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收集本院骨外科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3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及评价。结果表明;采取预防和护理干预后,未发现一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因此,通过有效的实施护理干预和预防,可以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静脉血栓 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将之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组6.7%,参照组26.7%,P<0.05;患者满意度干预组93.3%,参照组80.0%,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49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4),对照组给予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DVT发生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显著提高(P均<0.05),而对照组较入院时无显著变化。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可以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

  • 标签: 社区康复护理 脑梗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股静脉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下床活动与卧床治疗的优劣。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卧床治疗,观察组早期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7d疼痛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疼痛评分即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5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大腿周径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卧床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下床活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快缓解疼痛,改善消肿程度,且不增加肺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活动 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端口破裂的相关因素,完善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本科室16例长期静脉端口出现裂痕案例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长期导管端口破裂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对于不同的原因,经过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显著提高深静脉导管的使用率,肝素帽的规范使用是影响本科室长期静脉管管口破裂的主要因素。结论规范肝素帽的使用、完善科室双腔管管路护理流程、严格把控导管及血管路质量、加强患者自身导管维护的健康宣教等,可有效防止静脉留置导管端口出现裂痕。

  • 标签: 血透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 端口破裂 肝素帽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ICU33例下肢静脉血栓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40.5%,好转率为56.7%。ICU患者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严重者可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为减轻病人痛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加强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诱发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为术后未发生DVT患者,观察组38例患者为术后发生DVT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因素及其对DVT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制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8.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DVT发病同手术操作、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相关,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病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做好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观察血栓形成的相关指标、做好宣教工作,保护下肢血管,防止下肢静脉受损;术后继续做好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保持下肢合适的位置,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采用机械和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严密观察病情。结果65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7%。结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预防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l.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O~25秒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O~180秒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发现下肢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找到ICU静脉管护理的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严格执行“ICU静脉护理程序”(下文简称“程序”),对比分析执行程序前后6个月内的静脉评估指标。结果按“程序”执行后,导管相关性感染明显性降低。结论“程序”值得推广并需不断进行改进。

  • 标签: ICU 深静脉护理程序 深静脉护理插管 并发症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止。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是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起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68例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按常规护理外增加加强病情观察,早期活动,实施正确的功能锻炼,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使用基本预防,机械性预防,药物性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268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6-8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骨科患者进行静脉血栓(DVT)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Autar量表于入院时及术后1h内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并予以相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骨科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预防DVT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DVT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产生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9例,应用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34)和探析组(n=35),纳入研究对象均应用静脉治疗,同时为患者提供不良反应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在此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为探析组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率以及患者与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探析组出现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为1例,感染率为2.86%,比对组出现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为7例,感染率为20.59%,两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3752,P=0.0273)。比对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2.35%,探析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两组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1.0252,P=0.0356)。结论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导管感染率同时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对于促进患者治疗进程顺利进行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深静脉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配合中药泡脚,对照组只用普通常规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 标签: 中药足浴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建立血栓小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培训前后骨科护士对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信行问卷,调查我院的40名骨科护士在建立血栓小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培训前后的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立血栓小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培训前骨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识得分、信念得分、行为得分均较低;不同职称、不同能级状态的骨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信、行的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士在建立血栓小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培训前后在预防术后患者DVT的知信行方面有较大改变。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知识培训 行为状况 信念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83例患者作为观A组,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栓塞82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A组患者中,合并双侧肺栓塞的情况明显高于单侧(P<0.05),同时合并急性肺栓塞的情况明显高于慢性以及亚急性(P<0.05);在B组患者中,右下肢出现血栓的人数明显低于左下肢(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诊断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规范、科学地预防颌面外科病人静脉栓塞症。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我院颌面外科患者250例为对照组,2017年1-6月颌面外科病人30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基于Caprini模型的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专科高危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对照组共评估出中危50例,高危、极高危11例,观察组共评估中危88例,高危、极高危42例,观察组的下肢肿胀例数及发生DVT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于Caprini模型的风险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专科高危因素高血压、从ICU转回、白细胞增高、血液中D二聚体异常增高。更能筛查出静脉栓塞高危患者,更适用于颌面外科病人血栓风险的评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血栓的发生。

  • 标签: 风险评估 深静脉血栓 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泵运动措施简便易行,可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