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一种组织破溃和坏死,多位于骨隆突处,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感。骨科手术是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风险要高于综合手术。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前瞻性护理对策,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骨科手术患者 压力性损伤 发生危险因素 前瞻性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2022年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气管切开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新生儿言语和识字能力发育,阻碍儿童社交、认知和学习。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和特点各异。新生儿的听力障碍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感染、耳毒性药物用药史等;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基因MT-RNR1变异。耳声发射、自动听觉脑干反应和声导抗检查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的准确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 标签: 听力障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自动听觉脑干反应 声导抗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某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名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胰腺炎严重程度、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等因素与肠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显著关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期降低肠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肠内喂养不耐受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肺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比较两组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及铜绿假单胞菌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合并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护理干预展开简要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入我院的60例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选取法将60例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共计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观察所有患者发生的压疮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观察满意度情况,最终完成合并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护理干预探讨。结果:观察所有患者发生的压疮危险因素,老年性痴呆、脑卒中、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是造成老年压疮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性痴呆是高龄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观察两组患者观察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痴呆是高龄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在治疗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治疗有效率,可大大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 标签: 神经内科疾病 老年患者压疮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综述目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内源性危险因素和内源性危险因素,并从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综合护理干预,压疮预警体系及品管圈活动体系,循证护理,PDCA循环压疮管理,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全程护理干预等方面总结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以便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术中压疮 危险因素 压疮预防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山市育龄期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市的育龄期妇女 PCOS 妇女 50 例作为研究组,非 PCOS 妇女 80 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来搜集多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从而筛选出该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经对比研究,月经周期紊乱、家庭糖尿病史、不良情绪、家族不孕史、缺乏体育运动等因素都是影响育龄期妇女 PCOS 的危险因素( P < 0.05 )。 结论: 对于育龄期妇女来说,应尽早筛查、预防,减少或杜绝月经周期紊乱、家族糖尿病史、不良情绪、家族不孕史、体育运动等因素对于 PCOS 的诱发。

  • 标签: 中山市育龄期妇女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发病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复发者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并进行预防护理措施的探讨。方法:课题在实施前纳入7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者,均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完成手术及随访,观察记录复发者后,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7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在完成PCI手术后进行随访,其中复发者有16例(21.33%),未复发者有59例(78.67%)。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复发高危因素中,服药不依从者13例(81.25%),存在基础疾病者11例(68.75%),有吸烟史者12例(75.00%),多支病变者11例(68.75%),数据在X²检验中,P

  • 标签: 用药不依从 预防护理 PCI手术 危险因素 基础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复发率
  • 简介:目的分析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98例实施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127例,根据不同临床因素分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98例患者中,127例(31.9%)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有无休克、有无肺部感染、术前GCS得分、术前有无脑疝和慢性肺部疾病的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有关(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分数〈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获得性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3例,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Ch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脾脏大小、术后是否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内径、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83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中,79例术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率为27.92'.经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Chld-PughC级、脾脏≥150mm2、术后未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350×10^9/L、D-二聚体≥280ng/ml、门静脉内径≥15mm、手术方式为脾切十断流术、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重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PVT的发生率.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手术后血栓形成/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 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进行 探讨 并进一步明确可采取的具体 防护对策。方法 :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 中心 手术室护士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依 据是否发生血源性 的 职业暴露 划 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 , 对于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 ,在观察组要求是处于 手术 室等内可接触 暴露源病原体 及暴露工作岗位的护士,对照组则为普通的手术室护士人员, 将 两组在实验期间的 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在 手术室 传递器械的过程中 的发生几率极大 ; 男性护士的病发率明显高于女性; 乙型肝炎病毒是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病原体最常见的 病毒 。结论 :通过实验可知,造成手术室内护士患有及可能患有 血源性职业暴露 的 危险因素 非常之多 , 几乎涵盖 到 了 整个手术 的 过程, 尤其是直接接触阳性患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手术,加之部门护士经验不足,加重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行,容易使得 护理人员的 人身 安全 得不到有效保障 , 若能 通过 护士本 人及医院 的努力,及时有效的 采取针对性 强 的防护措施,可以 达到 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及 避免感染 的 具有极高价值 。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

  • 标签: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10篇文献中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40个危险因素。经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RR值(95%CI)分别为女性1.21(1.16,1.25)、受教育程度0.81(0.77,0.85)、低血糖1.34(1.26,1.42)、脑血管疾病史1.46(1.08,1.99)、卒中史2.23(1.51,3.28)、肾病1.45(1.39,1.52)、视网膜病变1.35(1.21,1.51)、神经病变1.14(1.06,1.23)、降糖药物的使用1.10(1.04,1.16)、胰岛素的使用1.43(1.33,1.54)、抑郁1.38(1.32,1.45)。结论女性、低血糖、脑血管疾病史、卒中史、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使用、抑郁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年龄、种族、糖尿病足、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显示无统计学意义,有待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患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护理病例进行选取,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由病例择取时间作为分组标准,(对照组40例患儿为前期病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患儿为后期病例)采取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干预期间对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干预后成效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展开测评。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干预成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值差异显著(P

  • 标签: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早期护理干预 干预成效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乳腺癌发生危险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乳腺癌病人(BC组)49例、乳腺良性疾病病人(BBD组)57例和同期住院的非癌症病人(NC组)49例进行调查。[结果]与BBD组和NC组病人比较,BC组病人生活事件总刺激、负性事件刺激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F=24.383,P〈0.001;F=37.576,P〈0.001;F=7.405,P=0.010),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F=5.655,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刺激(OR=1.167)、消极应对方式(OR=1.338)和积极应对方式(OR=1.077)是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生活事件刺激(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女性 乳腺良性疾病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 选取在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3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分析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 继发脑出血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未继发脑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继发脑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另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根据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情况,制定护理策略并予以实施,并详细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发现年龄>60岁以下患者、病情状况(EPQ评分,GCS评分,血清蛋白,炎症指标)、损伤程度、额叶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护理质量、低氧血症均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P<0.05)。制定护理策略予以实施后发现,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且跟多种因素关联。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制定有效护理策略,对预防和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种,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较为漫长,中途擅自停药极有可能造成病情复发。本文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精神分裂症护理进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复发 原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1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另选取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10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根据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情况,制定护理策略并予以实施,并详细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发现年龄> 60岁以下患者、病情状况( EPQ评分 ,GCS评分 ,血清蛋白 ,炎症指标)、损伤程度、额叶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护理质量、低氧血症均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 P<0.05)。制定护理策略予以实施后发现,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且跟多种因素关联。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制定有效护理策略,对预防和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急性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