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的听力水平发展并不乐观,从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中心不明确、反应速度慢、内容不熟悉等可以看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较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与听力习惯的培养。听力,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所以,小学生英语听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很有必要优化听力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 标签: 小学生 教师 听力 听力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是一名重度小儿麻痹患者。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残疾人信访工作,共接待残疾人来访6000余人,来电万余次,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我自己也成为了残疾人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 标签: 信访工作 残疾人 患者 政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孤残孤儿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机构的46例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观察组(n=23),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3)。分别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孤残儿童的焦虑、抑郁等评分,以及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SAS)平均为(40.39±5.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2±5.29)分,观察组的抑郁评分(SDS)平均为(40.67±4.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8±4.22)分,观察组的ADL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教育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残疾孤儿的心理状况,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残疾孤儿 心理教育模式 焦虑 抑郁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残疾学生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学生。他们因为自身的缺陷,会在明辨是非、评判优劣、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和健全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严重的会有各种各样的“恶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培养残疾学生精神文明的主阵地,我们的根本任务是要把残疾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现、融入主流社会、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即是学生文明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残疾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想把残疾学生培养成明辨是非、习惯良好、品德优良的学生,需要教师经年累月的教导。同时,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教育手段等等也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的文明程度和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残疾学生 德育教育
  • 简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从残疾人体育的概念研究、残疾人竞技体育研究成果等方面,对近20年的残疾人竞技体育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残疾人竞技体育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残疾人 残疾人竞技体育 存在问题 参考
  • 简介:前不久一个傍晚,我在家附近街边小逛,准备走斑马线过街时,正遇一对盲人夫妻携手走在前面。这时两个青年人开着小车右转弯急行也要穿街,认为盲人夫妻走得太慢,极不耐烦地对其大讲粗话,同时投去鄙夷的眼神。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感到一阵刺痛,掠过阵阵忧伤,也引发了些许思考……

  • 标签: 残疾人 关爱 青年人 夫妻 盲人 眼神
  • 简介:2001年10月10日,当谭里和坐在湖南中医学院公管班2001级教室内翻着散发油墨香的书本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为了这一天,这位残疾学子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人生之路。用辛勤打造大学梦1980年2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谭里和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秧堂乡田湖村一个农民家庭。两岁那年,谭里和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瘫痪。父母背着他跑遍了省县大小医院,直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却依然没能改变他右腿瘫痪的命运。从小学到初中,谭里和一直靠惊人的毅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获得老师、同学的喜爱和鼓励,其中吃

  • 标签: 大学之门 学子拐杖 拐杖撬开
  • 简介:残疾人由于其身体、心智存在一定的缺陷,自古就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对残疾残疾人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对残疾现象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用许多特定的概念表述残疾的部位、程度和状态;但对残疾人群体常用“废疾”“残废”等概念来表述,带有一定的歧视意味。改革开放后,'残废”才逐渐被“残疾”所取代。国际上对残疾人的称谓和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残疾人的不同称谓,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理解、尊重的意识,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对残疾人概念进行文化解读,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残疾人的歧视,在文化的层面确立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平等地位。

  • 标签: 残疾 残疾人 障碍 称谓 定义
  • 简介:人们一直从残疾人的就业、社会保障等角度关注残疾人问题的研究,而往往忽视残疾人称谓语的研究。本文不建议完全取缔贬义色彩的"旧指"称谓。任何词语的出现都有其合理性,感情色彩中褒义本与贬义相对,贬义称谓可以存在,但不提倡在交际和公众场合使用,应以相应的非贬义称谓代之。

  • 标签: 残疾人称谓 语言 文化心理 解决措施
  • 简介:2009年,北京康复中心在院党政班子带领下,努力规范医疗管理,推进科教兴院,调整学科结构,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水平,扩大医院影响,全面加强全院各项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各项预算指标,门急诊人次、事业收入、体检收入等主要指标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工会资产继续保值增值,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成果显著,履行了“为会员服务、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职责,服务工运事业的能力明显增强。

  • 标签: 残疾人服务 会员服务 事业收入 2009年 改扩建项目 医疗管理
  • 简介:摘要基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与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统一组织的我国残疾人口腔健康试点调查的结果和我国残疾人特点的相关分析,以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科对特殊人群口腔健的长期经验,同时参阅国内外文献,对我国残疾人口腔保健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 标签: 残疾人 口腔保健 措施和方法
  • 简介:残疾是史铁生小说一个无法绕过的主题。他将残疾比喻为一种局限,并将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指向文革。作者内心荒凉的碎片化作絮絮叨叨的残疾书写。“残疾”在史铁生文本中充满隐喻意味,通过不断地书写以探寻个体精神上的解脱。史铁生为“残疾”开出了治疗之方,并试图建构残疾人世界是由爱和宽容构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结构,将生命工作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残疾超越。

  • 标签: 残疾 局限 超越 过程
  • 简介:残疾儿童虐待事件研究的一大争论,在于残疾与伤害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是残疾导致了虐待,还是虐待造成了残疾。尽管多数研究均表明,残疾儿童受虐待的概率远高于正常儿童,但也有文献指出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残疾与虐待并不存在实质性联系,即便在持前一个观点的研究中,对于流行率的分析也并不一致。有学者指出,结果的差异来源于被试群体的选择以及信息搜集过程中的偏差。在不同的被试群体中,残疾儿童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别,并不具备充分的代表性,因此影响了结果的推论。基本信息的缺失也是导致结果出现分歧的原因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程序上的缺陷,如在对儿童伤害事件进行登记时并不要求记录儿童的残疾状况等基本情况,从而遗失了大量宝贵的信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记录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所致。因此,信息搜集程序的完善及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显得必不可少。

  • 标签: 残疾儿童 儿童虐待 预防 国外 信息搜集 伤害事件
  • 简介:社区康复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是相对传统康复途径的一种新的康复服务理念,即统筹利用康复资源,充分发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主动性,在城乡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人和其他需要康复的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全面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具有经济、有效、可行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发展中国家推广。20世纪90年代,社区康复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实践成果逐步积累,社区康复的概念、管理框架、技术要素、监测评估等不断完善。进入21世纪,《残疾人权利公约》、《社区康复指南》等残障领域重大国际文献的出台,使得社区康复在国际社会得到进一步重视。

  • 标签: 社区康复 残疾人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类指 家庭成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残疾人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社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康复护理的残疾人45例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社区对残疾人实施的康复护理,患者身心均得到康复,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学龄残疾儿童能够上学,青壮年残疾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能够就业。结论我社区对残疾人实施的护理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 标签: 社区残疾人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