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要点构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纳入时间2019.1-2020.1,进行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的要点构架,分析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临床表现15例(32.61%)心力衰竭,12例(26.09%)腹部疼痛、恶心呕吐,7例(15.22%)心律失常,6例(13.04%)胸闷、气短,2例(4.35%)突发晕厥,3例(6.52%)牙痛,1例(2.17%)左肩左臂疼痛,经诊疗初次诊断准确率63.04%(29/46),误诊率36.96%(17/46)。治疗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40例(86.96%),死亡6例(13.04%),住院时间13-22d、平均(16.5±2.0)d,有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总发生率13.04%,理满意度评价十分满意患者27例(58.70%),一般满意患者11例(23.91%),不满意患者8例(17.39%),总体患者满意率82.61%(38/46)。结论:提高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老年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顺义区北小营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发病现状,为有效开展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 2014~ 2018年北小营镇手足口病病例及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北小营镇共报告手足口病 36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 184.84/10万,男女发病比例 1.45:1。病例主要集中在 5~ 9份,以 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 86.03%,主要为 散居儿童( 56.44%)与 托幼儿童( 31.78%) 。结论:顺义区北小营镇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 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对托幼儿童及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布状况。 方法 囊括本院 201 7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 287 例,对其分别开展病理学分析,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结果 SMT 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 59.23% ( 170/287 ),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 。结论 食管全段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 标签: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病理学特征 分布特点
  • 简介:[ 摘要 ] 目的:总结并归纳甲状腺结节钙化的超声影像特征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57 例 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将 57 例 甲状腺癌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分别进行超声影像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结节钙化率以及微钙化、粗钙化的分布情况。 结果:甲状腺癌患者的结节钙化率显著高于 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 P<0.05, 分析价值显著; 甲状腺癌结节钙化患者的微钙化分布率显著高于 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 P<0.05, 分析价值显著。 结论:采用 超声影像检查方式可有效对 甲状腺癌进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广泛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钙化 超声影像特征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以随机选择的2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单纯患冠心病的患者作为A组(100例),将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B组(100例)。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因素包括吸烟史、体质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冠脉病变程度;上述因素也是独立影响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的因素。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心绞痛和血管病变,而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包括心绞痛、血脂和糖耐量异常等。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基于此,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将烟戒掉,对饮食和运动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

  • 标签: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卵巢癌CT及超声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2-2021.1期间,在本医院收治的疑似卵巢癌患者中进行病例选择,选取70例入组,对于入组患者均实施CT、超声检查,对比病理结果,分析两种检查办法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准确率。结果:对比术后病理结果,CT相比超声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准确率均具备对比优势(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实施CT诊断效果相比超声检查准确度更高。

  • 标签: 卵巢癌 术后病理 超声影像 检查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方法:本文对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间本实验室收到的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疾病的 50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规律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结果:经回顾总结发现,全部 50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387例,占比 77.4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83例,占比 16.67%,遗传肾病患者 26例,占比 5.20%,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 4例,占比 0.80%;。在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 IgA肾病患者 203例,占比 42.45%,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 85例,占比 21.96%,非 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5例,占比 11.63%,特发性膜肾病患者 41例,占比 10.59%,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例,占比 3.10%, C3肾小球肾炎患者 1例,占比 0.26%;通过分析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段特征发现, 9-15岁年龄段的患者 31例( 8.01%)、 16-45岁年龄段患者 239例( 61.76%)、 46-65岁年龄段患者 93例( 24.03%), 66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 24例( 6.2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肾脏病理类型中分布最广, 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病理类型中占比最高, 16-45岁的青壮年出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概率最高。

  • 标签: 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甲状腺结节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的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8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0人患有甲状腺结节症状,本研究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及体力劳动强度和体育运动强度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自身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体检人群中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越低(P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实施阶段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阶段式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内瘘成熟时间,结果(p

  • 标签: 阶段式护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个性特征及其与工作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心理选拔系统》中的个性测验对79名现役管制员进行测量。结果在13项因素上,管制员与中国男性成人常模有差异。与工作成绩有关的人格因素有一项;忧虑。结论79名管制员的16PF成绩总体上与中国男性成人常模有差别;管制员工作成绩只与个别人格因素有关。

  • 标签: 空中交通管制员 个性特征 工作成绩 民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各30例展开本次研究,分析其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各30例展开本次研究,分析其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MRI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07-2020.07的120例颅内结核患者,按照颅内结核类型分为脑实质型、脑膜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对不同类型颅内结核的MRI影像学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查,对抗结核治疗中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120例患者中,由于受到失访以及病情变化等原因的影响,一共有76例患者完成治疗后1周、1个月的动态随访。结果:经临床影像学诊断,1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脑实质型54例(45.00%)、脑膜型21例(17.50%)混合型45例(37.50%)。在54例脑实质型颅内结核患者中,可见病灶呈粟粒、结节样,MRI的信号特征为:病灶信号均匀,呈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中心呈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呈T1WI稍低、T2WI稍高或两等信号。21例脑膜型患者MRI表现为结节、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可见脑膜呈放射状强化,以鞍上池、环池及四叠体池脑膜强化为主。45例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MRI表现具有脑实质型及脑膜型颅内结核MRI的征象。76例动态随访患者中,治疗前的葡萄糖及氯水平低于治疗后1周、1个月,(P<0.05);治疗前的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及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后1周、1个月,(P<0.05)。结论:类型不同的颅内结核有显著的MRI特征,明确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MRI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生化变化,对于临床预估及预测抗结核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MRI影像学特征 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采用生脉注射液及合并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以生脉注射液治疗为对照药物,观察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心电图、发病次数以及中药症状的效率变化。结果:生脉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再用药之后,患者的心绞痛发生频率都有明显的改善,中医症状、静息心电图都有所改善。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在患者用药之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和次数都有明显的减少。中医症状、静息心电图情况均明显改善。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冠心病 心绞痛 合并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采用生脉注射液及合并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以生脉注射液治疗为对照药物,观察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心电图、发病次数以及中药症状的效率变化。结果:生脉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再用药之后,患者的心绞痛发生频率都有明显的改善,中医症状、静息心电图都有所改善。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在患者用药之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和次数都有明显的减少。中医症状、静息心电图情况均明显改善。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冠心病 心绞痛 合并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为了分析功能鼻窦你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功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使用不同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8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介入孤立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的38例孤立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肾囊肿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治疗,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可发现超声引导下治疗孤立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放肾囊肿切除治疗,患者满意度比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介入治疗 孤立性肾囊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采用引导式放松疗法+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5月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护理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引导式放松疗法+心理疏导方法完成疾病护理;常规护理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完成疾病护理;就组间应对方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联合护理组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消极应对评分以及积极应对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消极应对评分以及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脊髓损伤康复阶段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

  • 标签: 引导式放松疗法 心理疏导 脊髓损伤康复阶段 应对方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为颅脑外伤患者施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接受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82例为调查对象,依据数字奇偶法纳为两组,即阶段式组(n=41)与参照组(n=41)。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阶段式组执行阶段式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较之于阶段式组,参照组护理后的NIHSS分值明显更高(P

  • 标签: 颅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阶段式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方法:统计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压力损伤的743例患者展开压力损伤发生部位、原有疾病种类、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展开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社区获得压力损伤发生部位多以骶尾部、髋部为主,依次为:591(52.72%)例、229(20.43%)例。社区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原有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依次为:159(21.40%)例、114(15.34%)例、90(12.11%)例。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依次为:知晓(16.69%)、部分知晓(31.22%)、不知晓(52.09%)。结论:慢性病居家患者作为社区获得压力损伤的高发人群,医务人员需结合社区患者现状,构建压力损伤防治体系,尽早开展预防措施,降低压力损伤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慢性病 部位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