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干预预防重症脑梗死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 8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为基础干预,观察组 42 例进行 压力性损伤 风险预警护理,对比患者 压力性损伤 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护理时可有效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 压力性损伤 重症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发生疮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120例高危疮患者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将120例高危疮患者分成两组,60例患者为一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老年高危疮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老年高位疮患者出院后疮发生率分别为38.33%和16.67%,可见观察组患者对照组高危疮患者疮发生率比较起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高危压疮患者 降低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度疮负封闭引流治疗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深度疮患者共53例开展临床对比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研究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接受负封闭引流治疗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不同模式治疗、护理后,研究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负封闭引流与优质护理在深度疮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有助于患者创面的有效愈合,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深度压疮 临床应用 护理关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老年疮患者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 90名老年疮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传统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 45名患者。传统组沿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将 6周作为一个护理阶段的时长,在护理 6周之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 6周后,传统组又 15例痊愈, 30例未痊愈。观察组有 27名患者痊愈, 18名患者未痊愈。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疮患者护理中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管理 老年压疮 压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量化评估疮危险因素,以规范疮的预防,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berden量表对2008年3月20日—10月30日收治的160例住院病人进行评估,对筛查为疮高危因素的病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结果无一例病人发生疮。结论对疮高危患者及时评估、及时给予皮肤护理和制定压疮个体化预防方案,可提高危重病人及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

  • 标签: Braden压疮预测评估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疮护理管理学组在医院疮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92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疮护理,主要是定时进行红外线照射以及擦拭;观察组则进行疮护理管理学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6.09%,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65%,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疮护理管理学组在医院疮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压疮护理管理学组 压疮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 ICU进行治疗的高危疮患者接受专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期间,对 58例高危疮患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29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专案,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以及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比组,疮发生率低于对比组( p<0.05)。结论:采用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得到高效护理。

  • 标签: 护理专案 高危压疮 压疮率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术中疮预防护理措施对高危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0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疮风险评估护理。比较两组疮风险评分、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疮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疮风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疮风险评估护理可有效降低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减少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溃疡/预防和控制 手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Braden疮预防措施钟表在疮风险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期间疮Braden评分≤16分的成人疮风险患者682例进行观察,2012年10月~2013年3月3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第四版为指导对疮预防实施常规护理;2013年4月~9月3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成人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为依据制作的Braden疮预防措施钟表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疮风险患者疮发生率。结果Braden疮预防措施钟表实施后,疮风险患者院内获得性疮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Braden疮预防措施钟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院内疮发生率,规范了护士对不同分值疮风险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该表内容简洁、使用方便,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预防和控制 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 脑血管 患者疮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 70 例我院收治的重症 脑血管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为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常规护理组与预警护理组,两组患者各分配 35 例。常规护理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预警护理组选择疮风险预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结果: 常规护理组 35 例 患者护理后疮发生率为 28.56% ( 12/35 ), 其中 1 度疮 7 例, 2 度疮 3 例, 3 度疮 0 例, 4 度疮 0 例; 预警护理组 35 例 患者护理后疮发生率为 8.57% ( 3/35 ), 其中 1 度疮 3 例, 2 度疮 0 例, 3 度疮 0 例, 4 度疮 0 例 ,经对比 预警护理组 35 例 患者 的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35 例 患者 的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 P < 0.05 )。 结论: 在重症 脑血管 患者疮的预防中,采用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而言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出现 疮 的情况,同时也减少深度疮的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 重症 脑血管 压疮 发生率 常规护理方法
  • 简介:总结建立院外疮监控系统对降低居家患者高危疮发生率的效果。由本院护理部牵头,联合社区卫生院和乡村卫生站,组建院外疮监控系统,对Braden评分≤12分的高危疮出院患者进行院外疮监控。经1年实践,本院与6个社区、24个乡卫生站建立一体化的疮监控网络,为94例高危疮患者建立院外疮监控档案,与前一年度比较,院外带入疮发生率有所下降。

  • 标签: 压疮 高危压疮 院外监控系统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ICU高危疮患者采取护理专案策略对疮发生率的护理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48例均为ICU高危疮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别采用护理专案(实验组,n=74)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74)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ICU环境质量、疮风险评估质量、护理态度、安全防护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针对ICU高危疮患者采取护理专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专案 ICU高危患者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术中创面面积大小与负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负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负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负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负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面积来调节相应的负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负压值 创面面积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度疮负封闭引流治疗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深度疮患者共 53例开展临床对比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6例,研究组 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接受负封闭引流治疗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不同模式治疗、护理后,研究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 P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深度压疮 临床应用 护理关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疮风险预警护理对疮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40例为对照组,接受压疮风险预警护理4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疮发生情况及对疮防护知识的掌握评分。结果 两组疮情况,研究组疮发生率(5.00%)同对照组(25.00%)相比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2.50%)同对照组(52.50%)相比较高,P<0.05。研究疮防护知识的掌握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疮患者疮预防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措施,对比高危疮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疮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对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风险进行降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1分非拔牙矫治中口外弓的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1分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的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的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Ⅰ与骨性Ⅱ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定点测量,探讨两患者之间下颌骨对称性的差异,分析下颌骨对称性与ANB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骨性Ⅰ及骨性Ⅱ患者各30例,采用三维测量软件对初诊拍摄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下颌骨标志点的标定和线距的测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髁突、下颌升支、下颌角、下颌体部的相关指标。结果组内对比:骨性Ⅰ组中双侧髁突最后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2.76±2.47) mm,右侧:(53.95±2.21) mm,P=0.004]、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9.40±3.31) mm,右侧:(60.79±3.37) mm,P=0.013]、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7.88±2.18) mm,右侧:(48.84±2.54) mm,P=0.012]、喙突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6.59±2.49) mm,右侧:(47.28±2.54) mm,P=0.043]和下颌升支长度[左侧:(57.00±4.50) mm,右侧:(57.97±4.96) mm,P=0.020];骨性Ⅱ组所有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测量项目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组:(1.39±2.88) mm,骨性Ⅱ组:(-0.16±2.74) mm,P=0.037]、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组:(0.96±1.95) mm,骨性Ⅱ组:(-0.15±1.97) mm,P=0.033]和下颌升支长度[骨性Ⅰ组:(0.97±2.14) mm,骨性Ⅱ组:(-0.38±2.61) mm,P=0.033],其余项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角点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度呈负相关(r=-0.308,P=0.017)。结论骨性Ⅰ患者治疗前下颌骨的不对称较骨性Ⅱ患者更明显,下颌角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下颌骨不对称性 三维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