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7(IL-7)类似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多种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并使其分泌Th2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在许多皮肤病中TSLP的表达水平异常,在部分皮肤病中其水平高低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TSLP可能是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TSLP在多种皮肤病(包括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白细胞介素7 皮炎,特应性 银屑病 类天疱疮,大疱性 Netherton综合征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肿瘤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内皮细胞(TECs)来源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拟态(VM)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免疫磁珠法分离TECs;慢病毒感染TECs,敲低其CXCL8表达,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收集其条件培养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ECs条件培养基中CXCL8的表达;小管形成实验观察HCC细胞VM;蛋白质印迹法观察HCC细胞中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ECs敲低组中CXCL8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照组条件培养基中CXCL8水平[(1 076.00±88.80) pg/ml]较敲低组明显升高[(787.50±63.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0,P<0.01)。对照组和敲低组条件培养基处理HepG2细胞后相对小管长度分别为(9 814.0±692.8)和(6 434.0±12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2,P<0.05);在SMMC7721细胞中,对照组和敲低组分别为(22 317.0±3 121.0)和(9 834.0±1 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1)。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中和性抗体预处理HCC细胞后,TECs促进HCC细胞的VM能力减弱。对照组条件培养基较敲低组明显促进HCC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HepG2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量为0.178±0.020和0.094±0.023(t=4.707,P<0.01),Snail的表达量为0.273±0.020和0.188±0.033(t=3.755,P<0.05);SMMC7721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量为0.342±0.020和0.242±0.035(t=4.270,P<0.05),Snail的表达量为0.189±0.014和0.139±0.021(t=3.354,P<0.05)。结论TECs通过旁分泌CXCL8方式结合HCC细胞表面CXCR1,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来促进HCC细胞VM。

  • 标签: 肿瘤内皮细胞 CXC趋化因子配体8 血管生成拟态 肝细胞癌
  • 简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基底样和三阴性乳腺癌中RhoGTP酶Rnd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敲除Rnd1蛋白破坏了上皮细胞的粘连和极性,导致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发生,同时胞内的c-Myc表达发生紊乱、肿瘤抑制因子p53受到抑制,也导致了细胞产生肿瘤化转变。机制研究显示Rnd1通过激活PlexinB1蛋白的GAP结构域抑制Ras信号的传导,从而抑制Rap1的功能。

  • 标签: 细胞转化 乳腺肿瘤 GTP酶 Cell 间质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曙光医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根据CRP水平,分成CRP增高组47例,CRP正常组28例,所有患者常规口服铁剂及叶酸和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记录最近12周使用的rHuEPO总量,于观察后检测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⑴CRP增高时,RBC、Hb、Hct显著降低,rHuEPO用量增加,与CRP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⑵经相关分析方法处理后,CRP和rHuEPO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RBC、Hb、Hct、TP呈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监测CRP水平对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C-反应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
  • 简介:目的:了解促红细胞生成受体(EpoR)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卵巢癌组织、2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3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EpoR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EpoR在恶性及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的32%(P〈0.05)。在卵巢癌中EpoR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卵巢癌强阳性表达率73%,明显高于Ⅰ~Ⅱ期的56%(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但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强阳性表达率7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的58%。结论:EpoR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免疫组化 卵巢肿瘤
  • 简介:本文对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康力龙,治疗期间观察血象、HCT、骨髓红系百分比、血清铁及血压的变化,设对照组为同期16例慢性再障患者,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rHuEPO组4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有效率81.25%。对照组2例缓解,5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有效率43.75%。rHuEPO组优于对照组(P<0.05)。rHuEPO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总输血量为180ml,对照组为650ml,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铁治疗前30.09±3.18umol/L治疗后22.86±3.54umol/L(P<0.01);血压治疗前15.75±0.89/10.33±1.32kPa,治疗后16.61±1.04/10.95±1.36kPa(P<0.05),未出现缺铁症、高血压、血栓形成及过敏等副作用。

  • 标签: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辅助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恶性血液病所引发贫血的治疗价值。方法:从2020年接诊的恶性血液病人中抽选40例贫血者均分为两组,A组行传统疗法,B组联用EPO,对比两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值、输血量、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b含量、HCT值、以及输血量均无差异;治疗后,B组Hb含量、输血量、HCT值均优于A组。B组疗效远比A组高,且B组安全性也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因恶性血液病而发生贫血的病人而言,在治疗中联用EPO既能够强化疗效,又可提升安全性。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EPO 贫血
  • 简介:针对皮肤镜黑色素细胞瘤图像,提出一种基于自生成神经网络(self-generatingneuralnet-work,SGNN)的自动分割算法。算法首先采用区域生长的方法将图像进行粗分割;然后将每一个子区域看作一个叶节点,根据节点之间的相邻关系定义连接规则;最后采用SGNN对这些节点进行聚类,完成黑色素细胞瘤图像的分割。本文方法克服了传统SGNN算法对样本训练顺序敏感的缺陷,提高了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适应确定聚类数目并准确分割黑色素细胞瘤图像。

  • 标签: 皮肤镜图像 自生成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区域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蔗糖铁与口服补铁在联合EPO的基础上,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三年间慢性肾病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A(口服补铁)、B(静脉补铁)组,于治疗后1月评估血红蛋白恢复程度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A组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低于B组,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联合EPO基础上,蔗糖铁纠正肾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作者: 张红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秦皇岛市工人医院 老年病科,河北秦皇岛 066200
  • 简介:目的: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患者心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实施EPO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红蛋白水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EPO皮下注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红蛋白指标,降低患者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心功能;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P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NSCLC细胞系(A549、HCC827、H460和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行研究检测。转染ANGPT1真核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pc-ANGPT1组),设定空载表达质粒转染空载组(pcDNA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NGPT1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计数(CCK-8)检测细胞吸光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RNA表达为0.17±0.04比1.03±0.05,蛋白表达为0.27±0.06比0.8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5、19.381,P<0.05)。A549、HCC827、H460和H1299细胞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EAS-2B细胞(mRNA表达为0.11±0.03、0.32±0.06、0.28±0.03、0.37±0.06比1.05±0.08,蛋白表达为0.23±0.02、0.29±0.05、0.27±0.04、0.35±0.05比0.7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7、13.516,P<0.05)。pc-ANGPT1组A549细胞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pcDNA和Control组[ANGPT1基因mRNA为4.24±0.13比1.01±0.05、1.02±0.04,ANGPT1基因蛋白为1.14±0.08比0.25±0.04、0.24±0.04,细胞凋亡率为(19.27±3.65)%比(3.89±0.78)%、(3.82±0.81)%],48、72、96 h细胞吸光度、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显著低于pcDNA和Control组[48 h吸光度值为0.36±0.05比0.49±0.07、0.52±0.06,72 h吸光度值为0.47±0.07比0.73±0.08、0.79±0.07,96 h吸光度值为0.61±0.08比0.97±0.11、1.03±0.09,细胞迁移数为(60.34±9.42)个比(122.73±12.59)、(121.25±14.16)个,细胞侵袭数为(29.84±5.37)个比(75.31±8.65)、(78.29±8.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66、21.542、29.942、8.929、11.375、13.983、31.135、24.567,P<0.05)。结论ANGPT1基因在NSCLC中呈低表达,可促进NSCLC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迁移及侵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素1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表皮屏障功能缺陷及免疫改变是特应性皮炎(AD)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在各种损伤因素作用下可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介质,其中3种上皮源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白细胞介素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被认为是皮肤或黏膜屏障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诱导因子,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引起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强Th2型免疫应答,参与AD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3种上皮源性细胞因子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白细胞介素类 白细胞介素33 白细胞介素25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表达CD131并探讨其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将NRK-52E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EPO组、高糖+EPO+Scramble siRNA组、高糖+EPO+EPO受体(EPOR) siRNA组(EPOR siRNA干扰组)及高糖+EPO+CD131 siRNA组(CD131 siRNA干扰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NRK-52E细胞内EPOR及CD13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EPOR、CD131在NRK-52E细胞内的结合情况。TUNEL法检测NRK-52E细胞凋亡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检测NRK-52E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RT-q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NRK-52E细胞表达EPOR和CD131,且高糖孵育后NRK-52E细胞内EPOR、CD131表达增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EPOR和CD131在NRK-52E细胞内存在共定位表达,co-IP检测显示EPOR和CD131在NRK-52E细胞内存在相互结合。TUNEL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RK-52E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高糖+EPO组相比,EPOR siRNA及CD131 siRNA干扰组NRK-52E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RK-52E细胞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通过siRNA干扰抑制EPOR、CD131表达后,EPO对Caspase-3表达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EPOR和CD131,且两者在NRK-52E细胞内可形成EPOR-CD131异二聚体,介导EPO抑制NRK-52E细胞凋亡。

  • 标签: 上皮细胞 肾小管 CD131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红细胞酵母菌花环实验及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一步法分别检测观察90例CRF患者经r—HuEPO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Gb受体花环试验(RN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N2-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A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的变化。结果①90例CRF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水平、RBC-ICR和RF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4、CD4/CD8、RBC-C3bRR和RFA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r-HuEPO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AR和RFIR均有好转(P〈0.05),同时sIL-2R、CD3、CD4和CD4/CD8亦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rHuEPO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升和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Ret-He及EPO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ID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应用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EPO的表达。结果IDA患者外周血Ret-He、MCV、MCH、Hb、MCHC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血清中EPO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t-He及EPO在IDA患者中异常表达,可为临床ID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Ret-He s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