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酚磺醛及其妇科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04例妇科宫颈糜烂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 52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甲酚磺醛治疗,其余 5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使用保妇康栓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15%,对照组为 80.7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在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角色功能五个方面的总体健康水平评分为( 9.03±0.61)分远远高于对照组( 5.86±0.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 17.31%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 5.77%比较,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甲酚磺醛在妇科宫颈糜烂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降低复发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妇科 聚甲酚磺醛 宫颈糜烂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低果糖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试验设3 个剂量组灌喂小鼠低果糖,连续灌胃31d,进行各项免疫指标的测定,研究低果糖对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0.75g/kg.bw组小鼠耳重差值、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碳廓清吞噬指数a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

  • 标签: 低聚果糖 免疫 增强
  • 简介:摘要:应用旁超声可实现危重症患者快速诊断,在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广泛应用,对急性呼吸衰竭、休克、严重创伤实现快速诊断[1-3]。围术期是旁超声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4],笔者使用旁超声对围术期不明原因低氧血症4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证实旁超声在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床旁超声,危重症,围术期,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透析患者跌倒坠事件进行分析,评估透析患者跌倒坠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透析患者跌倒共 20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透析患者的跌倒坠事件不仅与其年龄有关,也与脱水过多、服用药物等有关。对跌倒坠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在管理上,制定安全风险预案,分析薄弱环节,落实改进措施。结论:实施意外风险防范后有效预防患者在血透期间跌倒坠事件的发生,确保透析时的安全。

  • 标签: 血透患者 跌倒坠床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患使用旁超声进行快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的 200例患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 100人每组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病患使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的病患使用旁超声的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时间,统计使用旁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结果:对照组病患的初诊时间、确诊时间、初始正确治疗时间以及其他诊断时间均比观察组久,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旁超声诊断出 16例胸腔积液、 22例慢性租塞性肺疾病、 28例肺实变或不张, 34例急性肺水肿,其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结论:使用旁超声诊断的诊断时间更快速,初诊时间、确诊时间、初始正确治疗时间以及其他诊断时间均比传统检测方法快,且其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中床旁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旁超声对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所抽取的 8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为研究时间,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新生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为 44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新生儿提供不同的诊断工作,对照组提供常规性诊断,研究组提供旁超声诊断,最后对两组不同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应用旁超声诊断后,诊断效果要强于对照组新生儿。结论 颅内出血新生儿进行旁超声诊断后,能够将放射损伤进行减轻,为新生儿提供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床旁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坠结果的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 通过对两年来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的伤害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防范措施,以减少对老年心内患者造成疾病外的伤害。 结果 老年患者病情改善、自理能力轻度依赖,夜间如厕是跌倒坠的主要原因。 结论 让老年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跌倒坠的风险评估中来,以减少因自理能力提高而坠跌倒的风险也提高,对患者造成疾病外的伤害。

  • 标签: 老年患者 跌倒坠床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膝前正中直切口镍钛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镍钛髌器治疗新鲜髌骨粉碎性骨折112例,男73例,女39例;年龄18~76岁,平均37.5岁。车祸伤42例,摔伤50例,坠落伤13例,打击伤7例。按Rockwood&Green分型:粉碎无移位69例,其中碎骨块3~4块者39例、5~6块者27例、大于6块者3例;粉碎有移位43例,其中碎骨块3~4块者28例、5~6块者14例、大于6块者1例。结果103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术后10~26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平均1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滑膜炎2例,健侧深静脉血栓1例,原有骨关节炎一过性加重3例。按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优77例,良19例,可7例,优良率93%。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切口小、不损伤隐神经和膝降动脉的髌下支。镍钛髌器具有“动力性张力带作用”,可以复位及固定髌骨骨折,对严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结合镍钛髌器疗效满意。

  • 标签: 髌骨 骨折 粉碎性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醇酸修补材料在胸腔镜肺手术中防漏气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5月,抽取104例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应用乙醇酸修补材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漏气发生率0.00%、1.92%小于对照组13.46%、17.3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7%小于对照组19.23%(P<0.05)。结论:胸腔镜肺手术中应用乙醇酸修补材料,可预防术中、术后漏气,可减少肺部感染,提升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胸腔镜肺手术 聚乙醇酸修补材料 漏气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检验血浆D-二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原则选取202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考虑为下肢DVT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体水平,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浆D-二体水平为(5506.34±156.78)μg/L,对照组为(245.98±46.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体检测在下肢DVT诊断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7.14%,阳性预测值为93.48%以及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临床上可将血浆D-二体作为下肢DVT筛查诊断的有效方法,诊断价值较高,且简单经济快捷,对于临床诊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内分泌科住院DM患者血糖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非重症DM患者900例,采用Population、Patient、Patient‐day3种模型分析患者旁快速血糖数据。结果共收集到43106个血糖数据,平均血糖为(9.60±4.30)mmol/L(Population模型)、(8.71±2.13)mmol/L(Patient模型)及(9.34±2.59)mmol/L(Patient‐day模型),严格、一般及宽松控制率的总和为80%以上。高血糖、严重高血糖、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Population模型为11.4%、4.9%,0.9%和0.1%,Patient模型为22.6%、57.4%、23.7%和5.2%,Patient‐day模型为8.0%、16.8%、4.3%及0.6%。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中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帕金森患者中随机选取 7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39例。对照组行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旁吞咽功能筛查及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筛查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无吞咽困难人数均为 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轻度、中度吞咽困难人数明显增加,重度吞咽困难人数减少(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旁吞咽功能障碍及康复护理运用在帕金森患者中,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提升。

  • 标签: 帕金森病患者 康复护理 床旁吞咽功能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对加强产妇分娩后恢复效果影响。方法:抽选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于本院分娩初产妇共80例为研究对象,就母婴旁护理效果实施护理。研究中将产妇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0例)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40例)行母婴旁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自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率及产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出院时ESCA各维度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且产后胃肠功能恢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初产妇 自我护理能力 分娩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的母婴旁护理探索内容、临床成效及在新生儿护理能力、对护士满意度方面影响。方法:在随机抽签法下,对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收入初产妇分组,即:41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2组病例数总计82,后给予其不同护理,具体方案为: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母婴旁护理用于研究组,比对最终效果。结果:关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能力、满意度指标,其具体评分相较对照组,研究组高,P<0.05。结论:开展母婴旁护理,既可在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进行有效扩充,又能促进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对护士满意度的良好提升,可进一步推荐、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健康知识掌握度 满意度 新生儿护理能力 母婴床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旁血滤治疗中同步枸橼酸抗凝的预后价值,为高危出血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11月 期间收治的40例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无肝素生理盐水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同步枸橼酸抗凝治疗的试验组,各 20例。对比 2组高危出血患者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 APACHEⅡ评分情况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各时间点全血活化凝血 WBACT情况。结果:试验组高危出血患者生理指标、 WBACT均优于参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结论: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旁血液净化期间同步枸橼酸抗凝,在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延长 WBACT时间、减少出血事件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高危出血 枸橼酸抗凝 连续性床旁血滤 出血事件 生理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 D-二体及凝血四项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的 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妊娠者 50例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均给予 D-二体及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 D-二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短,组间数据比较,数据差异明显,满足 P< 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 D-二体及凝血四项检测,有利于了解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对诊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四项 检测 妊娠期高血压 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D-二体、肌钙蛋白 T(cTnT)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肺栓塞 (APE)和急性主动脉夹层 (AAD)所致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 1月 1日至 2019年 3月 31日我院收治的 115例急性胸部、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 AMI组( 48例 )、 APE组( 44例 )和 AAD组( 23例 )。三组入院时均检测血浆 D-二体, cTnT和 Hcy,均经过确诊。评价 D-二体, cTnT和 Hcy水平的诊断价值。 结果:AAD组和 APE组 D-二体水平显著高于 AMI组 (均 P<0.05), AAD组和 APE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组 cTnT水平显著高于 AAD组和 APE组 (P<0.05), AAD组和 APE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组和 AAD组 Hcy水平显著高于 APE组 (P<0.05), AMI组和 A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TnT可作为 AMI的初筛诊断标志物 ; D-二体可作为 APE和 AAD的初筛诊断标志物; Hcy可作为 APE和 AAD的鉴别诊断标志物。

  • 标签: D-二聚体 肌钙蛋白 T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血浆D-二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并并发产后出血的产妇6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科室分娩的无产后并发症健康产妇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在孕晚期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D-D、Fbg和AT检测,然后对比两组产妇的D-D、Fbg和AT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出血 D-二聚体 D-D 纤维蛋白原 Fbg 抗凝血酶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