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阶段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验时间集中在2018年9月-2020年3月,共计110例患儿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对所选患儿进行随机编号,对照组患儿编号均为奇数,实验组患儿编号均为偶数。通过一般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通过阶段护理干预手段护理实验组患儿,对两组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惊厥持续时间及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较大,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缩减幅度相比对照组患儿较大,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儿体温变化幅度相比对照组患儿较大,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阶段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一般护理模式,其在提高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缩短患儿惊厥持续时间、降低患儿体温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小儿 高热 惊厥 阶段性护理干预 一般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疗护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中随机选取 37例为观察组,在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非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患者中选取 3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临床病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发生率、食管外病症发生率均显著更高;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又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0.05)。结论 :在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上,除反流食管炎病症外,还会有部分患者发生明显的食管外病症,且不良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而,除施行病理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其体贴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症状 心理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60例老年肺炎患者,观察发病情况(季节、诱因、吸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合并症及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0例老年肺炎患者中冬春发病占 66.67%,因受凉发病占 58.33%,吸烟史超过 20年占 60.00%。误诊其他疾病占 16.67%。临床上表现为典型呼吸系统症状占 65.00%,中性粒细胞比例为 80%以上及白细胞在 10×109/L以上者占 58.33%,左肺患者占 50.00%、右肺占 33.33%、双肺占 16.67%。病程中存在并发症占 28.33%。痊愈占 83.33%,好转占 10.00%,无效及自动出院占 6.67%,平均住院( 24.43±4.20) d。结论:老年肺炎属于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具有多种特征,应对患者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给予重视,正确诊断,综合治疗。

  • 标签: 老年肺炎 特点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 23 日至 2020 年 2 月 29 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发热留观病房收治的 COVID-19 疑 似 病例及确诊病例,考察疑 似 组及确诊组的肺特征的影像学改变的差异,分析其对 COVID-19 的诊断能力。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热病史、呼吸道症状及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确诊组有 肺特征的影像学改变 比率高于疑 似 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25.628 P< 0.05 ) 。 肺特征的影像学改变 预测 COVID-19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842 ( 0.725,0.960 ) ,敏感性是 81.50% ,特异性是 87.00% 。 结论 具有 肺特征的影像学改变 并具有 流行病学史 ,要高度怀疑为 COVID-19 。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CT 检查 影像学 诊断 确诊率 疑 似 病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来了解乳腺癌的 CT表现。该方法回顾了手术医学检查中确定的 12例松管癌的结果,总结了肿瘤的大小、边界、数量、形状、密度、强化、环境损伤、淋巴结等特点。 12例患者有单一肿瘤, 8例在右侧, 4例在左侧。最大肿瘤直径 1.8 ~ 7.2(3.5±0.6)厘米;针刺分为 3例圆圈,不规则叶 9例。 a)灶违反了肾上腺素 7的大部分或全部下巴负荷,以及肾上腺素 5的下丘脑一半;边界清晰 3例,边界模糊 9例,其中炉心周围深层膜损伤 4例,皮肤损伤 3例,上颌骨损伤 2例; CT扫描 8例低密度, 4例混合密度。病灶见钙 8例;医务室为实 3例,袋獾实 9例;改良针刺明显改善 7例,其中 2例粗、粗、曲管引导、中等强度 3例、轻度增强 2例;颈部淋巴结 7例。 CT检查的结论是,边界是钝的、强化的、致命的颌骨瓣和环形的、强化的颈部淋巴结ⅱ,表明了颌骨肿瘤的诊断。关键词:颌下腺导管癌;螺旋 CT影像;特征;术前诊断;价值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科多重耐药菌患者流行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烧伤科于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1例烧伤患者采取回顾分析,对其痰液、血、尿、分泌物、脓等标本进行病菌分析,探究烧伤后对加剧对患者身体伤害的病原菌以及其耐药性。结果:经对烧伤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测后发现,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共计141株,且其耐药性差异也较大,如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妥布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较低;最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均为0。结论:烧伤患者机体病原菌分布广泛且复杂,临床治疗时应严格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烧伤科 多重耐药菌 流行特征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师职干部体检中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师职干部共688名,对师职干部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预激综合征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688名师职体检人员中,19名确诊为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几率为2.76%,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患者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患者4例。结论:对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和疾病发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心电图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师职干部体检 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与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 95 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年 4 月— 2020年 4 月,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n=47 )定为 对照组,另一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 n=48 )定为 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 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势 ,差异均 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 协同护理模式 ,可确保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满意度理想,值得临床大力 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药品安全、食品安全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种变化对于只要企业来说,对于药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在药品研发过程当中的只要管理,关乎社会道德与责任,药品安全与品质关乎民生,值得大众关注。对于制药企业药品研发阶段来说,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的提升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推进药品研发和生产工作,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制药企业 ; 药品研发阶段 ; 质量管理 ; 问题 ; 对策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某部应急分队官兵在高强度体能训练前后心电图变化,提出科学训练。方法 选取驻乌鲁木齐市某部 115名应急分队官兵,在高强度进行训练前后做心电图。结果 高强度训练前后心电图变化有影响。结论 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官兵的心脏功能。

  • 标签: 应急分队 高强度体能训练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要点构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纳入时间2019.1-2020.1,进行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的要点构架,分析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临床表现15例(32.61%)心力衰竭,12例(26.09%)腹部疼痛、恶心呕吐,7例(15.22%)心律失常,6例(13.04%)胸闷、气短,2例(4.35%)突发晕厥,3例(6.52%)牙痛,1例(2.17%)左肩左臂疼痛,经诊疗初次诊断准确率63.04%(29/46),误诊率36.96%(17/46)。治疗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40例(86.96%),死亡6例(13.04%),住院时间13-22d、平均(16.5±2.0)d,有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1例休克,总发生率13.04%,理满意度评价十分满意患者27例(58.70%),一般满意患者11例(23.91%),不满意患者8例(17.39%),总体患者满意率82.61%(38/46)。结论:提高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老年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顺义区北小营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发病现状,为有效开展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 2014~ 2018年北小营镇手足口病病例及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北小营镇共报告手足口病 36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 184.84/10万,男女发病比例 1.45:1。病例主要集中在 5~ 9份,以 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 86.03%,主要为 散居儿童( 56.44%)与 托幼儿童( 31.78%) 。结论:顺义区北小营镇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 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对托幼儿童及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布状况。 方法 囊括本院 201 7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 287 例,对其分别开展病理学分析,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结果 SMT 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 59.23% ( 170/287 ),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 。结论 食管全段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 标签: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病理学特征 分布特点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方法:本文对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间本实验室收到的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疾病的 50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规律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结果:经回顾总结发现,全部 50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387例,占比 77.4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83例,占比 16.67%,遗传肾病患者 26例,占比 5.20%,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 4例,占比 0.80%;。在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 IgA肾病患者 203例,占比 42.45%,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 85例,占比 21.96%,非 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5例,占比 11.63%,特发性膜肾病患者 41例,占比 10.59%,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例,占比 3.10%, C3肾小球肾炎患者 1例,占比 0.26%;通过分析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段特征发现, 9-15岁年龄段的患者 31例( 8.01%)、 16-45岁年龄段患者 239例( 61.76%)、 46-65岁年龄段患者 93例( 24.03%), 66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 24例( 6.2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肾脏病理类型中分布最广, 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病理类型中占比最高, 16-45岁的青壮年出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概率最高。

  • 标签: 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为了分析功能鼻窦你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功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使用不同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8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以预防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事件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某 院分娩的产妇 86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43例)和观察组(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事件发生情况、产后半小时和产后两小时出血量、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事件仅发生 2例,少于对照组的 8例;产后半小时和产后两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达到 95.3%,高于对照组的 79.1%( P< 0.05)。结论产妇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事件发生,在短时间内控制出血量,缩短产后住院时间,使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结节肝癌与肝局灶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从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 30 例结节肝癌与 30 例肝局灶结节增生患者,共 60 例对象进行分析,两组患者都需要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特征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 在门脉期中,结节肝癌患者的低增强情况表现较为明显,而在动脉期中,结节肝癌与肝局灶结节增生患者的高增强表现都较为明显,在延迟期中,结节肝癌患者的低增强十分突出 。 结论: 针对结节肝癌与肝局灶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鉴别,让其接受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可有效进行鉴别。

  • 标签: 结节性肝癌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使用加味过敏煎在治疗小儿过敏鼻炎中的效果及安全。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过敏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02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根据治疗方案将102例患儿分为A、B两组,A组51例患儿均实施西医常规治疗,B组51例患儿均使用加味过敏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情况,统计头痛、皮疹、困乏的发生例数。结果 治疗后,与A组相比,B组的Ig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过敏鼻炎临床治疗中,加味过敏煎能够显著改善炎性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加味过敏煎 小儿过敏性鼻炎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