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0月,对18例前臂及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缺损创面,二期采用肌腱移位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最大为39cm×12cm,异体肌腱移植最多6条.结果术后18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好,异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部分患者伤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胸腹部带蒂皮瓣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伤手功能满意等特点.

  • 标签: 手前臂 软组织缺损修复 异体肌腱移植 功能重建 Soft Tissu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髓缺损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2月到48个月,平均为30.5个月,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有2例患者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次进行了手术,其余患者局部未发作。且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结论对于肿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抑制法临床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同种异体 骨复合 骨髓移植 肿瘤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骨皮瓣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9例拇指软组织合并指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骨皮瓣移植修复。于上臂外侧远端设计皮瓣,以桡侧副动脉为血管蒂,并携带臂外侧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4.0 cm~4.0 cm×12.0 cm,肱骨条长度为1.5~5.0 cm。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及患指功能、供区情况。结果术后9例骨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及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两点分辨觉为8~12 mm。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5周,均未出现骨吸收。拇指功能、外观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供区仅留一线性瘢痕。结论桡侧副动脉骨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是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桡侧副动脉 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乳磨牙大面积缺损患儿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复合树脂修复填充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牙牙体缺损的治疗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填充成功率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合树脂 牙体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和环境护理等。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供区愈合情况、皮瓣成活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发生皮瓣远端皮肤边缘坏死渗出,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愈合;且6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色泽红润,皮瓣面积未发生回缩,此外,供皮区未发生瘢痕增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全面、有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瓣修复 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 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内踝缺损,伴有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3.0 cm×3.5 cm~6.0 cm×10.5 cm;骨缺损范围1.0 cm×1.0 cm~2.0 cm×3.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Ⅰ期重建内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踝关节活动度及膝、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近似,无瘢痕挛缩,双下肢等长。踝关节无畸形,手术前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背伸术前为(4.4±1.1)°,末次随访为(13.2±2.4)°(P<0.05);跖屈术前为(12.4±1.8)°,末次随访为(34.8±4.8)°(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X线片显示踝穴间隙及内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无关节磨损征象,内踝骨骺无早期闭合,骨化中心逐步增大或明显。供区膝关节均无畸形发生,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Ⅰ期重建小儿内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外观恢复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重建的内踝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且对供区膝关节功能及感觉无影响,是重建小儿内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

  • 标签: 儿童 踝损伤 腓骨 复合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7例足部复合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73岁[(38.9±16.3)岁]。前足复合缺损5例,中足1例,后足1例。跖骨缺损9块,内侧楔骨缺损1块,跟骨缺损1块。创面缺损面积为6 cm×5 cm~70 cm×35 cm。Ⅰ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观察皮瓣成活、并发症情况。Ⅱ期行骨水泥取出,诱导膜内植骨。观察植骨间隔时间、骨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54个月[(33.8±9.7)个月]。Ⅰ期术后7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臃肿3例;1例后足跟骨复合缺损术后反复感染,予以清创处理。Ⅱ期植骨6例,植骨间隔时间2~4个月[(2.8±0.9)个月];骨愈合时间3~7个月[(4.7±1.2)个月]。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3~92分[(82.1±8.7)分],与术前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1例,良5例,中1例。术后1块跖骨骨不连,其余8块植骨均顺利愈合。结论膜诱导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修复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良好的行走功能。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膜诱导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指外伤近端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与疗效。方法1996年6月-2005年3月收治6例多指近端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患者,累及2指者3例,3指者2例,4指者1例。一期采用游离髂骨移植分别重建各指骨缺损,然后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其中采用足背皮瓣4例,上臂外侧皮瓣1例,胸外侧皮瓣1例。二期行分指术同时做皮瓣部分修薄整形,3例患者另行伸指功能重建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9年(平均2年8个月)随访,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经二期皮瓣修薄整形后指背修复、外形美观,随访手部X线片示游离髂骨移植成活良好、具有正常指骨形态特征。3例患者肌腱移植重建指伸肌腱功能后远节指间关节伸直功能恢复。结论髂骨移植修复多指指骨缺损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是修复多指外伤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后期皮瓣整形能使伤指恢复美观,伸指功能重建有助于恢复远节指间关节的功能。

  • 标签: 手外伤 多指 指骨缺损 皮肤缺损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冠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牙冠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使用常规复合树脂进行牙冠缺损修复,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牙冠缺损修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牙冠缺损修复效果、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可有效提高牙冠缺损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冠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8年5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三科收治外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13岁;右侧2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缺损伴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2.0 cm×2.0 cm~4.0 cm×5.0 cm,骨缺损范围1.0~3.0 cm。切取患侧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其中皮瓣面积2.5 cm×2.5 cm~4.5 cm×5.5 cm,第2跖骨头长度1.0~3.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影像学评价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是否同步;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观察供区足部活动度有无影响,负重、行走有无影响。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患儿均获6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颜色及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无踝关节内翻畸形发生,负重及行走满意。影像学评价显示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按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2例,良2例。供区足部活动无影响,稳定性较好。结论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可一期修复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外踝可随小儿的生长同步发育,是重建小儿外踝外伤性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跖骨 外科皮瓣 踝损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修复耳廓离断、缺损。方法采用全层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耳廓离断、缺损5例,术前清洁创面,适当修剪,使其整齐,设计复合组织瓣,一次完成耳廓离断、缺损的修复。结果5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色泽呈暗红至淡红不等。术后一月随访,移植复合组织瓣色泽与正常耳廓组织基本近似。结论在诸多耳廓离断、缺损修复方法中,该方法简便易行,术后外形好,触觉、痛觉双耳对称,有独到优越性。

  • 标签: 耳廓离断 缺损 耳廓复合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0 cm~6.0 cm×9.0 cm;骨缺损长度1.0~4.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同时重建外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依据美国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儿手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4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背伸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37±1.12)°、(16.01±5.27)°(t=4.83),跖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35±1.96)°、(37.81±6.49)°(t=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外踝骨骺无早期闭合,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供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无影响,无畸形,稳定性较好。依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4例,良1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同时重建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外踝和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是重建小儿外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腓骨头 复合组织瓣 外踝 重建 小儿
  • 简介:对四环素牙,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间隙过宽,前牙冠折及切角缺损,前牙邻面龋等进行脱色及美容修复.是齿科美容目的之一.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本人自1994年至2000年间,利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技术,对上述前牙进行了美容修复,共514例1246个牙,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就临床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光敏修复 前牙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丝素 壳聚糖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长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应用带血管腓骨复合异体骨进行修复的效果。 方法:以 201 6 年 1 月 -201 9 年 6 月在在我院接受长骨恶性骨肿瘤治疗保肢手术的患者 18 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肱骨 6 例 、 股骨 4 例 、 胫骨 8 例,对肿瘤切除后出现的节段性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复合 异体骨 修复。通过骨扫描评估腓骨移植后的成活情况,采用 X 片观察和评估移植后骨结合部的愈合情况,针对肿瘤结果和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评估,应用 保肢 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使用的 93 评分标准对于保肢后的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 28 个月,最少 22 个月,最长为 34 个月,扫描结果显示移植 患者 异体骨 与宿主骨的愈合时间 为胫骨 部位为 ( 14.2 ± 3.2 ) 个月,股骨部位为 ( 11.5 ± 2.7 ) 个月,肱骨部位为 ( 6.7 ± 1.3 ) 个月。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且结果显示,上肢功能评分结果为 9 4.9% ,下肢功能评分结果为 9 1 . 7 % 。 13 例患者随访 2 年以上, 11 例患者无复发转移, 2 例患者带瘤生存。 结果:长骨出现恶性肿瘤切除后出现的骨缺损在重建的过程中采用带血管自体腓骨 复合 异体骨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通过带血管腓骨有效地促进了异体骨与 宿主骨 的愈合,表现了良好的重建效果。

  • 标签: 带血管腓骨,异体骨,长骨肿瘤,骨缺损
  • 作者: 王福珍 董晓艳 邢行 王燕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青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复合组织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5 cm~5.0 cm×8.0 cm,跟骨缺损长度2.0~4.0 cm。设计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跟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全部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早期及长期变化情况。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表评价足跟术后功能。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评价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对比患侧和健侧跟骨X线片,了解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是否同步。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1~3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1年后足跟负重处发生胼胝化,与健侧组织近似。足跟功能评价优3例,良1例。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患侧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比双侧跟骨X线片,患侧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基本同步。结论采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结构性缺损,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足跟结构的完整性及足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重建小儿足跟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髂骨 复合组织瓣 跟骨 修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组织瓣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瓣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2例,与足跗外动脉端端吻合1例;组织瓣中腹壁浅动脉与受区桡动脉端侧吻合1例,与尺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随访时组织瓣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距离等,并采用手部主动运动总和法进行手部功能评定,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12例患者组织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组织瓣略显臃肿,与受区结合处有线状瘢痕,组织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5~22 mm;手部功能评定为优3例、良1例、可1例,足部功能评定为优4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手足功能恢复及外观满意。结论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可修复手足部创面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的屈伸功能,是修复该类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髂腹股沟皮瓣 腹外斜肌腱膜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肌腱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腓骨复合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骨复合皮瓣治疗不同部位肢体组织缺损 25例 ,其中单纯应用 21例 ,与游离腓骨移植组合应用 1例 ,与拇再造同时应用 3例。 25例中 14例带股前外侧神经终支与受区神经吻合。结果 :25例共 25块移植皮瓣中 ,23例未发生危象 ,完全成活 ;2例出现血管危象 ,皮瓣坏死 ;1例手掌部及 2例足背部皮瓣修复术后外形欠满意做修薄手术。术后经 6~ 24个月随访 ,14例吻合带神经皮瓣感觉不同程度恢复 ,S25例 ,S36例 ,S43例。 23例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腓骨复合皮瓣存活率高 ,外形美观 ,特别适合有美容要求的年轻患者 ,是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软组织缺损 腓骨复合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楔形缺损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牙体楔形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n=46)与观察组(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n=46),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经过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1年、3年患者修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充填体脱落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继发龋、边缘着色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体楔形缺损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成功率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修复效果 牙体楔形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