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60度反馈评价又称“全方位评价”,是指通过多个信息源了解被评价者的工作能力及工作业绩。这些信息源包含:来自上级监督者的自上而下的反馈,来自下级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来自平级同事的反馈;来自单位内部的支持部门和合作部门的反馈;来自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的反馈;以及来自本人的反馈。

  • 标签: 反馈 评价法 慎用 工作业绩 工作能力 信息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五十二病方》应用汗法治疗“伤痉”、“血睢”等疾病,记述了病汗、绝汗和汗等内容,开创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先河。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众多涉及汗的讨论,《伤寒杂病论》创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以汗法治疗外感热病初期阶段,提出了发汗的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对误汗所产生的变证有着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汗法 临床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YAG激光排龈与排龈线排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研究。方法把牙齿因固定需要或者美观需要进行龈下边缘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72例患者共有124颗患牙,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YAG激光排龈,另一组患者采用排龈线进行排龈。对两组患者的模型和印模清晰程度、牙预备体、牙龈止血效果以及1周后患者的牙龈健康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数字分级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获得的模型和印模满意度、牙预备体、牙龈健康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止血效果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YAG激光排龈的90.298%患者疼痛消失,而用排龈线进行排龈的患者83.86%的患者还伴有轻度疼痛。在牙龈止血效果方面,YAG激光排龈要好于排龈线排龈。结论YAG激光排龈和排龈线排龈在临床上都是不错的排龈方法,YAG激光排龈的治疗后牙龈止血效果比排龈线排龈的牙龈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YAG激光排龈法 排龈线排龈法 临床效果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采血或者末梢采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末梢采血,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结果:平均穿刺次数、血液样本采集时间2组相比差异微小P>0.05;PLT、Hb、RBC检验结果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WBC检验结果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采血更有利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并未增加穿刺次数以及延长样本采集时间。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检验中应用试纸与镜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选取106例于我院收治的需要检验尿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联合应用试纸与镜检,参照组采取试纸,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尿液检验时应用试纸与镜检,可降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试纸法 镜检法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与无张力补片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法,观察组采用无张力补片。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的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补片法治疗腹股沟斜疝,能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临床上应当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传统手术法 无张力补片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I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自愿在我中心进行艾滋病哨点检测的2310例人员,对其先后进行金标和酶联免疫抗-HIV测定,分析其结果。结果经检测得知,金标和酶联免疫进行血样二次复检后阳性率分别为0.216%、0.173%;而免疫印迹检测后,确诊为阳性的患者为2例,假阳性率分别为0.087%、0.045%,两组对比后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金标的假阳性率高于酶联免疫,但是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灵敏度高以及可行性较高的特点,为临床检测艾滋病提高有效的依据,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式,或者是可以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诊断,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金标法 酶联免疫法 抗-HIV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酶联免疫与金标检测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抽取的血清标本2327例,均行酶联免疫和金标进行初步筛查,再行梅毒螺旋体胶体试验进行确证。观察检测结果。结果ELIEA和金标梅毒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07%和0.73%,差异不显著(p>0.05),且ELIEA检测梅毒的准确度为96%,显著高于金标(p<0.01)。结论ELIEA检测梅毒的准确度较高,且具有自动化的优势,在术前和输血前血清样本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而金标具有检测迅速的优势,在大量血清样本初筛中的适用性较强。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法 金标法 梅毒螺旋体胶体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细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PCR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61.81%(P<0.05),PCR检测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5.69%,显著高于细菌细菌培养的46.53%(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采用PCR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细菌检测 PCR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与细菌培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在我院接受细菌检验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符合阴道炎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PCR和细菌培养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在本次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P<0.05);同时PCR检验对加特纳菌和棒状杆菌的检验准确性较细菌培养显著要高(P<0.05)。结论PCR检验法相比于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PCR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胶体金标检测HBsAg的结果差异。方法对310例病人血标本分别用ELISA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310例标本用ELISA检测HBsAg,其中阳性30例,阳性率为9.68%;用胶体金标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9.03%。二者经χ²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检测HBsAg的有效方法,胶体金标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可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并可与ELISA相互验证;ELISA适用于检验科常规检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标法 HBsAg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样本制备涂片进行抗酸染色可对结核病进行预期诊断,同时经培养分离的分枝杆菌也可以提供是肺结核还是由除结核分枝杆菌之外的分枝杆菌(MOTT杆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导致的疾病进行确定诊断。高达50-60%的临床样本制备的涂片显示阴性,而AFB培养为阳性。因此,培养技术在分枝杆菌疾病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结果痰涂片阳性率为35%,960培养阳性率为58%(290/500),960污染率为2.8%结论960分枝杆菌培养对分枝杆菌的检出优于痰涂片

  • 标签: 痰涂片 分枝杆菌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和RT-PCR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麻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