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郭翃江

航天中心医院 老年医学二科 北京 100049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疗护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在2019年3月~2020年1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为观察组,在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非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患者中选取3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临床病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发生率、食管外病症发生率均显著更高;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又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上,除反流性食管炎病症外,还会有部分患者发生明显的食管外病症,且不良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而,除施行病理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其体贴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心理评分

前言

据临床研究显示,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可能性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因而,老年群体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1]。本文旨在研究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疗护提供现实依据,特对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施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9年3月~2020年1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为观察组,在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非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患者中选取37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3.2±2.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8;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1±2.0)岁,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纳入指标:患者均出现显著的反流、烧心等典型临床病症,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排除指标:合并消化性溃疡疾、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患有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症的全身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均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及心理状况。(1)食管病症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慢性咳嗽、牙龈炎、哮喘、打鼾、咽喉炎等食管外症状,计算上述各类食管外部病症发生频率;利用RDQ表格获取患者试管内部病症,包括反酸、烧心、反食、胸骨后疼痛等病症,掌握病症的发生评率及严重程度。(2)心理状况分析: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倘若患者SAS评分>50分则被视为心理处于焦虑状态;倘若患者SDS评分>53分,则被视为心理处于抑郁状态。评分与患者心理障碍呈正比,分数越低,心理障碍越严重,心理状况约良好。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u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病症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食管外病症发生率显著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详见表1,对照组患者RDQ平均评分为(5.4±3.4)分、观察组患者平均评分为(14.7±3.5)分,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病症对比(n,%)

组别

例数

慢性咳嗽

牙龈炎

咽喉炎

哮喘

打鼾

对照组

37

1(2.70)

5(13.51)

11(29.73)

0(0.00)

3(8.11)

观察组

37

12(31.58)

10(27.03)

15(40.54)

1(2.70)

9(24.32)

2.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

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的概率明显更高,SAS、SDS自量表评分显著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对比(χ±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

37

30.22±5.12

30.22±6.64

观察组

37

50.32±7.34

53.33±9.12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临床上除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病症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明显的食管外病症,包括慢性咳嗽、非心源性胸痛、哮喘以及声音嘶哑等[2]。因而,为患者提供抗反流治疗可以显著减缓其食管外病症,进而促使病情有效缓解[3-4]。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人而言,老年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严重性不言而喻,而老年GERD患者发生食管外病症的概率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这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老年GERD患者会出现食管外病症的原因多样,尤其离不开患者自身因年老体弱抗反流功能减弱、唾液量减少,再加上老年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以保持充分休息,这也是造成食管外病症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倘若老年GERD患者自身便存在极难治愈的慢性咳嗽病症和哮喘症状,则可适当排除患GERD的可能。

有临床资料显示,老年GERD病症愈严重,就愈容易患心理障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SAS、SDS自量表评分显著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也验证了这一点。因而,针对患者病症施行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缓其临床病症。

总而言之,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上,除反流性食管炎病症外,还会有部分患者发生明显的食管外病症,且不良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而,除施行病理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其体贴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宇龙,涂秋英,王农荣,等.老年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针刺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8(11):70-72.

[2]赵宏,李波,毕俊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98-99.

[3]彭习芬.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134-135.

[4]刘序友,黄妙灵,叶国荣,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