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于1993年首次将创面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并获得成功。1994年,裘华德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经过一系列改造,不断得到完善。现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独立生产各自品牌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套件,其种类不下百种。本研究试图收集常见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套件,实测其各项物理系数,利用Abaqus软件构建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基础研究拓展视野,替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改进的方向。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ABAQUS软件 有限元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灭菌过程挑战装置(PCD)在预真空灭菌器常规监测中批量放行的合理性应用。方法将灭菌器分组,参照灭菌器生物指示剂监测布点原则,分别在其内放置生物PCD和化学PCD监测预真空灭菌器灭菌效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PCD包监测结果均合格,准确度无差别。结论化学PCD作为每锅次装载的非植入物类常规物品负荷放行重要依据,及时、方便、判读简单、准确;生物PCD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进行每周一次的常规监测或每锅次植入物灭菌后负荷放行重要依据。

  • 标签: 灭菌过程挑战装置 灭菌监测 生物PCD 化学PC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洁净技术的发展,净化空调系统在降低手术感染率和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洁净手术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净化空调系统可以对室内的温湿度及空气中的非生物粒子和生物粒子均加以控制,从而达到净化效果,为洁净手术室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加强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管理,看清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对于洁净手术室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医院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净化空调系统 管理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改良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与传统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的时速和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间完成的时速及效果。结果时速两组间比较,三项指标均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疗效两组间比较,三项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观察组的穿刺置管引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胸部创伤 胸腔闭式引流 急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IM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腹部放疗科36例行IMRT的盆腔肿瘤患者,其中18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为对照组,余18例采用热塑膜联合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为研究组。在治疗前行CBCT扫描,前5d扫描1次/d,之后扫描1次/w。扫描图像与治疗计划图像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31)mm、(2.65±1.52)mm、(2.47±1.27)mm,研究组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2±1.14)mm、(1.58±1.25)mm、(1.61±1.12)mm。结论自制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IMRT中使用方便且体位重复性较好。

  • 标签: 盆腔肿瘤 IMRT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新型中段尿标本收集装置和常规中段尿标本收集装置留取中段尿标本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泌尿外科男性住院患者105例分别使用自制新型及常规中段尿收集装置收集中段尿标本共210份,比较两种方式收集标本的时间、患者及护士满意率、标本阳性率、污染率、憋尿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操做时间(5.2±0.5分钟)与对照组(12.3±3.6分钟)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憋尿时间(1.9±0.4分钟)与对照组(5.6±1.4分钟)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及护士满意率,试验组(93.3%,91.4%)与对照组(84.8%,81.1%)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8%,28.6%,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污染率调查,试验组0例(0%)低于对照组4例(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新型的中段尿标本收集装置能够减少标本收集时间,降低标本污染率,缩短患者憋尿时间,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率。

  • 标签: 中段尿培养 标本 收集 自制新型
  • 简介:摘要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由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及真空试管组成,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最先进的采血装置。因其安全可靠、高效方便,且能有效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及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我院最先应用于传染科病人的采血。自2011年1月广泛应用于门诊病人的采血。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安全快捷,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 门诊采血 应用
  • 简介:摘要无菌制剂车间主要包含A、B、C、D四个洁净级别,其中A级洁净区更是生产车间工艺流程的核心,是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它对药品能否实现安全有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形式的出现,净化空调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采用新式的布局设计,可确保A级洁净区符合其实际生产所需。本文根据制药企业洁净厂房的生产特点,重点介绍目前实现A级洁净区的各种形式及其优缺点。

  • 标签: A级洁净区 循环风机组 液槽龙骨+刀口过滤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腹泻或大便失禁时对肛周皮肤的有效护理。方法随机将60例腹泻或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温水擦拭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实验组采用自制引流装置收集大便法进行肛周皮肤护理,比较两组肛周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皮肤反应5例,I度反应3例,Ⅱ度反应2例,完好25例;对照组发生皮肤反应24例,其中I度反应14例,Ⅱ度反应7例,Ⅲ度反应3例,完好6例。两组肛周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比较,X2=24.54,P<0.01,实验组肛周皮肤炎症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该自制引流装置收集大便能有效预防腹泻或大便失禁引起的肛周皮肤炎症反应发生。

  • 标签: 引流装置 预防炎症反应 肛周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间歇充气性压力装置,用于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我科室选择127例骨科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术后患者1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5天均没有发生DVT,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静脉栓子无检出,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发现0.1cm和0.3cm微小栓子,治疗后自行吸收,未发生DVT。临床效果评定,间歇式充气性压力装置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确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间歇充气性压力装置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72例经筛查无禁忌症的骨科术后病人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同时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来预防静脉血栓。结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物理预防 足底静脉泵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使用改良持续气道湿化装置来加强气管切开后脱机患者期间气道湿化的有效性,以确保呼吸道通畅,保证肺部气体交换。方法把40例气管切开后脱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采用使用改良持续气道湿化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气道湿化装置,两组通过痰液粘稠度分级对比,来评价湿化效果。结果治疗组85%患者痰液粘稠度为Ⅰ°-Ⅱ°。对照组40%患者痰液粘稠度为Ⅰ°-Ⅱ°,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后脱机患者应用改良持续气道湿化装置后,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装置

  • 标签: 改良 气道湿化 痰液粘稠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急救转运过程中,对比转运装置采取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的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之间转运的21例病例,按照转运过程中采用喉罩通气或气管插管通气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喉罩通气10例;气管插管通气11例。气管插管11例中2例发生脱管现象,改用喉罩通气。结果喉罩10例及气管插管改喉罩2例均顺利完成转运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气管插管除2例脱管外,其余均完成转运任务。结论在新生儿转运装置中采用喉罩通气,不仅克服了气管插管对机体刺激性大,易脱管等缺点,同时还具有易于操作等优点,值得在转运装置中推行。

  • 标签: 喉罩 转运装置 新生儿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达州市主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现状,为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行业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单位进行采样、检测以及评价。结果两年来共对我市部分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2014年总合格率为57.7%,2015年总合格率为78.8%。结论达州市15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程度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监督指导、检测和评价,提高卫生质量,保障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 标签: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公共场所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防止引流管脱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头颈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引流管及引流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引流管及引流器,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引流管意外脱落率及引流器意外脱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固定装置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应用于头颈部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与引流器意外脱落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固定装置的满意度。

  • 标签: 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 头颈部 意外脱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在前列腺术后最佳固定方式。方法抽取本院前列腺术后留置尿管病人100例。随机分组后对照研究。结果使用外固定装置能减少尿路感染尿道损伤增加病人耐受度。

  • 标签: 前列腺 电切术 尿管外固定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HS)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治疗的26例老年(年龄≥70岁)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50~100min,平均55min,无切口感染,术后并发切口疼痛1例,轻微异物感2例,尿潴留2例,2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3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PHS进行疝无张力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靠,可降低复发率,术后疼痛和异物感较轻,是比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 标签: 腹股沟嵌顿疝 外科手术 老年人 普理灵疝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普疝修补装置(UHS)经腹膜前间隙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利港医院普外科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运用UHS经腹膜前间隙治疗腹股沟疝共32例。结果手术时间35~70min,术后6~12h后均能下床活动,住院时间2~7天,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疗效满意,术后无切口感染,无慢性疼痛,无术区异物感,无阴囊血肿或血清肿,无睾丸萎缩,无术后复发等并发症。结论UHS能满足修补和加强耻骨肌孔区域的解剖学要求,应用UHS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患者术后舒适度好、异物感轻等优点,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超普疝修补装置 腹膜前间隙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