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人牙髓细胞(hDPC)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PCR)检测EPO对hDPC表达趋化因子mRNA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EPO对hDPC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hDPC中p38、ERK1/2、JN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EPO诱导hDPC迁移的影响。结果EPO上调趋化因子CXCR4、SDF-1mRNA的表达tCXCR4=5.727,PCXCR4=0.005;tSDF-1=3.412,PSDF-1=0.027;与对照组相比,EPO显著促进hDPC的迁移能力(F=207.775,P10U/ml=0.000,P20U/ml=0.000,P40U/ml=0.000);EPO可升高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ERK1/2(t15min=6.554,P15min=0.000;t30min=17.305,P30min=0.000;t60min=8.913,P60min=0.000;t120min=-5.896,P120min=0.934)和p38的磷酸化程度t15min=4.396,P15min=0.004;t30min=6.447,P30min=0.000;t60min=34.676,P60min=0.000;t120min=4.689,P120min=0.003);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SB203580可抑制EPO诱导的hDPC迁移tEPO-U0126=2.422,PEPO-U0126=0.025;tEPO-SB203580=3.837,PEPO-SB203580=0.001。结论EPO上调趋化因子CXCR4和SDF-1mRNA的表达,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hDPC迁移。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牙髓细胞 迁移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新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也是肿瘤细胞存活的关键。肿瘤血管在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及功能特点上同正常血管均有不同,其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有许多因子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其中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的表达起着关键作用。不少医学专家在其他肿瘤疾病研究中已经发现,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和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但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少见报道。本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及特点进行简单分析,着重探讨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及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口腔鳞癌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原发性肺癌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根据WHO的数据统计[1],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诊断和最主要的致死癌症。在我国,肺癌分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二位,死亡率则均位居第一[2]。在原发性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以上,而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近年来,虽然放化疗技术与方法不断发展,但是取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

  • 标签: 肿瘤血管 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医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Vimentin在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5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15,P=0.000),Vimentin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herin在TSCC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阳性率56.92%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51,P=0.000),E-cadherin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M在TSCC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出现的例数比率是33.1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6,P=0.000),VM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与Viment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07,P=0.000),Vimentin表达与VM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2,P=0.000),VM与E-cadher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18,P=0.000)。结论TSCC中存在EMT及VM,存在EMT和VM的TSCC具有更高临床分期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TSCC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出生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3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脑B超和MRI检查诊断脑损伤,ELISA检测血清EPO、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EPO水平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分析血清EPO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清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304例早产儿中发生脑损伤125例(41.1%);低水平EPO组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水平EPO组(P〈0.01);脑损伤早产儿血清S100蛋白、NSE、MBP水平均高于无脑损伤组(P〈0.01);血清EPO水平与S100蛋白浓度、NSE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复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贫血和低血清EPO水平均是脑损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EPO低水平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血清EPO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损伤 危险因素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癌性贫血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状态,并用三七总皂苷治疗癌性贫血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体内EPO的变化。方法患者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三七总皂苷治疗组。运用酶联免疫法及临床常规检查,测定各组患者每周内EPO的动态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癌性贫血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三七总皂苷可使癌性贫血患者体内EPO进一步升高,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癌性贫血 表达 调控 三七总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衰老和垂体瘤中的机制及表达规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g左右4周龄雌性F344大鼠18只。构建F344大鼠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和雌激素诱导泌乳素腺瘤模型。观察大鼠的衰老表型及成瘤情况,对大鼠垂体进行病理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垂体PTTG、P53、P21、P16蛋白表达。结果雌激素诱导垂体瘤组细胞排列紊乱,正常垂体腺管样结构消失,核大小不一致,可见不典型性增生呈肿瘤样改变;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垂体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间隙扩大,血管网稀疏,部分细胞浆内出现空泡样改变,细胞膜皱缩,异染色质形成存在于细胞内。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内PRL基本没有表达,无明显细胞内颗粒染色,正常对照组有PRL低表达,镜下阳性细胞占比例很少,雌激素诱导垂体瘤组大于80%细胞内表达阳性。结论PTTG基因过表达导致衰老绕过,垂体瘤形成。PTTG表达减弱,诱导衰老。P16、P21是垂体细胞衰老重要的调控因子。

  • 标签: 垂体瘤转化基因 垂体瘤 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给予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b、RBC、HCT和SF含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b和HCT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BC和SF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慢性肾衰竭贫血 蔗糖铁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55例。给予常规组患儿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产患儿体重增长情况、血常规及输血率。结果常规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长(15.5±4.8)g/(kg·d)与治疗组(20.7±8.1)g/(kg·d)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输血率为16.36%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9.09%(P<0.05);治疗组患儿血常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产儿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常规
  • 简介:摘要我们目前的课堂大部分都是按照上课前准备好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学生的参与过于机械化,而少有能让师生碰撞出火花的富有创造性的交流。而我认为这样的课堂过于呆板、机械,缺少灵气。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失去灵活机动性。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的新特点,让英语课堂焕发动态生成的精彩。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教师备课时对课堂生成的预设和上课进程中出现的课堂生成的完美结合。

  • 标签: 预设课堂生成课堂意外演绎精彩
  • 简介: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精心预设”,注重师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呼唤着创造型教师。”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就需要由数学教师去具体地实施这些教学目标。

  • 标签: 预设生成课程资源提高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各30例,均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蔗糖铁治疗,研究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73.33%显著升高;P小于0.05,统计学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的Hb、HC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大于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以研究组更明显,P均小于0.05,统计学差异显著,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铁蛋白、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GDF-1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贫血表现,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蔗糖铁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我国放生习俗历史悠久,人们借此行为期盼唤醒世人的恻隐、仁恕、慈悲之心,为天下苍生祈福,德被万物。而如今,蟒蛇、鳄鱼、狐狸等一些动物被一部分放生者不正确放生,给生态环境、放生动物本身带来极大伤害。近几年,关于胡乱放生的新闻屡见不鲜,人们亟需正视放生、合理放生。"任性"放生通常人们放生的都是些小鱼、小鸟、乌龟之类,而如今放生的种类千奇百怪,毒蛇、狐狸、老鼠,甚至是蛏子、扇贝都被人们用来放生,太任性了。

  • 标签: 生者 生态环境 淡水河 樵山 人民公园 不堪其扰
  • 简介: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从所研究的课题“运用新课程语文课堂特征,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专注于“以内容探究为主线”这一模式,着重阐述应如何更好地随“文”教“言”,融“言”于“文”,总结几个应注意的方面和需加强的环节,以构建“言文融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 标签: 文言文 模式 言文融合
  • 简介:所谓“乐道”方法,就是使心灵愉悦与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既不过度也无不及”的中道方法的突破和超越,方能生乐、方能在乐中实现乐道。所以,乐道方法才是涵养德性的根本方法。

  • 标签: 德性 养性 根本方法 乐道 方能 快乐
  • 简介:生成学习意味着学习者会积极尝试去理解所呈现的材料内容。学习者会通过在学习时对所呈现材料进行相关部分的"选择",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心理表征的"组织",再将所组织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激活的已有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实现知识的掌握并能将其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本文总结了在特定情境下能够有效促进生成学习的八种策略:善作小结、结构映射、绘制图示、联想要义、自我检查、自我解释、乐于教人与生动再现。本文首先简要地概述生成学习理论,其次阐述每一种生成学习策略,最后则探讨生成学习对研究学习科学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生成学习 学习策略 理解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以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后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8周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Hb、Hct值。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Hb、Hct值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Hb、Hct值都有所回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b、Hct值回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0%。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少。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rhEPO 肾性贫血 安全性 有效性 分析
  • 简介: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我国的《教育大辞典》对导师制是这样定义的:“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

  • 标签: 学生成长 导师制 交流 灯塔 个别指导 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70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rhEPO组。常规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rhEPO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1)贫血治疗效果;(2)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8周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1)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治疗效果更高,P<0.05;(2)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更短,P<0.05;(3)干预前两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相似,P>0.05;干预8周rhEPO组对比常规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症状,改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