人员和行人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健全静宁县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等是降低交通事故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交通事故 住院病人 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例交通事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法医学鉴定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08-202008月诊治的2交通事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析法医临床检查信息、影像学特征和鉴定信息,总结2例患者的法医学鉴定结果。结果案例1为在患有颈椎疾病情况下受交通事故影响而形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案例2为在患有颈椎疾病情况下受交通事故影响而形成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例患者的主要因素均为自身疾病,次要因素为交通事故外力。结论交通事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法医学鉴定中需要同时结合患者的头颈部外伤史、影像学信息和临床症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获取到全面的准确性高的鉴定结果。

  • 标签: 交通事故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是将收治的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治疗,观察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好转及缓解的时间。结果患者痊愈、患者头痛、头晕好转时间为4—6天,患者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分别为3—5天和。失眠多梦一周后逐渐消失。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轻中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临床法医学鉴定对于180例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的鉴定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就本区域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的180例因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损伤类型、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伤残程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现较为常见的道路交通道路道路交通事故头部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主要并发症包含有脑积水、瘫痪以及癫痫等等,伤残等级以六级及以上最为普遍,结合保险理赔时限等实际因素,因此在对伤者进行鉴定时,一般将鉴定时机控制在6个月—12个月内最佳。结论只有做好鉴定时限以及鉴定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工作,才能够对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患者起到良好的法医学鉴定结果。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头部外伤 临床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交通事故中,因为有车速、道路、受伤者的姿势、受力不同,致伤程度就不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伤者比较多,伤情严重,感染率高。若早期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就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此类伤情的特点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基层医院对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工作很有帮助。

  • 标签: 交通事故伤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清创 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中心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案例进行了统计,并对伤者的受伤部位、撞击形态、机动车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及男女比例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比对、分析、总结,对今后的鉴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法医学 道路交通事故 机动车 碰撞 受伤部位
  • 简介:摘要:一些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会出现燃烧失火等现象,会使事故车辆内尸体发生焚烧,当尸体由于高温及火焰的缘故,发生碳化现象时,死者的面容一般呈毁损状态,所以此类案件在无明确死者身份的情况下,会成为交通事故中的疑难案件,造成破案困难。但随着DNA技术的发展,通过提取死者的人体组织、血迹及脱落细胞进行亲源认定,对该类交通事故案件中的未知名尸体认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对1列交通事故案情及勘验来阐述车辆焚烧后碳化尸体的提取人类生物学检材提取,DNA比对及身份认定后,确认嫌疑人的过程,最终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碰撞致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伤害类型,对个体的健康和生命可能带来长期的不可逆损害。在司法领域中,对于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受害者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法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道路交通事故碰撞致脊柱骨折鉴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法医学在道路交通事故碰撞致脊柱骨折鉴定中的应用,介绍法医学在事故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在鉴定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分析法医学在确定道路交通事故碰撞致脊柱骨折的鉴定方式,讨论如何排除对伤势鉴定结果的影响,为提高和改进法医学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中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法医学 道路交通事故 碰撞 脊柱骨折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的态度以及影响护生实施现场救护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198名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态度的调查。结果分别有21.1%、62.2%、15.3%、0.01%的护生表示肯定会、可能会、可能不会、肯定不会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结论护生对交通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救护的意识较差,在急救护理学习中,护生应该注重急救意识和急救态度的培养,参与有效的现场救护实践,体验救护经历,增强角色意识和心理护理水平,成为交通事故伤现场救护的积极参与者。

  • 标签: 护生 交通事故伤员 现场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77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案例的分析,对受伤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伤残等级以及伤残评定时机进行法医学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在我县的177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177例颅脑损伤中,除21例没有留下颅脑方面伤残外,共有等级伤残296个。结论颅脑损伤类型多样,损伤严重,鉴定时机应较其他交通事故损伤的时间长,一般来说,时机在伤后半年至一年内进行评定比较适宜。

  • 标签: 颅脑损伤 交通事故 伤残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脊柱损伤的损伤特征与法医临床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道路交通事故脊柱损伤患者50例为对象,纳入时间:2018年11月-2021年11月。均实施临床法医学诊断,分析损伤特征。结果50例患者中,椎弓根骨折46例,椎体挫伤43例,软组织损伤47例,挤压神经37例,韧带损伤45例。法医学鉴定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中,伤残等级如下:7例6级伤残,12例8级伤残,16例9级伤残,15例10级伤残。骨折部位:L1骨折22例,L2骨折20例,L5骨折5例,C1骨折2例,C2骨折1例。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脊柱损伤者可通过法医临床学鉴定,明确损伤特征。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脊柱损伤 损伤特征 法医临床学
  • 简介:【摘 要】:交通事故是现今人们常见的外伤因素之一,外伤严重时可直接致人死亡,其中一部分为事故发生时当场死亡,另一部分为经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抢救无效死亡,但并非所有交通事故后死亡的案例都是仅为交通事故外伤所致,部分案例的死因亦包含自身疾病因素作用。本文报道一例,供参考。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交通事故 自身疾病 伤病因果关系 死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时间环节上对交通事故性罩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性,为我冈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制定的《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严格筛选出合格病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急救接报时间与到达现场时间差的不同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中不同时间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救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时间段与患者预后均存存负相关关系(r_s=-0.10,P=0.002;r_s=-0.06,P=0.034),即随着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的增加及随着现场抢救时间的增力加,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逐渐增高,预后越差。结论通过建立和完善急性颅脑损伤预防和控制中心.科学制定院前急救、转运等各项救治制度,尽量缩短路途耽搁时间及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可提高救护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预后
  • 简介:因为产业发达、社会多层化、交通工具和交通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每年逐渐增加,近来在骨科受诊的初期交通事故患者对于骨科医院的处理不满足,另寻找韩医科医院的转院数量逐渐增加.韩国交通事故发生率比主要先进国家2~3倍的水平,根据。韩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团的统计,2006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共213,745例,其中死亡6,327名,受伤者达340,229名。

  • 标签: 交通事故 患者 腰骶角 IVD 腰痛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交通事故现场急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21级本科刑事技术专业方向的两个班级101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 = 51)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讲-演-练-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试验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89.11%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体现混合教学的优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现场急救 翻转课堂 信息化 技能操作 综合测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交通事故现场急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20级本科刑事技术专业方向的两个班级101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 = 51)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讲-演-练-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试验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89.11%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体现混合教学的优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现场急救 翻转课堂 信息化 技能操作 综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