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Vector系统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Gracey刮治器和Vector系统治疗技术,在治疗后15、45、90d时分别测量并记录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实验组PD在治疗后15d时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45d和90d时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eclor系统在牙周治疗中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牙周病 Vector系统 牙周探诊深度 出血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移动的现象和规律。方法选择11名正常生长发育个体8~16岁的头颅侧位片进行下颌金属标记钉重叠和测量,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移动规律。结果8~16岁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相对下颌基骨平均向近中移动(3.63±1.29)mm,向方移动(5.92±1.78)mm,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最快的时期是10~12岁,平均近中移动(1.52±1.25)mm;下颌第一恒磨牙向移动与下颌骨生长量(Co-Gn)强相关(r=0.623,P<0.01)。结论在不受正畸干预的情况下,下颌第一恒磨牙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垂直向生长与下颌骨的生长节律一致,提示下颌磨牙的垂直向移动是牙列对下颌骨垂直向生长的适应性表现。

  • 标签: 生长发育 下颌第一磨牙 金属标记钉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GCFuji正畸黏接剂和京津釉质黏接剂黏接磨牙颊面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GCFuji正畸黏接剂和京津釉质黏接剂进行黏接型磨牙颊面管的黏接.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颊面管的脱落率及脱落后牙釉质上的黏接材料残留指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GCFuji正畸黏接剂组的颊面管脱落率略低于京津釉质黏接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黏接剂黏接后均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上的颊面管脱落率最低.而上颌第二恒磨牙的颊面管脱落率最高:两组颊面管脱落后黏接材料牙面残留指数均多数为3.分别占总体分布的55.0%和59.1%。结论黏接黏接型颊面管时使用GCFuji正畸黏接剂和京津釉质黏接剂的黏接效果差别不大:两组颊面管脱落时断裂界面均多数在牙釉质与黏接材料之间。

  • 标签: 黏接型颊面管 京津釉质黏接剂 GC Fuji正畸黏接剂 黏接
  • 简介:不同应力改变介导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可直接影响细胞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在生理和病理性机械力刺激下,细胞超微结构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传导产生力学响应,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迁移以及凋亡等。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组织生理和病理学改变,目前更多的趋向于结合力学、疾病机制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力学控制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骨架 超微结构 应力 信号传导
  • 简介:1977年,Kawata等首次使用铂钴磁体制作成Edgewise托槽,利用托槽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加快牙的移动速度.预示着磁力将作为一种新的矫治力源对传统机械力系统发出冲击。30多年来,随着稀土永磁体材料的四代革新.磁力正畸也有了长足发展,本文就稀土永磁体的发展史、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稀土永磁体 磁力正畸 EDGEWISE 生物学效应 临床应用 机械力
  • 简介: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TRP)离子通道蛋白是被广泛接受的人体物理和化学刺激的分子感受器.已有研究表明TRP通道的一些家族成员在牙齿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及成牙本质细胞表达,并推测其在介导和调控牙齿感觉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这些离子通道内在的调控机理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将对TRP通道蛋白在牙感觉传导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TRP 细胞感受器 感觉传导
  • 简介: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特异性免疫机制尤为重要。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指基底角质细胞表达相关抗原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抗原特异性角质细胞,并在过程中释放相应的细胞因子引起黏膜的损伤。本文综述了口腔扁平苔藓与特异性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展示其研究现状和前景。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特异性抗原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协同刺激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植入实验兔下颌骨缺损中引导骨形成的作用,为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筛选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1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兔两侧下颌骨均制作1.0cm×0.8cm大小的贯通性骨缺损,实验侧植入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材料,对照侧植入自体骨骼.术后第2、4、8、12周时,分别处死一组动物,对标本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颌骨缺损处的成骨情况.结果: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植入体内后,并不引起明显的排斥反应,缺损周围类骨组织逐渐长入材料周边孔隙,并逐渐矿化成骨,术后12周时,材料与周围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连接.结论: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具有较强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标签: 生物微晶玻璃 骨缺损 骨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口腔印模和模型的消毒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7月至2011年i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省某戒毒所现有1000余名戒毒人员中有口腔修复诊疗需求的HIV感染者28例,分别用2%戊二醛消毒液和含氯消毒液对其口腔印模及模型进行消毒。根据印模与模型是否同时消毒分为4组,用无菌棉拭子在灌注后的模型表面采样,并用核酸定量法检测不同消毒方法对HIv灭活的影响。结果印模与模型均进行消毒后,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为5.12,印模与模型均不消毒时,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1.00。仅对印模进行消毒和仅对模型进行消毒时,模型表面HIV的灭活对数值分别为3.28及2,34。结论口腔诊疗中完善的印模及模型消毒可以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传播与交叉感染;单独对印模或模型消毒无法完全灭活HIV。

  • 标签: 牙科消毒 牙科印模 石膏模型 艾滋病
  • 简介:在齿科的临床治疗中,金属合金常用于牙体及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口腔复杂的环境中,金属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析出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会在局部或全身分布,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体内外实验已发现金属离子会造成细胞DNA的损伤,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的增加。但是,金属离子的细胞毒性反应机制目前尚没有充分的研究来证实。本文对导致齿科金属腐蚀的因素和细胞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金属合金 过敏反应 腐蚀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在野外事故现场和战场的快速气管切开装置和方法。方法分别对6只杂种犬和6只小型猪进行环甲膜穿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术。实验过程中,特制分段弧形环甲膜穿刺管从环甲膜刺入并推进,其尖端自然向上挑破皮肤穿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结果杂种犬切开时间为(2.04±0.98)min,小型猪切开时间为(2.32±1.12)min,通气迅速。同时,弧形环甲膜穿刺管在颈正中固定,不易向两侧偏移,有利于反向引导气管切开。结论此方法快速、简单、安全,所有操作单人即可完成,完善后有望应用于野外事故现场。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穿刺术 特制弧形环甲膜穿刺管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降温方法和不同冷冻保护液的深冷冻保存技术,对人离体牙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第一或第二前磨牙25颗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使用含海藻糖或不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分别应用程序降温或快速降温至-196℃,冷冻保存一周;一组新鲜拔除牙齿为对照组。分别刮取牙根面中1/3的牙周膜组织,消化法收集细胞,台盼蓝染色,高倍镜下计数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不同降温方法不同冷冻保护液深冷冻保存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使用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程序降温的方法牙周膜细胞存活率最高。结论:应用深冷冻技术保存牙齿,牙周膜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其中使用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程序降温的方法对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影响最小。

  • 标签: 牙周膜细胞 深冷冻保存 程序降温 海藻糖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16例未伴有唇裂的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腭裂组),通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X线片,测量相关头影指标,并同时与20名正常成人(正常组)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研究群体中,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颌骨长度与颅底长度的比值、面中份的高度与全面高的比值、上颌宽距与上面宽的比值,腭裂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上颌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腭裂 上颌骨发育 头影测量
  • 简介:牙龈乳头亦称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龈方的龈外展隙中。种植义齿要获得与天然牙相协调的美观效果,牙龈乳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种植义齿受到局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后,牙龈乳头容易低平,形成牙间的"黑三角"影响美观,在前牙区尤为明显。本文就解决种植义齿中"黑三角"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种植 牙龈 乳头 骨重建
  • 简介:后牙反(牙合)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可引起关节、肌肉、咬合等方面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本文针对后牙反(牙合)的病因和机制及其导致颞颌关节的功能和结构性改变,后牙反(牙合)与TMD的症状和体征的关系及早期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回顾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 标签: 后牙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咀嚼肌 下颌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镜定位法对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效果。方法选取由广东医学院基础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头颅骨标本3具;同时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集的术后离体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60颗。多生牙分别模拟置于上颌前牙区的唇侧、腭侧及牙弓内,应用立体镜定位法及根尖片水平移位法定位,并对二者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尖片水平移位法与立体镜定位法对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镜定位法与根尖片水平移位法有相近的定位效果,二者可互为补充。

  • 标签: 多生牙 立体镜 立体图 立体显示 平行方法
  • 简介: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一直是正畸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以成人骨性安格尔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组比较分析,以分析骨性Ⅲ类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正常 口周肌压力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于2007年2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协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并以口腔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口腔医学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

  • 标签: 中华口腔 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 简介: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类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一、作品样式要求1.作品需经过剪辑粗编(含配音),时长为30~40分钟。同时附文字书面稿和电子版稿件。2.配音无需背景音乐。

  • 标签: 电子版 医学研究 稿件 征稿 视频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