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前后卫生学情况分析

/ 1

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前后卫生学情况分析

李洁陆卫民周兆华吴建中

李洁陆卫民周兆华吴建中(江苏省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常熟215500)

【中图分类号】R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1-026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空调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宾馆、商场、医院、大型超市公共交通等候室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小气候。然而,由于集中空调系统的长期运行、没有清洁或者消毒或者清洁消毒不彻底,往往造成通风系统内部污染,在集中空调开启时,污染物被带入室内,从而使集中空调系统成为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媒介。2003年SARS的爆发流行,暴露了空调通风系统存在的传播空气传播性疾病的隐患,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安全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卫生部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并根据该办法制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用于指导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工作的效果评价,从而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对常熟市城区30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采集。

1.2研究方法

检测方法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H、附录I、附录C、附录D进行。检测项目包括: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和真菌总数;送风中PM10、细菌和真菌总数;致病微生物。评价方法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进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清洗前≤20g/m2,清洗后≤1g/m2;风管内表面细菌、真菌总数≤100cfu/cm2;送风中PM10≤0.08mg/m3;送风中细菌、真菌总数≤500cfu/m3;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

2结果

2.1卫生学检测结果(表1—表5)

表1清洗前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分析

3讨论

上述结果显示,未经清洗过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较为严重。其中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仅为76%,风管内表面及送风中的细菌、真菌总数合格率为89%-96%,送风中PM10合格率为90%。分析其受污染情况严重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与空调通风系统的结构有关,空调通过过滤器的过滤吸附作用截留和除去来自室内外空气中的部分污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一些来自室内和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时,能被集中空调系统部分或全部截留。因此,由于空调通风系统本身设计、安装、运行等环节的不合理以及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和加重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发展,导致风管内表面灰尘的累积,细菌真菌滋生,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损害人体健康。而清洗过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清洗过后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送风中PM10、送风中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均达到了100%;积尘量、细菌总数的合格率较清洗前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94%和98%;且致病微生物未检出。由此可以说明定期的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空调系统的卫生学状况,提高空气质量。故应提高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情况的关注,加强宣传,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选择有资质的清洗机构定期开展集中空调的清洗消毒工作,严格依照卫生学规范要求进行卫生学评价,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阻断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从而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空调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M],2006.

[2]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9210-2003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邓丹心,陈小嵘,陈志平,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状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