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音乐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音乐教育塑造人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音乐学科 学生发展性评价 高中 审美心理结构 音乐教育 整合人格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发动和领导下,我国戏剧界开展了自上而下,全面普查、搜集各地各民族戏曲资料,编纂、出版《中国戏曲志》的宏大工程。经过数千人十六年的努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这一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宏伟工程终于圆满完成,三十部巨著全部出版。

  • 标签: 《中国戏曲志》 资料价值 学术成就 学科建设 文化价值 出版工作
  • 简介:"舞蹈形体训练"是表演艺术审美传达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专业的整体学科来讲,长期以来在"舞蹈形体训练"课的作用与设置上缺乏一定的认识,而从实际的教学中又反映出声乐专业表现能力的单一和乏力.因此,本文对于"舞蹈形体训练"课的教学目的、实际作用和认识略做阐发,同时就编写科学、系统和适用的相关教材、教学大纲方面,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此专业上的经验与思考,提出一些设想,其目的是想使声乐表演专业在艺术表现上更为完善.

  • 标签: 高等艺术院校 声乐表演 舞蹈形体训练课 教材内容 舞蹈艺术
  • 简介:本文是对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历史与理论问题的一篇探索性的文论.笔者在这里把音乐批评的研究分为音乐批评历史的研究与音乐批评基础理论的研究.对音乐批评学科名称,做出了词源学层面的考释;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做出了总体脉络的梳理;对于音乐批评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属性做出了粗浅的划分;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研究方法做出了总体的描述;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批评历史的核心观点及其核心人物,也做出了一定的罗列.

  • 标签: 中国音乐 音乐批评学 人物 理论问题 学科名称 文论
  • 简介:本文从学科基本建设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对我国流行音乐教育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作出宏括审视与分析。笔者提出,流行音乐教育有其独特的概念、问题及规律.它应当是一个与古典音乐及传统音乐教育相并立的独立体系。为促进这一独立体系的有序形成,本文提出若干具体倡议:流行音乐学科进入教育部专业学科目录;建立统一的流行音乐本科教育核心课程;统一编写流行音乐学科的核心课程教材。

  • 标签: 流行音乐教育 独立体系 时代性 学科建设
  • 简介:进人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扩招建校是这一时期的发展主题,高校数量有所增加,招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大为提升,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并承担起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成绩是突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快速发展过程中,办学理念、

  • 标签: 院校发展 学科门类 艺术学 高等教育事业 社会责任 跨越式发展
  • 简介:笔者曾在《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第2期上看到《音乐,请守住自己的领地》和《不要忽视音乐的本体》两篇文章。文章介绍了“提倡学科综合”这一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对“缺少了音乐最本质的听觉体验”的音乐课深表忧虑。对“说、唱、昕、演、玩、写、画”并举的音乐综合课提出质疑.主张音乐课程的综合应该是“将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方式中释放出来,

  • 标签: 《中国音乐教育》 新课程理念 学科综合 收获 课改 校正
  • 简介:王小盾著《隋唐音乐及其周边》集中于唐代乐史研究所得系列成果,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史料考证展开,对隋唐音乐文化交融、音乐制度确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显示出了作者的研究旨趣及专注学问探究的人文情怀。文章从王小盾唐代乐史研究引得,认为创新唐代乐史研究方法,既要注重微观上音乐文献学中的唐代乐史史料开拓,又要重视宏观上唐代音乐现象本身反映出的社会互动关系,还要从民族音乐学上注意唐代音乐现象与同类文化事项之间的投射对应。

  • 标签: 王小盾 《隋唐音乐及其周边》 唐代乐史 学术史 新史学
  • 简介:音乐学是什么学?俞人豪先生《音乐学概论》等著作早已明言不是艺术而是科学(艺术科学),但现实认识对此仍普遍模糊,有必要突出强调。另一方面,近些年中外学界认识到“科学主义”、“科学至上”的局限,强调指出社学科学、精神科学及人文学科等还具不容忽视的“非科学性”本质。本文简略介绍何兆武先生《历史与历史学》等论著中有关历史学非科学性性质和结构分层的论述,希望引发对音乐史学及音乐学在科学性之外的人文学科性质、“非科学”性质的思考,反思我们对音乐学学科性质的认知,以拓展深化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

  • 标签: 音乐学 学科方法论 历史学 科学 非科学 何兆武
  • 简介:中国戏曲学院(校)已创办55周年了.我国很多著名的艺术大师和戏曲教育家如田汉、王瑶卿、萧长华、史若虚等,都先后担任过院、校长职务;以梅兰芳、周信芳二位大师为代表的诸多戏曲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也都曾亲临学校传艺或授课.

  • 标签: 中国戏曲学院 办学特色 学科内涵 戏曲人才 培养 突出
  • 简介:20世纪初,中国传统音乐格局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民间与城市、流行与经典等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转型时期。随着对音乐传统内容的审视、音乐传统历史的梳理、传统音乐的分类及民间素材的研究与创作、音乐作品形态的分析的历史过程,传统音乐研究开始向纵横方向扩展。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人类学 学科架构 中国传统音乐 20世纪 音乐研究
  • 简介: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南海区域具有鲜明"陆缘海"特征的文化写照,也是海南本土音乐与我国南海周边诸岛国民间音乐相互包容、互相渗透的一种文化缩影。2014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通过"非遗"保护、教育传承及南海文化三个方面的理论阐释和设计论证,不仅将相关民间音乐流布和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研讨,而且通过其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音乐"与我国南海周边岛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渊源联系的探索,提出了构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泛区域化"南海文化圈"的学术概念。

  • 标签: 海南黎人 黎族音乐 非遗保护 南海文化
  • 简介:该文将“音乐人文叙辞今典”作为整个诗学策略的关键核心,进而,驱动音乐学学科建设。作为系列始端,以“诗/史”关系起兴,并对20世纪中国新音乐文化及其人相应的诗学历程进行叙事,以至提出“通过叙辞诠释历史”。作为后续个案,对中国古典音乐文献《乐记》所示八个叙辞,给出相应范畴,并辅别种文献集录。

  • 标签: 音乐学 学科建设 诗学策略 音乐人文叙辞今典
  • 简介:<正>欧美著作的评介与苏俄体系的影响(1949—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本民族专业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远未形成,于是,评介国外技术理论是学科建设的主渠道。这一时期,不少欧美音乐家的作曲技术理论著作被评介到中国。如保罗·兴德米特《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罗忠镕译),瓦尔特·辟斯顿《和声学》(丰陈宝译),乔治·韦治《键盘和声学》(汪培元、杨民望译),柏顿绍《和声与对位》(陆华柏译),勃克

  • 标签: 作曲技术理论 和声学教程 借鉴吸收 和声方法 理论体系 兴德米特
  • 简介:本文就由于琵琶演奏专业教学与非专业教学的差别而出现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形态,剖析非专业教学的弊端及其成因,并探讨如何以专业教学的科研成果为依托,促进非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从而为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并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琵琶教学水平。

  • 标签: 非专业教学 专业教学 提升非专业教学水平
  • 简介:外来术语的译名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词语代码转换问题,也就是从某种语言符号置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使之成为被移人语言中可被同等意义理解的新符号。尽管这个符号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在理解和解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偏差”,但这些“偏差”只要不是文化或政治的原冈,最终还是会消失和被校正的。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人类学 译名 语言符号 学科 代码转换
  • 简介:以河池学院为例,通过对构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学"综合性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与实践的研究,以点带面,从教材的编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入手,提出改革思路及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技能以及和声学理论的全面掌握,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音乐人才。

  • 标签: 钢琴即兴伴奏 和声学 综合性学科体系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二、1980年代至今——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深化与拓展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西方1980年之前的音乐分析成果才逐渐地被引入。然而,当中国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些成果之前,MGDMM1980年版本特"音乐分析"词条的推出,实际上又成为了推进西方音乐分析方面研究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并掀起了西方音乐分析研究的新一波高潮。

  • 标签: 音乐分析 申克尔 分析者 音乐作品 音乐理论家 音乐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