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健身院醒目地在进门大厅张贴若下面的广告:“为了使自己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并能更好地控制感情和生活,你是否乐意每天花20分钟去锻炼——一年大约是120小时?你是否考虑用4000小时去延长40000小时(大约是五年)的寿命?

  • 标签: 心脏健康 体育锻炼 良方 长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高血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高血脂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增加合理饮食及适量体育锻炼。比较两组高血脂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合理饮食、体育锻炼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血脂水平、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结果综合护理组高血脂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合理饮食、体育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脂水平、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血脂水平、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高血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遵医行为,改善血脂和健康水平,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血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现代老年人养生观,即三维养生观,是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学的视角,谋求对老年人生命体的全面呵护,不但要关注老年群体身体健康,而且要改善老年群体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和维持老年群体总体健康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体育锻炼 回归社会
  •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探讨了运动对颈肩腰腿疼痛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各种疼痛的定义、分类及可能原因。其次,分析了运动在预防和治疗颈肩腰腿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最后,强调了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遵循个体化的运动方案的重要性。总的来说,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颈肩腰腿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 颈肩腰腿疼痛 预防和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自身及家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适当体育锻炼却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心里压力,能够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治疗一些心理疾病,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心里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及其与身体自尊的关系,为医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1月,以北京某高校2018~2020级共291名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男生在运动量、身体自尊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女生[24.00(28.00)分比12.00(18.00)分]、[(66.79±15.08)分比(62.56±17.5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课外体育锻炼大运动量[(77.69±21.62)分]和中等运动量[(70.82±14.30)分]的医学生身体自尊总分均高于小运动量的医学生[(59.66±14.32)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量与身体自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身体自我价值感(rs=0.292)、运动技能(rs=0.382)、身体状况(rs=0.427)、身体吸引(rs=0.270)、身体素质(rs=0.334)(均P<0.001)。结论男生、课外体育锻炼为中等及以上运动量的医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更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医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医学生应当增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从而提升其身体自尊水平。

  • 标签: 医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运动量 身体自尊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多,网路科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的复杂性,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畸形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和分析,主要叙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具体情况及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作用和正面的影响,同时提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进行措施,在一定方面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 标签: 体育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体育锻炼作为老年人获取健康、幸福生活的一种途径,但也要遵循其科学性,才能使老年人的健身锻炼顺利、安全进行,收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卫生 自我监督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本校学生心血管功能的现状进行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安静时的脉搏,血压的测定,以及换算出布兰奇指数(BI)和心功能指数(HF)。结果经常锻炼的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工作开始时心血管功能动员比较快,对运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结论对照组学生的布兰奇指数和心功能指数与实验组学生均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大学生 心血管 布兰奇指数 心功能指数
  • 简介:摘要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渐被社会重视,而体育锻炼能够对这种能力产生影响。基于对社会适应能力涵盖领域的研究,本文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细分,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大学教育提出指导,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体育锻炼 大学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病是人群中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约1.1亿左右,发病率有人报导为18.8%,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关健,目前,我镇卫生院对本镇2011年—2012年公卫项目体检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日三次测量基础血压高于WHO规定的高血压标准正常值高限者采用“一册一卡”的三级动态管理模式。“一册一卡”是指卫生院建有《高血压患者管理名册》给高血压患者发放体验卡。每个月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患者在更换药物,调节剂量,每次测量血压分别记录在《高血压患者管理名册》和体检卡上,分级管理是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分为三个等级进行管理,一级是按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二级是按血压在140/90mmHg-160/100mmHg之间,三级是按血压140/90mmHg以下。三个等级进行管理。这种“一册一卡”的三级动态管理模式对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有一定帮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只属于医生管理病人的单相管理模式,缺乏患者参与。

  • 标签: 体育锻炼 穴位按摩 高血压
  • 简介: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健康良好的个性和智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应对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各种心理问题及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等。本文就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进行阐述,提出建议,供同行参考。

  • 标签: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女性骨代谢产生广泛的影响,将伴随着女性整个人体发育过程。本文就体育锻炼对不同年龄段女性骨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如下,以其为完善运动对女性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体育锻炼 不同年龄段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更年期女性采取体育锻炼结合心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观察对象从2017.5-2021.11我所接收的更年期女性中选出4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2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保健指导,20例研究组实施体育锻炼结合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情况开展分析比较。结果:实施干预之后2组的SAS、SDS评分比较,P

  • 标签: 更年期女性 常规保健 体育锻炼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专护理实习生采取体育锻炼对缓解焦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明显的大专护理实习生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取传统谈话法来改善情绪,实验组则采取体育锻炼,对比两组实施干预前后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负面情绪无差异,在干预后,对照组焦虑、抑郁症状更差于实验组,且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生活质量也较实验组比较更差,P<0.05,有可比性。结论:谈话法对护理实习生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都没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而体育锻炼应用于大专护理实习生的情绪疏导中效果显著,是有效改善护理实习生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体育锻炼 大专护理实习生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咳嗽(未威胁生命的急性咳嗽)导致胸痛与患者本人体育锻炼强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全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咳嗽患者100例,咳嗽严重,临床诊断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分为胸痛组和对照组,结合后期随访,排除除上述两种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病例56人,胸痛组10人,对照组46人,所有病人同时填写“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结果统计学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乏体育锻炼的严重急性咳嗽患者更容易表现为胸痛。

  • 标签: 急性咳嗽 胸痛 体育锻炼等级
  • 简介: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广州市一家三甲医院门诊收治的2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238例患者中,处于无意图阶段者占19.3%,有意图阶段者占15.1%,准备阶段者占20.2%,行动阶段者占8.8%,维持阶段者占36.6%。年龄和病程的长短显著影响患者的体育锻炼行为在各阶段的分布,P〈0.05,而性别和学历因素对患者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要注意增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尤其是青中年患者。

  • 标签: 体育锻炼行为 原发性高血压 行为改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