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作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在2018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收42例健康者、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及3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将健康者划为对照组,地中海贫血患者划为实验Ⅰ组,缺铁性贫血患者划为实验Ⅱ组,所有受检者均需接受血液检验,对比其血液检验时各项指标差异性。结果:实验Ⅰ、Ⅱ组MCV、MCH、MCHC、Hb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实验Ⅱ组RDW、R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Ⅰ组,且对照组也高于实验Ⅰ组;实验Ⅱ组MCH、MCHC、Hb水平显著低于实验Ⅰ组,MCV、RDW、RBC水平显著高于实验Ⅰ组,P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红细胞 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一旦结果出错,会影响到患者疾病诊治甚至生命安危。检验质量指标,为一组内在特征满足要求程度的度量,有助干改善检验过程的准确度,减少差错率,提高医疗效率。

  • 标签: 检验 质量指标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罹患不育的男性患者,安排做精液常规检验,分析其结果对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758例不育的男性患者(观察组)和700例生育能力正常的健康男性(对照组)。均安排做精液常规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参与实验的两组男性,在精液常规检验结果里边,观察组各项目的异常率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患有不育症的男性,其精液常规检验结果中大多异常,可作为男性不育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男性不育 精液常规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一旦结果出错,会影响到患者疾病诊治甚至生命安危。检验质量指标,为一组内在特征满足要求程度的度量,有助干改善检验过程的准确度,减少差错率,提高医疗效率。

  • 标签: 检验 质量指标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细菌性阴道炎使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效果及细菌类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入院时间段在2018年10月~2021年2月,共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入选的患者均接受了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将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分别纳入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对比两组的细菌性阴道炎阳性患者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细菌的检出率。结果 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对细菌性阴道炎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是90.00%、78.33%,PCR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在PCR检验中,共分离出144株致病菌;在细菌培养检测中,共分离出97株致病菌。PCR组中分离出113株革兰氏阳性菌,29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78.47%、20.14%,存在显著差异(x2=98.019,P=0.000)。细菌培养组中分离出67株革兰氏阳性菌,25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69.07%、25.77%,存在显著差异(x2=36.468,P=0.000)。两组检测出的结果中,均显示致病菌占比从高到低排列的前5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PCR组对上述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1.94%、27.78%、15.97%、11.11%、6.94%,细菌培养组对上述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9.59%、17.53%、24.74%、12.37%、8.25%。两组对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B群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PCR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结论 检验细菌性阴道炎时,使用PCR检验法比采用细菌培养法的效果更佳,尤其对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检出率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检验效果 细菌类型
  • 简介:摘要:当前在我国的药品质量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结合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加强药品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行为,提高药品质量检验准确率,有针对性的结合药品质量检验的相关要求,加大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资金投入,使相关工作符合标准化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药品质量、检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药品质量 抽查检验 管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6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2019年09月至2020年09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通过采用常规检验(常规组)与采用生化检验(生活检验组)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患者检验结果的对比。结果:经过观测,生化检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常规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生化检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组相比,其准确性更高(P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感染伤口病原菌检验结果,旨在促进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骨科在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20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伤口分泌物实施病原菌检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120例伤口感染骨科患者中,经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 134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 85株( 63.43%),革兰阴性菌 49株( 36.5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酵母样真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其他。结论:导致骨科患者伤口感染因素较多,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在骨科患者感染后及时地对其予以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伤口感染 病原菌 检验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检验科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320 例健康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 320 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非溶血样本以及溶血样本的多项指标,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与非溶血样本比较,溶血样本的 TBIL 、 DBIL 、 TP 、 ALB 、 ALT 、 LDH 、 AST 、 CK 、 GLU 以及 K 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溶血现象可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验,尽可能避免样本发生溶血。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 生化检验 影响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2月时间段临床医学检验患者 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措施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检验,观察组运用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检验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所得检验准确率数值 98.04%高于对照组在研究中所得数值 86.27%,观察组在本研究中所得满意度数值 98.04%高于对照组在研究中所得数值 80.39%,统计学有意义( P< 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运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措施 运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应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于 2018年 2 月至 201 9年 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 62 例,将此部分患者命名为疾病组,另取 6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生化检验,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评估生化检验诊断价值。 结果 疾病组 ALT 、 AST 、 GGT 以及 ALP 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 ,P <0.05; 疾病组 DBIL 、 TBIL 以及 TBA 明显高于对健康组 , 而 TP 、 Alb 、 A/G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 在肝硬化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胆碱酯酶等生化指标, 可依据指标异常进行疾病判断 , 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硬化 诊断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所具备的临床检验特征。方法:以2019年全年作为调查的时间段,并将此阶段中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基本对象,以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区分,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均患上了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而参照组均不具有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对两个小组的肾功能指标以及免疫指标和血细胞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极易引发MCV、MCH以及肾脏功能指标过高的情况,该研究对于临床检验有一定的依据,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检验 特征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