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进行鼻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心得。方法随机平均的将我科室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讨论,对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对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早起给予鼻饲设为观察组。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14天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值,经过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重症脑血管患者早期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为患者康复提供营养支持,增加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脑血管 鼻饲 护理
  • 简介: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急性、慢性重症脑血管病更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其中熟练的护理配合内科脑血管病的护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重症脑血管病 护理配合 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 常见病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方面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比66例重症脑血管病的患者再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方面加强监测,维持在指南范围内。结果66例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监测。结论有目的的监测与管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能力。

  • 标签: 血压 血氧饱和度 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最常见症状为肢体瘫痪,患者无法移动身体或是身体的一部分移动受阻,长此以往压疮形成的几率明显增加。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身体移动情况,评估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就预防重症脑血管患者压疮发生的护理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保障后续护理开展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 标签: 预防 重症脑血管 压疮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的应用对于提高重症脑血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1%>78.4%,P<0.05)相对更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相对更高,而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其对于提高重症脑血管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重症脑血管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的应用对于提高重症脑血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6.1%>78.4%,P<0.05)相对更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相对更高,而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其对于提高重症脑血管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重症脑血管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建立,做好观察。方法:通过选取脑血管患者共计100例,经CT、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100例脑血管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首先做好术前准备并进行病情跟踪。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做好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脑血管患者中脑积水、脑栓塞、皮下血肿、灌注综合征比例分别为2.0%、2.0%、0.0%、2.0%。经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中生活质量几项指标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态、生理职能评分相比常规组较优,试验组整体情况相对较优(p<0.05)。结论:在重症脑血管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整体效果优,情况明显较好。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脑血管 敏感指标建立 应用
  • 简介:摘要: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饮食方面、日常生活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改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各类脑血管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重症脑血管疾病更是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重症 脑血管疾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大型神经网络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心血管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与动脉壁疾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可同时累及脑、心、肾等器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导因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慢病急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

  • 标签: 心脑血管 急危重症 急救 预防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中,实施长程脑电图监测,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阶段中于本院住院的140名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长程脑电图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结果:在140名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现有102例(72.9%)的患者都出现了脑电异常的情况,其中以癫痫样放电最多,为65例,占比46.4%;慢波增多的患者有30例(21.4%);弥漫性慢波的患者有7例(5.0%)。另外,在脑电异常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异常越严重,病情越严重。结论: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采取长程脑电图进行监测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长程脑电图 监测 重症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的4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患者,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GCS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有效改善,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
  • 简介:1通腑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br〉通腑法是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通腑法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通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通腑法 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不同疾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分析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30例脑血管病病人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系统研究,观察病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结果130例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及颅外血管异常115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88.46%;这其中造影穿刺部位血肿、皮下出血1例、癫痫样发作2例、小脑梗死2例,血管痉挛收缩2例。结论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微创可是相对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标签: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字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64例脑血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有脑动脉瘤的44例,脑动静脉畸形有12例患者,烟雾病4例,处于正常状态的有4例。结果所选取的64例螺旋CT造影患者都可以显示出1~4级的脑动脉结构,而且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其结果均是一致。结论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螺旋CT造影技术显得更加的简便,在检查过程中呈现阳性的概率较高,而且其结果非常可靠,通过检验可以为临床处理上提供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因此这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螺旋CT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