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资料,作为2021.04——2022.02期间统计主体内容,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以入院顺序不同分出常规组(2021.04——2021.08)、实验组(2021.09——2022.02),每组30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和进出急诊室时间、心功能指数。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抢救时间和进出急诊室时间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心功能指数更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尿激酶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选择50例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病患,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的病患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管复通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管复通率明显差于实验组的复通率,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P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血管复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03——2022.02期间收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计70名,全部开展急诊护理干预。基于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5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予以实验组常规护理方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获得满意评价,加强患者知识了解度,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48例,并做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24例,A组患者的护理仍旧采用以往的护理模式,B组患者则采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两次为8.33%,A组为37.5%,B组的情况更好,且B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也高于A组的66.7%,经过综合比较,B组的效果更显著。结论:对此类患者予以重症小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能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和普及。

  • 标签: 重症护理小组 急性重症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救治期间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4例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中44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急诊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救治和住院时间,使救治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入院后立即测量EOS水平,同时收集病史、治疗方式,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常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UMA)、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硬化、超声心动等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衰竭,平均随访24个月的死亡事件,评价EOS水平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 EOS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嗜酸性粒细胞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46例接受心脏内科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各23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结局。结果:干预前6MWT和LVEF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的6MWT和LVEF指标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6MWT和LVEF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施行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术后运动耐力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心理状态,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存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了解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患者抢救的效果,所以将其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作为两个对比项。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抢救效果对比来了解不同护理方式之间的优势。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各个护理环节的使用时间,也能让患者得到快速救治,所以可以从护理质量保障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护理服务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1年5月—2023年7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两组,各43例;基础急诊护理流程为常规组方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特殊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特殊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出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好,能够提升抢救成功概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到2023年4月本院急诊就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作为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静脉溶栓。另外50名患者为流程优化组采用常规加流程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溶解24小时和溶解24小时后 DNT的时间、 NIHSS得分的差别均有显著性;对住院和出院时的 Barthel得分进行了对比,发现在两个组中,最优流程图的 Barthel得分得到了提高。结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流程化护理方式,神经功能逐渐恢复,缩短护理流程用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凝血与血常规临床检验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 TIMI危险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将≤4分的45例患者纳入A组,将>4分的45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血常规:PLT、NLR、PLR B组<A组,P<0.05,RBC、Hb、WBC、HCT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凝血功能:APTT B组<A组,P<0.05,PT、ATⅢ B组>A组,P<0.05,TT、PTA、INR、FIB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检测能明确患者机体实际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转归期 凝血 血常规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疗效较好,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危重,患者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势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同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定100例在我院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护理方式划分成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评价指标数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溶栓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将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接受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有效预防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开展急诊护理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定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成2组/50例一组,定义为比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急诊护理措施),比较分析急诊相关指标结果。结果: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长、转运时长、分诊评定,转运时间项目上对比,研究组数据值短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检查时间,转运时间更短,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救治时间,预后理想。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AMI患者,根据就诊时间以2h为一个时间段,将患者分为A组(0h<VT≤2h,19例)、B组(2h<VT≤4h,36例)、C组(4h<VT≤6h,37例)、D组(VT>4h,50例)。分别检测4组患者的心电图,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42例患者中,心电图为阳性的有36例(25.35%),其中发生Q波改变的5例,R波改变7例,T波改变13例,ST段改变11例。B组较C组、D组更易出现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P<0.05)。结论AMI患者的心电图在超急性期将会发生十分明显的非典型改变,而且多发生在2~4h,并且以T波为主。了解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可以为诊断AMI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典型 超急性期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利用心电图诊断的结果。方法:把2021年上半年在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视作分析对象,患者的数量有78例,结合病情划分两组,即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心肌梗死,依次记作对比组与实践组,利用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心电图诊断的价值。结果:利用心电图进行疾病检查,实践组有35例阳性患者,对比组有30例阳性患者,互相比较实践组患者的阳性率指数比较高,p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阳性率 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急性期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支架术的患者,对他们实施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并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的生理和心理指标,评估了护理效果。结果表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强调了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