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沦陷时期“伪工会”述评饶景英上海沦陷时期,国共两党领导的工运团体,均被迫转入地下,工人运动失去了一个公开合法的领导机关。日伪为控制上海工人运动、巩固其殖民统治,网罗了一批民族败类,先后组织几个全市性的伪"总工会",并控制了相当数量的基层工会,在当...

  • 标签: 上海特别市 职业工会 工人运动 总工会 沦陷时期 上海工运
  • 简介:沦陷时期北平的女性写作,在极其严峻的生存环境下获得了一个生长机会。此时的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女性文学传统,从女性婚恋、女性教育与女性职业三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艰难探索。通过对女性"出走"后命运的关注,她们表达了建构合理家庭生活的设想。她们对教育和职业的思考,则折射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沦陷时期 北平 出走 女性写作 妇女解放
  • 简介:沦陷时期是武汉近代卫生行政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武汉的卫生管理因殖民统治和战时体制而大为异化。但日伪为维护对'战时帝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还是维持了武汉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其卫生管理从武汉卫生行政发展脉络来看,在技术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卫生行政也因其特殊性而更具复杂性。

  • 标签: 武汉 沦陷时期 卫生行政
  • 简介:  清清楚楚地记得,在二○○六年十一月彩排上演的情景.那时叫试验性演出.因为这是剧团打算在纪念南京沦陷七十周年的时候,献给这座城市的隆重祭奠.……

  • 标签: 沦陷沦陷
  • 简介: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东北建立了一整套殖民教育体系.办教育首先要有师资队伍,因而日伪当局把教师的素质看成是推行奴化教育的关键.因此,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的规章制度.

  • 标签: 伪满 在职教师 教育 特点
  • 简介:一文学期刊是培育和发展文学的最佳园地,它本应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但是在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的诞生却姗姗来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到1937年《明明》的创刊,这期间除了原有的《辽东诗坛》(1924年8月创刊)继续出刊外,足足有

  • 标签: 文学期刊 东北沦陷 沦陷时期 文学社团 文选刊行会 文学作品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广大沦陷区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 标签: 教科书 沦陷区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 殖民统治
  • 简介:序1941年12月8日清晨6点20分,上海南面响起枪声。黄浦江上,日本军舰与英美战舰交火,两小时以后,日军报道部的照相班出发。随后,日本映画社与中华映画社的摄影员带上臂章,消失在苏州河对面的公共租界。……川喜多、石川和我乘坐的汽车顺四川路向南而下,行驶在公共租界及法租界交界的爱多丽亚路上。我们是去见制片人的,目的是想用最和平的手段将租界内有力的支那映画制作者均置于日本的统治下,丝毫不损坏他们的机柏,让他们继续工作,只是将其内容置换。这一天,日本“文化战”中的核心战——“电影战”在上海正式开幕。

  • 标签: 沦陷时期 上海 话剧艺术 公共租界 日本 黄浦江
  • 简介:1943年3月30日,是汪精卫叛国投敌,另立“国府”的第三年.汪系的大小喽罗早就策划届时举行什么“庆祝大典”.汪伪中国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为此发布《为庆祝国府建都三周年纪念告民众书》,责成伪汉口特别市教育局组织“汉口特别市青少年代表团”赴南京参加“庆祝大典”.

  • 标签: 沦陷时期 叛国投敌 汪精卫 中国国民党 周年纪念 日本侵略军
  • 简介:保定沦陷后,面对剧烈的政治变局,保定各业公会积极配合日伪政权恢复公会组织,并自觉把公会组织定位于法人机构,力图维护同业利益;日伪政权基本上按照前国民政府的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架构给予改组,表面上给予了保定商会、同业公会自主性空间,而实际上由于保定商会、同业公会与日伪政权基于权利与义务的双向关系,保定商会、同业公会被日伪政权控制,协助推行各种政策,这与日伪的殖民政策相一致。

  • 标签: 沦陷时期 保定商会 同业公会 日伪政权
  • 简介: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他在文学理论、散文创作等方面的贡献,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着光彩夺目的地位。抗战时期周堕落为汉奸,成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永久地影响了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无论是荣是辱,周作人的名字将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相比较之下,台湾作家张深切的名字还不太为大陆学界所知:这固然与文化成就高下之别有关,也不能忽视两岸文化上的阻隔。先简要介绍一下张深切的生平与创作。

  • 标签: 周作人 新文化运动 中国 现代文学 张深切 沦陷时期
  • 简介:1938年10月25~27日,日本侵略军相继侵占了汉口、武昌和汉阳,并陆续在积庆里、大华饭店、生成里、联保里、斗级营与粮道街等三十处地方设立了慰安所,分别集中了大量的中国籍、朝鲜籍、日本籍的慰安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汉口积庆里,原因之一是,1938年11月8日,这里就率先营业;第二是,在纵横8条巷道中密集了20家慰安所。其中有日本大阪、神户、广岛等地妓院老板开设的9家慰安所,有日本慰安妇约130名;有朝鲜浪人经营的11家慰安所。有朝鲜慰安妇约150名。

  • 标签: 慰安所 沦陷时期 日本侵略军 杀人 武汉 慰安妇
  • 简介:在中国电影史研究中,沦陷时期的电影大概至今仍是一个相对贫瘠的研究领域,不仅是指对沦陷时期的电影创作的研究,也包括对其电影理论的研究。本文尝试以上海沦陷区为中心,对其表演理论予以考察和评析,以此接近沦陷时期中国电影理论之全貌、观照彼时电影表演艺术之实况、呈现中国电影表演理论流变之趋向,尤其是其在特定时代语境下所呈现出的种种传承与变奏,旨在拓展沦陷区电影(理论)史、中国电影理论史乃至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视域。

  • 标签: 沦陷时期 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演员 电影表演
  • 简介:日本侵华时期,对河北沦陷区实施殖民奴化教育,其中在河北沦陷区推行的教师教育是其实施奴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伪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详细地规定了教师教育制度,并对教师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对教师实施奴化管理。但是,广大爱国教师并未屈服,他们利用一切时机开展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 标签: 日本侵华时期 河北沦陷区 教师教育 奴化管理 反奴化教育
  • 简介:沦陷区的职业学校是日伪奴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日伪在江南沦陷区不仅兴建和恢复了一部分职业学校,而且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政策.他们希望对江南沦陷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严密控制,极力在职业学校中推行其奴化教育.

  • 标签: 日伪 江南沦陷区 职业教育 奴化教育
  • 简介:【摘要】沦陷时期(1937年l1月一1945年8月)的上海出版界较之战前有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书籍出版规模的迅速缩减,另一方面是期刊杂志出版的畸形繁荣。沦陷时期上海出版行业的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当时历史研究的表达方式,史学著作锐减和历史论文、随笔增多为其一大特点。这些悄然增多的历史论文和随笔,从取材到内容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展示了史学和社会的互动。

  • 标签: 上海出版业 出版业历史 历史研究
  • 简介:雅俗互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抗日战争期间,文艺界在特殊历史情境中的雅俗合流,提供了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丰富经验。考察通俗文学在上海沦陷时期的自我革新,不仅有助于认识、评价特殊文学空间下通俗文学的发展状况,而且有助于从特殊到一般、获得对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建构的有益反思。

  • 标签: 上海沦陷时期 通俗文学 自我革新
  • 简介:人的美好,最怕沦陷。《百喻经》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个男人,娶了十分漂亮的妻子,他很爱她,情深意切。然而,妻子却有了情人,想抛弃丈夫。于是,她悄悄跟一个老婆婆商量,说我要离家出走了,你买一个女尸,等我丈夫回来,就说我死了。果然,老婆婆趁她丈夫不在家时,买了个女尸放在那儿。等她丈夫回来,老婆婆说,你媳妇死了。丈夫信以为真,伏在尸体边哭了许久。后来,他把尸体火化后,拣了几块尸骨放在布囊里,日夜怀抱着。

  • 标签: 沦陷 美好 《百喻经》 离家出走 丈夫 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