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了股东大会决议可撤销制度,作为决议撤销之诉提起的法律依据,对于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公司法》相关条文对该制度规定不足,略显单薄,造成了司法实践上的困境。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行为,因而股东大会决议可撤销制度也具有特殊的法理基础。我国股东大会决议可撤销之诉存在原告范围过窄且不明确,救济手段单一,非诉救济缺失等缺陷。完善股东大会决议可撤销制度,应从完善当事人制度、引入非诉救济制度、内外区分判决的溯及力等方面入手。

  • 标签: 公司法 股东大会决议 可撤销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4月8日,沪指报收3244.81点,早盘一度冲高至3288点,创下自去年4月以来新高。来新高。以今年1月2日开盘点位2497.88为起点,至4月8日收盘,沪指已上涨29.9%.

  • 标签: 减持 股东 跑步 散户 盘点
  • 简介:本文分析了“正当目的”条款的内涵,对我国《公司法》确立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的正当目的条款的妥当性的探讨提供帮助,以利于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件的处理。

  • 标签: 股东 会计账簿 正当目的
  • 简介:公司法一方面为了保证公司经营者的自由裁量权,促进经营者把握商机大胆地进行商业判断,及时作出经营决策,实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既要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监督经营者的滥权行为,推动公司形成合理、有效的治理机制,又要防止股东滥用诉权妨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正因为如此,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诉权虽然属于公司,但是,在制度构建上,公司法必须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进行诉权分配和再分配,以求兼顾和平衡各种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股东 派生诉讼 权利配置 利益平衡
  • 简介:公司清算制度是公司终止并退出市场的必经程序。作为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股东对这一进程的顺利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公司法》对股东在公司非破产清算中的民事责任规定缺失,《公司法解释(二)》初步构建了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责任体系。作为清算义务人之一的股东,在公司解散时起负有组织清算的义务。若股东怠于履行这一义务,则需要承担清算责任、清偿责任或者赔偿责任。

  • 标签: 公司非破产清算 清算义务人 民事责任
  • 简介:《公司法解释三》对违法犯罪所得出资取得的股权直接采取公权力强制除权的规定,违背了公司法的立法价值追求,单一化了股权的性质,难以平衡各方利益.出于对私权的保护,应对该规则进一步加以解释与说明,在股东被强制除权前,寻求其退缴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后保留股权的机制,以合理衡平各方利益.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权 公权力限制
  • 简介:摘要公司章程是公司必备的书面文件,它由股东在《公司法》框架下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既是规定公司组织和行为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股东实现自治的最佳载体。股东通过制定、修改公司章程,贯彻自己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和影响。然而实践中,股东却往往对公司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直接采用工商部门的格式版本,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公司的条款,导致出现问题时,因公司章程没有可操作性而僵持不下;又或者股东滥用自治权利,制定违背法律、法规的条款,从而导致无效。这均使公司章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这一重要文件沦为虚设,股东的自治权利也成为空谈。

  • 标签: 公司章程 内容禁区 股东自治 自主规定条款
  • 简介:表决权虽名为权利,但在资本多数决的股东大会决议机制下却分化为意思表达权和形成权两种性质各异的权利,而其原因在于股东大会决议行为的特殊法律行为属性和特殊法律效力,在于股东表决的不同性质——意思通知和单方法律行为,并由此导致对一系列关乎股东表决权制度的重新评价和审视,如表决权排除、类别股东表决、异议股东股份购买请求权以及资本多数决的决议机制等。

  • 标签: 法律行为 表决权 资本多数决
  • 简介:证监会2005年10月26日发布了《关于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及相关问题的通知》,对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申请条件有所放宽。该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期货经纪公司变更股东或者股权结构的,变更后任何股东持有的股份应低于期货经纪公司股份总额的50%;拟持有期货经纪公司10%以上股权或者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其股东资格应事先经证监会核准。

  • 标签: 期货经纪公司 公司股东 资格申请 证监会 股东资格 股权结构
  • 简介:规定股东会职权的《公司法》第38条和规定董事会职权的第47条分别有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这种条款一般被称为兜底条款。这是2005年公司法修改的时候新增加的条款,立法者试图通过强化章程自治解决股东会和董事会职权规定不清的问题。然而,事与愿违,兜底条款不能全部实现立法的目的,甚至还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在章程没有规定时,无法判断有些事项究竞是股东会的职权还是董事会的职权。同时在股东会职权规定条款和董事会职权规定条款增加兜底条款实际上是不了解股东会和董事会功能定位所致,因此需要先对兜底条款作无害化解释,在下次公司法修改时删除。

  • 标签: 股东会 董事会 职权 兜底条款
  • 简介: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股东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我国新公司法顺应国际立法潮流规定了这一制度,对其适用范围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该权利的具体行使程序,则规定得过于简略,这给法律权利转化为实际权利增加了难度。

  • 标签: 股份回购请求权 适用范围 程序要件 估价之诉
  • 简介:股东大会决议作为法律行为与共同行为存在显著的区别,共同行为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为对表意人具有约束力.而股东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则主要体现为对第三人即公司管理层具有约束力。从股东大会的组成、决策的会议形式和股东大会决议必须采纳多数决规则来看,股东大会的决策事项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即只宜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而一般事项的决策宜由董事会承担。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后果的处理必须贯彻类型化的思考模式.不同种类的股东大会决议的瑕疵后果不同。确认股东大会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股东大会决议难以起到其应有的保护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功能.因此.为强化对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股东大会提案审查制度。

  • 标签: 多数决规则 类型化分析 功能反思 提案审查
  • 简介:摘要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历来都是公司发展的焦点性问题,而随着新《公司法》的全面施行,也弥补了过去《公司法》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而从新《公司法》的落实角度上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使中小股东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在本文之中,首先分析了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并论述了我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存在的不足与完善对策,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公司法》 中小股东权益 保护
  • 简介:本文从制度逻辑的视角对董事会团队文化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不同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了"股东中心主义"的制度逻辑下形成的董事长权威对董事会团队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董事会团队文化对决策效果的影响。在将董事会团队文化分为个体层面的建设性行为和组织层面的共同规范两个基本准则后,研究发现:董事长权威会降低董事会成员的建设性行为以及董事会成员的共同规范,董事会成员的建设性行为会降低董事会的决策效率、提升董事会决策质量,董事会成员的共同规范会提升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研究表明制度环境中的主导逻辑会影响董事的行为模式而塑造董事会团队文化,进而影响决策效果。

  • 标签: 股东中心主义 董事长权威 董事会团队文化 决策效果
  • 简介: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失衡历来是证券市场的一个主要话题,若能对其成因有深入的了解,必将有利于问题的对症下药。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运用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针对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间利益失衡的一般性成因和我国的特殊性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 标签: 上市公司 中小股东 利益失衡 证券市场 契约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
  • 简介:对于现行的公司股东出资义务制度,理论界虽有不少置疑和反思,但缺少对该义务合理性的基础分析。本文以股东出资义务与资本充实、交易安全、公司治理结构等法律价值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法学、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公司法实践层面深入探讨了该问题,对现行制度进行了解剖和批判,并尝试对出资义务的合理边界作出质与量的界定。

  • 标签: 股东出资义务 公司资本制 交易安全 公司治理 博弈
  • 简介: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中,对于股东未能够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资金的话,股东大会有权对该股东进行解除股东资格,但有个问题最高院的解释未能明确,即在该表决过程中,拟定被解除资格的股东是否具有表决权,意思是该股东能否对自己的权利进行表决。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从保障公司良好运转、维护股东正当权益等角度开展讨论,试图给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 标签: 公司法 股东 表决权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