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电影文学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培育出来的一种新的品种,也是在电影开始意识到必须确立自身价值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新形式。任何艺术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电影文学同样也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谈电影文学规律的时候,我们想通过纵向分析,说明我国电影文学初期阶段的几种特殊形态,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及我国电影文学进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并对电影文学的未来作一些探索和展望,从而为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勾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

  • 标签: 三十年代 电影文学 进步思想 阳翰笙 四十年代 建国后
  • 简介:中国史研究中,沦陷时期的电影大概至今仍是一个相对贫瘠的研究领域,不仅是指对沦陷时期的电影创作的研究,也包括对其电影理论的研究。本文尝试以上海沦陷区为中心,对其表演理论予以考察和评析,以此接近沦陷时期中国理论之全貌、观照彼时电影表演艺术之实况、呈现中国表演理论流变之趋向,尤其是其在特定时代语境下所呈现出的种种传承与变奏,旨在拓展沦陷区电影(理论)史、中国理论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视域。

  • 标签: 沦陷时期 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演员 电影表演
  • 简介:在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发展过程中,演员表演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中国国家表情的角色,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演员表演在其中也有着特殊的功能作用,成为了体现中国国家表情丰富多样的一种形象代言人。新世纪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表演美学,有着零度表演风格、神秘主义的表演形态和原生态表演等嬗变方向,也形成了极致的真实表演和极致的美感表演等不同的表演文化态度,表明了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表演美学在政治、文化和产业方面的矛盾、妥协和竞合关系,对于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脾气"以及中国"脾气"是有益的。

  • 标签: 新世纪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表演美学 国家表情
  • 简介:本文从战略系统的认识体系、要素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三方面,综述中国创作战略在概念内涵,战略依据、方针、目标、重点及其相互关系,战略对策、管理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中国创作战略研究尚缺乏具有长远、宏观视野下的战略系统构建,呈现单层次、片面性、应急化特点。未来的电影创作战略研究需要多层次、全视野、长远化建构。

  • 标签: 电影创作战略 认识体系 要素体系 方法论体系
  • 简介:一、中国市场现状近年来与其说是电影大繁荣,不如说是电影市场的小范围繁荣,因为只有国内票房市场是繁荣的,2009年62亿,今年预计将接近一百亿,国产片大约50亿。

  • 标签: 市场现状 中国电影 2009年 大繁荣 电影市场 国产片
  • 简介:本文尝试用绘画艺术中的"透视法"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空间表现进行考察。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对《劳工之爱情》等影片的文本细读后,笔者认为中国中的空间建构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在整体的视觉方式上,由"艾尔伯蒂式"转变为"开普勒式";另一次则体现在更为细致的透视方法上,由"一点透视"转变为"两点透视"。通过这种新的视角的考察,笔者力求能对早期中国视觉风格的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 标签: 早期中国电影 《劳工之爱情》 空间表现 透视方法 视觉风格
  • 简介:<正>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国发展史》(初稿)第一、二卷,即将与读者见面。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巨著的出版,是我国电影理论工作中的一件值得重视的事件,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发展史》(初稿)第一、二卷,叙述了从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历程,是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电影文化发

  • 标签: 中国电影 发展史 电影艺术 革命性 电影工作 民主主义
  • 简介:为了加强电影批评学术建设,推动电影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建构中国学的学科体系,日前,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导,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著名电影学者贾磊磊主编的《中国批评年鉴·2015》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一直是中国理论批评界众望所归的学术大业。电影学的主体是电影批评、电影历史、电影理论三个基础学科。相对于电影的史学研究和理论归纳,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实践的联系更为密切,往往直接针对电影现象进行学术性的分析与品鉴。

  • 标签: 电影批评 北京电影学院 贾磊磊 中国电影 中国广播影视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随着内地和香港电影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对香港电影研究的方式需要深化。吴思远作为香港电影近几十年发展中主要的人物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对他的考察和评述也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香港电影的特性。同时,分析吴思远在影院和公共事业方面的活动及其体现出的观念,也有助于理解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影业发展的一系列事件和问题。

  • 标签: 《荡寇滩》合拍片 影院业 公共事业
  • 简介:后现代主义这一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哲学思潮,在众多学科的文化和知识活动领域中,被广泛争论。世界进入后现代,意味着“一切都是由对话而沟通,一切意义都是由解释而生成,一切都不从先验设定的框架出发,而是从具体的、实际事实出发”。80年代,使用后现代话语在特定的圈子里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就在同一时期,随着美国杜克大学的弗杰姆逊教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系列演讲后,尽管中国内地仍处于现代性建设当中,有关后现代理论的讨论和研究还是掀起一股热潮,逐日升温。后现代理论的涌入,使得艺术和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遭遇冲击。杰姆逊认为,文化领域中后现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现代意蕴 当代中国电影 后现代特征 后现代性 杰姆逊
  • 简介:从1922年创办“明星”到1948年香港“建华”的倒闭,在长达整整26年的电影生涯中,周剑云本着对戏剧的热爱,奔波一生,为中国产业,中国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中国电影业 儒商 电影生涯 电影产业 电影理论
  • 简介:2016年的中国市场,一改过去的高速增长态势,呈现出"异样风景":2016年1-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56.31亿元,同比增长8.6%;但是,2015年1-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30.09亿元,同比增长50.39%。从主要档期看,暑期档的票房收入同比增长为-0.29%,是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于是,人们寄希望于国庆档。可是,2016年国庆档的票房同比居然下跌近15%!

  • 标签: 中国电影市场 暑期档 于国庆 产业效率 电影产业 回归分析法
  • 简介:2010年,中国高歌猛进,产量、票房成绩均是不俗,更是历史性地跨入100亿元票房时代,此外,电影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整体有所提升,中国产业正向全产业链整合、跨媒介跨行业协同合作、核心企业逐渐成形的方向发展,但市场体系亟待规范,如此才能向结构完备的大电影格局顺利进发。

  • 标签: 2010年 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 产业链整合 协同合作 核心企业
  • 简介:2003年11月18日—27日,受株式会社电通TEC的邀请,由中影电通太科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广告赴日考察团一行12人,在中影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总经理耿西林女士带队下前往日本访问。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电影广告考察团的名义组团出国考察。目的在于了解日本的电影和相关广告的市场状况,促进两国电影、广告界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 标签: 中国电影广告赴日考察团 电影市场 电影信息 广告公司
  • 简介:中国人应抢抓机遇,依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旨.绘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制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广电总局和电影事业管理局的领导下,在中国集团等电影大集团企业的带动下。奋力拼搏5年,成为电影佳作精品迭出、人才辈出、影响力强、产业优化、市场繁荣、效益良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影文化需求的电影强国.实现中国民族电影产业的腾飞,

  • 标签: 中国电影集团 产业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 国家广电总局 文化产业 科学发展观
  • 简介:2009年能够为全民所认同的影片屈指可数,2010年的电影市场又将如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数年辛苦经营,中国于2009年发动四大战役,新高屡创,热点频出,域中席卷,气势如虹。各种类型的"参战部队"均强力登场,多路出击、全面开花的崭新局面初步呈现。

  • 标签: 中国电影 四大战役 电影四大
  • 简介:2001年,协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发挥桥梁作用,团结广大会员单位,积极贯彻落实320号文件精神,推动行业改革,提高整体综合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的挑战。重点开展以下七项工作:

  • 标签: 十五大 文件精神 落实 团结 坚定 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