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中国政府于2005年起实施了一场改革(亦即股权分置改革),以使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能够上市流通。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多少股改对价,以往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股改对价越低,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和非流通控股股东“合谋”,以制定一个对流通股股东较低的股改对价(Chenefa1.,2011;Firtheta1.,2010)。本文进一步拓展这一研究,旨在考察基金治理是否能够缓解基金管理者与非流通控股股东的“合谋”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和外资背景的基金与非流通控股股东“合谋”的可能性更低,而机构持有份额比例较高的基金则更有可能和非流通控股股东发生“合谋”。

  • 标签: 基金治理 股改对价 股权分置改革
  •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控制权结构的概念,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股权结构不能真实地反映股东的实际控制权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引入一种度量股东控制权力的控制权结构指标。

  • 标签: 控制权 控制权结构 股权结构
  • 简介:采用2003—2012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偏好、治理路径与治理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社保基金倾向于选择高现金股利分配和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进行投资。社保基金通过监督公司管理层和大股,有效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治理效率。就治理效果而言,当社保基金持股信患公告后,公司在短期事件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长期业绩方面,社保基金持股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正相关。

  • 标签: 社保基金 股东积极主义 持股偏好 公司业绩
  • 简介:2008年8月27日至30日.山西省注协在太原举办了一期“股东及合伙人高级研讨班”,这是山西省多年来首次对会计师事务所举办这一层次的培训班。山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武涛总会计师对本次培训班高度重视,专程到培训班听课。山西注协刘延辉秘书长、张宝林副秘书长和协会部分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全省各市、县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及合伙人共计241人参加了培训。

  • 标签: 山西省财政厅 高级研讨班 合伙人 股东 会计师事务所 交流
  • 简介:本研究将信息电子产业股东报酬与近三年研发强度相联结,探讨股东报酬与研究发展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研发支出对股东报酬的影响。经由实证方法分析台湾地区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研究发展支出与股东报酬之间关系后,获得下列结论:第一,前一期及前二期研发强度与股东报酬间并未达显著正相关,而当期研发强度与股东报酬间呈显著正向关系,显示公司投入研究发展活动着重于短期效益,研发支出并未具有递延效果。第二,当期研发强度与股东报酬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即信息公司投入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愈高,带给股东的报酬愈高。第三,企业自筹研发支出与股东报酬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台湾地区政府对于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研发活动进行补助之经费仅占企业整体研发经费很小部分,与股东报酬之间并未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贡献并不明显。企业研发支出对于股东报酬所带来之增益,主要还是因为企业本身对于研发活动投入之经费所致。

  • 标签: 研究发展 股东报酬 台湾地区政府补助 递延效果
  • 简介:本文利用澳大利亚的三家上市公司Newcrest、BHPBilliton和RIOTinto的相关数据证实了套期保值亏损不会对公司股东价值带来不利影响,相反,经营业绩的稳定性能够相对提高公司股东的长期价值。因此,建议国内企业重视套期保值的作用,不要因短期的套期保值亏损而放弃价格风险管理策略。

  • 标签: 套期保值 经营业绩波动性 股东价值
  • 简介:股东权益连续作为企业免税重组的前提之一,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在借鉴各国做法的基础上,将股东权益连续基础上的扩大作为特殊重组前提之一,这种前提体现在特殊重组应满足的股权支付条件上。本文通过对股权支付定义和解释的分析,发现股权支付的规定存在给应税重组转化为特殊重组带来机会、涵盖重组的范围不全和容易产生歧义不利于公平执法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 标签: 特殊重组 股东权益连续 股权支付
  • 简介:马嘉应(2003)将股东报酬与近三年公司研发强度相连系,探讨了信息电子产业中,股东报酬与研究发展活动间之关系,其主要结论如下:台湾地区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前一期研发强度及前二期研发强度与股东报酬间并未达到显著正相关,然而当期研发强度与股东报酬间是呈显著正向关系的,显示台湾地区上市(柜)信息电子产业公司投入研究发展活动着重于短期效益。换言之,

  • 标签: 信息电子产业 研究发展 研发强度 股东 报酬 台湾地区
  • 简介:上市公司IPO时的股权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与先前文献只从业绩考察股权结构内生性不同的是,本文从基于控股股东的内部资本市场及其背后的利益动机出发,认为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IP0前的业务关联性、组织形式和产权性质等特征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IPO股权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1999-2004年IPO公司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上述假设。并且,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前(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控制)相对于改革后(非国有企业、中央政府控制),其股权结构的形成更容易受政府干预和政策变化的影响,但很少受IPO前公司业绩的影响。这说明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确实有助于减少政府不合理干预,真正实现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股权结构。

  • 标签: 股权结构内生性 控股股东 内部资本市场 业务关联 集团公司 IPO
  • 简介:基于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特有的“59岁现象”,本文从股东监督和薪酬契约角度研究了经理人缺乏职业前景激励时在职消费的变化。研究发现,就全样本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退休前在职消费并非显著更高。分样本研究表明:(1)超额薪酬高并不能降低经理人在职消费;(2)当经理人在股东单位兼职,从而导致股东单侮缺乏监督的独立性;或者薪酬弹性缺乏、持股强度不足时,面临退休的国有企业经理人在职消费显著更高。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丰富经理人激励的相关文献;同时,对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与监督制度建设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标签: 股东监督 薪酬契约有效性 在职消费 国有企业 “59岁现象”
  • 简介:以2008—2010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无论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如何,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与会计信息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同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政治关联的层次越高,该关系越显著。

  • 标签: 终极控制股东 政治关联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费用 审计意见 盈余质量
  • 简介:一、找准关键问题了吗?鲁桂华的"多地上市的财富转移效应:中兴通讯发行H股融资的案例分析"(以下简称鲁文),以A股中兴通讯2002年计划发行H股为案例,分析和评价了围绕这一事件公司控股股东和以基金为代表的中小股东各自的动机,描述了由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公司市值遭受的沉重损失:考察整个期间,从

  • 标签: 中兴通讯 财富转移效应 中小股东权益 利益冲突 经济学分析 控股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