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研究表明HOX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HOX基因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功能有关,又参与了后期造血细胞的分化与系定向分化过程,其表达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RNA干扰技术是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引起同源靶基因表达沉默,从而阻断靶基因的表达,是一种高效的基因阻断技术。利用RNAi技术,抑制HOX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对RNA干扰HOX基因用于白血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HOX基因  RNA干扰  白血病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松果菊苷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保护作用及 micro?RNA-34a(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鼠胚胎 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并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松果菊苷低剂量组、松果菊苷中剂量组与松果菊苷高剂量组,对比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并对比 miR-34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四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比较存在差异 P<0.05,由高到底依次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四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 P<0.05,由高到底依次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四组 miR-34a水平存在差异, P<0.05,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结论松果菊苷具有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其发生机制与 miR-34a水平上调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松果菊苷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34a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中期因子(MK因子)是临床上新发现的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具有促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分化、增强纤维溶酶活性等效果,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肿瘤早期、潜伏期和癌前病变阶段MK因子均呈现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MK因子低表达或不表达,因此能够说明在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发生中MK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中MK因子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MK因子 病理类型 宫颈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的特性就是侵袭性生长和复发转移,此特性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是由一系列的血管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作用的综合结果,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和最特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本文就近15年中医药调控支气管肺癌VEGF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医药 支气管肺癌 VEGF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vasohibin在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选择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于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1日期间的20例虹膜无新生血管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20例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无糖尿病病史),正常对照眼为眼球摘除眼(排除眼底及虹膜新生血管性疾病)10例病人,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探讨vasohibin在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是否表达、vasohibin分别在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正常对照眼虹膜组织中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vasohibin在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高度表达。vasohibin在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00%,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0.0%。正常对照组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青光眼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RT-PCR)法证实vasohibin在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高度表达。为探寻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考察ANA、ASMA及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40例经我院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为研究组(n=40),同时以同期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40),对两组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对自身免疫抗体ANA、ASMA及SLA/LP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RDW水平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3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NA 72.5%,ASMA 67.5%和SLA/LP 22.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ANA、ASMA及SLA/LP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身免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就诊的50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开展研究,选取同期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E4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HE4数值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记录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水平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卵巢癌不同病理特征后发现,肿瘤直径>3cm、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Ⅲ~Ⅳ期的HE4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3cm、中高分化、Ⅰ~Ⅱ期、淋巴结未见转移(P<0.05);经随访3年后发现,卵巢癌患者当中HE4阳性表达,相比于阴性表达者,其生存率较低(P<0.05)。结论:血清HE4水平在卵巢癌中数值较高,与患者临床症状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该数值可及早诊断病情,有利于其预后。

  • 标签: 血清HE4水平 卵巢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外源性E.coli宿主残留DNA的检测方法用于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试剂盒相关说明书,样品加标回收了率无法达到2020版中国药典(Ch.P)第四部3407章节和美国药典(USP)1130章节的要求,通过对药物浓度、处理温度、糖原的蛋白酶K的使用量以及不同的加标量的优化,即将样品稀释10倍后,加30pg的E.coli标准品,20μl的蛋白酶K消化1h,选择15μl PCR反应体系。结果:回收率满足在50%~150%之间。结论:借助商品化的试剂盒,优化的外源性DNA提取条件满足法规要求、操作简便,非常适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外源性残留DNA的检测。

  • 标签: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 大肠杆菌 外源性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CLK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时间段: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将本院采集到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纳入并作为观察样本,均经免疫组化技术检验DCLK1指标,详细记录DCLK1阳性表达率,同时评价DCLK1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73例患者经DCLK1检验,阳性率43.84%,阴性率56.16%;肿瘤直径<5cm、肿瘤肠壁侵袭黏膜层、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高分化以及Ⅰ期结直肠癌患者DCLK1阳性概率明显更低(P<0.05);随访发现DCLK1阳性患者生存率71.88%相较阴性患者95.12%更低(P<0.05)。结论:DCLK1在结直肠癌表达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患者病理关联性较大,是临床判断患者疾病预后状态的关键标志物。

  • 标签: DCLK1 结直肠癌 阳性表达率 病理特征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观察口腔内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口腔黏膜癌组织的PRMT1表达的不同之处,研究该物质在口腔黏膜癌病变过程中出现的表达异常,探讨其与口腔黏膜癌的病变关系。方法:调取我院2011-06/2014-02所做口腔黏膜癌病理标本52例,及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7例、不典型增生标本6例,均采用sP法检测PRMT1,比较表达的不同。结果:口腔黏膜癌组织的PRM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RMT1阳性表达率和癌变分化程度成正比,且与肿瘤的转移关系密切。结论:PRMT1与口腔黏膜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关联密切,为临床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指导。

  • 标签: 口腔黏膜癌 PRMT1 癌前病变 演进过程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淋巴结组织中T-cadherin、MRP1阳性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预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2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T-cadherin、MRP1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预后相关指标(年龄、性别、WBC、PLT、HB、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间的关系。分析T-cadherin、MRP1的表达水平与DLBCL发病及侵袭进展的相关性。结果T-cadher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T-cadherin表达水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性别、WBC、PLT、HB无相关(均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有关(均P<0.05)。MRP1表达水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性别、WBC、PLT、HB、无相关(均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结外累及部位和近期疗效有关(均P<0.05)。MRP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T-cadherin的缺乏影响发病及预后,T-cadherin的缺乏可能与多药耐药相关。

  • 标签: T- cadherin MRP1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12-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对β-HCG、CA125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确诊宫外孕患者83例,依据中心随机系统分组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后,于2020年6月~2021年4月期间行治疗研究。予以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分析两组β-HCG、CA125血清表达变化及治疗情况差异。结果:(1)β-HCG、CA125血清水平:治疗前实验室血清指标检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β-HCG、CA125血清水平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情况:观察组治疗期间患者甲氨蝶呤肌注次数、血清β-HCG复常时间、阴道出血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促进血清β-HCG水平复常,提升患侧输卵管预后再通率。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宫外孕 β-HCG CA125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治疗的86例早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治疗时间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排列,前43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后43例患者为实验组(开展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手段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oP评分、SP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肾功能恶化率、心功能恶化率以及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负担感,进而减少疾病对肾脏与心脏的损伤。

  • 标签: 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 早期慢性肾脏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壶腹癌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间质免疫细胞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其在肿瘤免疫监督中的作用。

  • 标签: HHLA2 壶腹癌 肿瘤免疫监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中共刺激分子B7-H6表达情况以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12月病理科接受宫颈癌手术者42例组织切片(宫颈癌组),同期宫颈上皮内瘤变者40例组织切片(宫颈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组织切片(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新型共刺激分子B7-H6在各组研究对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B7-H6阳性率(73.81%)高于宫颈病变组(17.50%),宫颈病变组高于对照组(0),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淋巴细胞高度浸润率(71.43%)高于宫颈病变组(20.00%),宫颈病变组高于对照组(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表达紧密,呈散在分布;宫颈上皮内瘤变B7-H6表达,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存在界限,但是界限不清晰;正常宫颈组织同周围组织边界清晰。结论:共刺激分子B7-H6在宫颈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该项指标可作为宫颈癌新的诊断标志物,指导对病变的早期治疗干预。

  • 标签: 宫颈癌 共刺激分子 B7-H6 表达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1535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测序技术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内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有三个基因型TT,TC,CC型,内脏脂肪素-1535C/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为53.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44.2%(X^2=5.57,P〈0.05),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频率为36.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21.6%(X^2=6.39,P〈0.05)。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组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显著性高于CT及TT基因型组(P〈0.05,P〈0.025)。结论内脏脂肪素的-1535C/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及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内脏脂肪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TNF-α血清因子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在 我院进行治疗的 哮喘 患者 74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37 例,采取 舒利迭进行 治疗 )和观察组( 37 例,采取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 ),并 对两组患者 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 TNF-α血清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 治疗后治疗有 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TNF-α血清因子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 观察组患者 TNF-α血清因子 水平下降程度更明显, 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临床上 治疗 哮喘 患者时,应用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 TNF-α血清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 标签: 哮喘 孟鲁司特 舒利迭 TNF-α血清因子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