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编者按]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冲击.但是,运动的低潮并不意味着理论研究的沉寂,相反更需要理论上反思,并催生着理论上的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国际性的有关马克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型学术会议的召开.在这些学术会议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在巴黎召开的"国际马克大会".从1995年至今,国际马克大会已连续召开了四次.第四届国际马克大会于2004年9月28日-10月2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学者云集巴黎参加这次马克主义学者的盛会.为深入研究西方左翼理论思潮、及时了解和把握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马克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动向,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曾参加第二、三、四届国际马克大会以及"纪念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和"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国际大会"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李其庆研究员,就理论界比较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重大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左翼 苏东剧变 共产党宣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马克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主义宗教观。在马克恩格斯通往科学世界观的逻辑进路中,宗教批判思想是其重要一环。重新审读马克恩格斯宗教批判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梳理出从有神论到启蒙无神论,再到科学无神论的转变。恩格斯晚年又对宗教的本质、根源、作用和未来走向做出全面、科学判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主义宗教批判思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逻辑分析
  • 简介:马克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陷入学生信教、功利主义、脱离实际和信仰多元化的困境,西方宗教教育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通过西方宗教信仰教育与中国马克主义信仰教育特点与模式对比分析,甄别西方宗教信仰中有益的教育模式,针对马克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软肋,提出显隐共存、软硬兼施、弘扬博爱和强调精神四点对策,以提高我国马克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信仰 宗教信仰 教育模式比较
  • 简介:马克主义宗教观是马克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宗教问题上的反映。马克主义宗教观是马克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主义理论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当前,新疆高校马克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建设薄弱、教育教学方法欠缺、教材建设滞后及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疆高校大学生马克主义宗教观的确立。为提升新疆高校马克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应大力推进相关课程建设,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注重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 标签: 新疆 高校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简介:马克通过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派生性和依赖性,并将宗教批判引向政治社会批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主义宗教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处理宗教与国家关系等力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宗教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宗教理论
  • 简介:观念的统治这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在国家-党-国家意识形态的畸形统一性中凯旋了,19 中时——马克的观念就换上了第二副面孔,(马克)生产出来的具有总体理论(马克主义)统一性的作品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现全人类解放与世界和平,是马克一生理论创作和革命实践中所倡导的主要思想之一。本文以实现和平路径为主题,从实现人与人之间和平的道德选择、实现国与国之间和平的制度选择以及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策略选择等方面,分析马克的和平思想,旨在为马克和平思想的当代应用提供一些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和平思想 国际关系
  • 简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柏林,雪橇是冬季普遍的交通工具.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物,常常穿着华丽的服装,乘坐着一队队雪橇,争荣斗富,招摇过市,人民群众对他们极其憎恶.大学生们为了在娱乐活动中讽刺这些上层人物,便在新年的狂欢节期间,发表了独具特色的'雪橇会'.在柏林大学读书的马克,很爱参加这种雪橇会.他和其他大学生们一道,仿照上流社会人物的雪橇队,化装出行.为了要在每一架雪橇里坐一男一女,有一半大学生是男扮女装的.他们有的穿翻毛皮袄,有的在便帽上插着鸵鸟毛,有的把罐子扣在脑袋上,有的把枕头系在肚子上,

  • 标签: 一队队 柏林大学 上层人物 男扮女装 十九世纪 人民群众
  • 简介:特里尔是德国西部边境上的一个小城,人口虽然只有十万,但历史却十分悠久。它是欧洲四大古都之一,排在伦敦、巴黎、罗马之后。在这座环境优美的小城中,随处可见的是古罗马留下的遗址和遗迹,如矗立在市北面的“黑城门”,据说就建于公元二世纪,是当时罗马帝国最高大的城门。

  • 标签: 马克思故居 德国 特里尔 人文景观
  • 简介:愈吾金在2011年第12期《探索与争鸣》杂志撰文说,一些研究者把马克本人的全部思想理解为马克主义。但那样理解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在青年时期,马克的思想深受黑格尔的影响,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是通过对现实斗争的参与,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新理论的。只有当这种新理论诞生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探索与争鸣》 黑格尔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青年时期 国民经济学
  • 简介:<正>马克的公平观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组成。(一)公平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认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具有公允性,即商品生产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和个人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发生的

  • 标签: 公平观 马克思 行等价 资本主义社会 全体劳动者 简单商品经济
  • 简介:<正>马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戏剧文学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卓越的才能和浓烈的兴致。如果以为马克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戏剧家,既没有写作剧本,也没有写出系

  • 标签: 莎士比亚 戏剧家 戏剧理论 文学家 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需要存在的时代背景。马克主义——这一影响人类社会几百年的学说也不例外。马克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包括马克主义得以存留在世界上并且得以不断延续,其根源在于马克主义是建立在几千年来人类最优秀文化传统背景之上与时俱进作用于人类社会。马克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体,一刻不停地在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在影响和改造着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产生 发展 对我的影响
  • 简介: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综合凯恩斯、霍布森和马克三位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来阐释当前这场自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主流思想界宣扬的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凯恩斯的初衷,而当今失衡的国际调节机制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霍布森所提出的财富和分配的不均使得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困难。马克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财富和分配不均的权力观不仅见证了危机的发生,而且预见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及其问题。为了避免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经济生活:从消费转向休闲,从金融化转向可持续性,从全球化转向社区,从贪财转向道德。

  • 标签: 凯恩斯 霍布森 马克思 危机
  • 简介:马克不但是马克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也是世界公认的大学者。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中,始终都与书为伴,好学不辍。19世纪中叶的欧洲,曾流行着一种“自白书”的文字游戏,通过其中各项的回答,基本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爱好。在“您最喜爱的事”一栏中,马克清清楚楚地答道——“啃书本”。作为一位伟人,马克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在各个学术领域中都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时代思想的高峰,是与他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读书方法 心法 19世纪中叶 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
  • 简介:马克著作中有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是:1.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2.社会生产力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特别是协作将产生新的生产力。3.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这些环节的互动构成生产关系的实际内容。4.物和人的社会质的规定具有二重性。5.具体思维的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 标签: 马克思 系统思想 社会有机体
  • 简介:<正>我们能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30年和《资本论》发表110年之后——为人们所说的"马克主义"勾勒一份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东西吗?当然可以,因为我们不仅就马克主义有了历史的眼光,而且有了关于它的胜利、失败和悲剧的长期经验。也许,这也是因为我们从今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长期经验 哲学手稿 马克思学说 法兰西内战 理性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