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甲状腺腺瘤及各型癌中PCNA的分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定量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PCNA阳性表达的平均指数以及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变化与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呈正比,各参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PCNA平均指数和图像分析可作为肿瘤鉴别诊断和估价预后的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PCNA 免疫组化 图像定量分析
  • 简介:心血管疾病逐步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约有70%的致命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血管易损斑块破裂引起,因此,对于心血管斑块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危险性评估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易损斑块的准确分割是危险性定量评估的前提。由于局部容积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分割算法很难将易损斑块从周围组织中精确分割出来。MAP-EM算法通过建立组织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假设各组织服从高斯分布,各组织间相互独立,在最大后验概率前提下,用EM算法估计统计模型参数和组织混合比。通过和三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十例病人手工分割结果作比较,本算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将易损斑块从周围组织中分割出来。

  • 标签: 冠脉斑块 部分容积效应 MAP-EM分割 组织混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患者55例,采取时间分辨荧光定量(TRFI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整理分析这些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出检测结果。结果本文研究的55例患者通过检测后,其检测结果为HBsAb(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939±076)mIu/ml,HBsAg(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为(114±065)ng/ml,HBeAb(乙肝e抗体)检测结果为(237±058)NCU/ml,HBeAg(乙肝e抗原)检测结果为(063±014)NCU/ml,HBcAb(乙肝核心抗体)检测结果为(323±065)IU/ml。结论通过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后患者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并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定量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根据健康现代化原理,选择代表健康现代化典型特征的关键指标,建立健康现代化的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14年世界131个国家的健康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瑞典、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属于健康发达国家,希腊、克罗地亚等22个国家属于健康中等发达国家,阿根廷、中国等33个国家属于健康初等发达国家,博茨瓦纳等51个国家属于健康欠发达国家。2000~2014年期间,健康现代化地位发生变化的国家有20个;其中,升级国家有14个,降级国家有6个。健康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18%~19%,健康发展中国家的比例约为81%~82%。健康水平从高到低的排序大致是: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2014年,中国的健康现代化指数为41,排在131个国家的第59位。中国健康现代化指数与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相比,绝对差距为59,相对差距约为1.4倍。中国健康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和多数单指标水平,都有明显的国际差距。

  • 标签: 健康现代化 水平评价 健康现代化指数 国际差距
  • 简介:目的经会阴盆底超声定量评估子宫全切除术后盆底结构、功能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子宫全切除术后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复查的女性患者105例.其中40-49岁37例,50-59岁49例,≥60岁19例;术后≤1年29例,术后〉1,≤5年33例,〉5,≤10年28例,〉10年15例.选取同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且临床未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120名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未行子宫全切术及其他盆底手术.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盆底超声检查,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X)、尿道倾斜角(α)、膀胱尿道后角(β)、直肠壶腹最低点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D)、膀胱逼尿肌厚度,计算尿道旋转角(Rα)及膀胱颈下降值(BND).采用t检验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超声定量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PFD检出率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厚度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5).静息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β增大,X及D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2.17、4.93,P均〈0.05);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α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Valsalva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比较,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α、β、Rα、BND均增大,X、D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3.44、3.36、5.06、5.79、5.76,P均〈0.05).105例子宫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PFD检出率为60.0%(63/105),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检出率为33.3%(35/105),盆腔脏器脱垂(POP)检出率为36.2%(38/105).POP中,膀胱脱垂检出率为18.1%(19/105),直肠脱垂检出率为10.5%(11/105),肠疝检出率为6.7%(7/105).子宫全切术后1年内发生PFD以SUI为主,检出率为48.3%(14/29�

  • 标签: 超声检查 骨盆底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子宫切除术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能力的高强度高韧性复合材料.目的:分析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治疗犬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收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LIM矿化蛋白1转染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复合制备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48只杂交犬建立右侧股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分别用转染/未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和钢板螺钉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及修复后12周转染组内固定失败率均低于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P〈0.05),与钢板螺钉修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修复后12周转染组接骨板与犬股骨外侧皮质完全融合,骨干间有明显新骨生成.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未见或少量骨组织生成.说明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能促进骨折愈合并与自体骨融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该新型接骨板的强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于犬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必须辅加外固定.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腺病毒 骨折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摘要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原花青素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癌、抗高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本文将对其生理活性进行综述。

  • 标签: 原花青素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疾病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但是大规模的流感病毒的爆发,仍然困扰着我们,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爆发后难以控制,极大的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早点了检测发现流感病毒是抑制病毒传播,控制流感病毒爆发程度的最为关键的步骤。现在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胞培养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法等。但是这些常用的方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适用于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查。相反,荧光定量RT-PCR是各种检测方法中最灵敏、最有效、最准确的。所以对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的应用的研究是有很大医学价值。

  • 标签: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流感病毒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椎体CT值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进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各腰椎椎体的CT值,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椎体CT值的差异。结果(1)相同节段腰椎椎体的CT值的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腰椎各椎体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同节段腰椎椎体不同年龄组之间椎体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椎体CT值逐渐减小。结论腰椎椎体CT值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减小,且女性减小幅度比男性大。诸腰椎椎体的CT值中,L3椎体CT值最小(151±56)Hu。本研究通过对腰椎椎体CT值的测量及其随年龄、性别等变化的规律的研究以期对骨质疏松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健康人的正常腰椎CT值数据库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 标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的DNA含量的检测范围。方法将已知含量的质粒DNA样本稀释成不同含量的DNA样本,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利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及图像采集,并应用IMAGEJ软件对DNA的电泳图谱进行灰度分析,用EXCEL软件对已知含量的DNA的灰度值与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方程式。用上述线性方程式计算出样本的DNA含量。结果DNA灰度值与D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成正比关系;DNA灰度值与DNA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所建立的线性关系式可以确定DNA含量的检测范围,在此范围内可较好地进行DNA的定量。结论通过建立DNA灰度值与DNA含量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可以较好地确定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的DNA含量的检测范围。

  • 标签: DNA含量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灰度值 线性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组样本,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样本,对2组受检者实施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HBsAg、抗-HBe、抗-HBc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是(7.45±2.84)′105,远高于其他组(P<0.05);HBsAg、HBeAg、抗-HB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合理制定抗乙肝病毒复制的用药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DNA 定量检测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 PCR 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研究我中心 2019年 3月 ~2019年 9月期间纳入的 158例疑似 HFMD患者,研究中使用到的核酸检测仪器选取 ABI-7300进行 FQ-PCR检测,观察并分析 FQ-PCR检测病毒发生情况。 结果: 经检测, 158例疑似 HFMD患者中, FQ-PCR检测的 EV阳性确诊为 115例,阳性率 72.78%,其中 EV71RAN阳性有 109例, CA16PNA检测的阳性 53例;而 ELISA检测出的 EV阳性确诊为 63例,阳性率 39.87%,两者 差异大, P<0.05。 15例 HFMD患者实行 FQ-PCR检测到的 EV阳性 12例,而 ELISA检测 6例阳性数,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实行 FQ-PCR检测对 HFMD病毒检测率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病毒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应用效果 评价
  • 简介: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定量分析的初步探讨孙建和李兴启姜泗长于黎明王沛英(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100853)选用耳廓反射灵敏健康杂色豚鼠6只,体重250~300g,月龄3个月,随机分为每天每公斤体重庆大霉素(GM)、25、50...

  • 标签: 耳蜗 毛细胞损伤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针对乙肝DNA开展检测,分析为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  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300例病例,且全部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收治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3月、2022年2月,对患者血液标本开展采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300例标本中,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乙肝DNA准确260例,占比86.67%;漏诊误诊40例,占比13.33%。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准确率和临床诊断无较大差异(P<0.05)。  结论 在针对乙肝DNA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产生较高的价值,但是可能会出现误诊等情况,所以需要进行综合预防。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肝D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接受雾化表面活性物质(AS)治疗的为24例;另外24例接受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以及BPD发病率指标。结果:治疗后,AS组患者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9.17%,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5%,AS组指标稍高于MI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总BPD发病率为37.5%,MIST组总BPD发病率为54.16%,AS组指标低于MIS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S)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的治疗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可应用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活力细胞对改善皮肤细胞活性的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自体活力细胞技术配合高浓度生长因子,对照组给予电针透刺法。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部位皱纹评分比较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活力细胞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 标签: 无创焕颜术 皮肤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1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一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19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以及第6版内科学肝硬化诊断标准,确诊为肝硬化。收集患者的血清,-20℃冰冻保存待测,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以2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纽(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降低,致使自由基蓄积,进一步促进了细胞的破坏,从而造成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通过血清SOD、MDA的检测,可为肝硬化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