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强度,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研究组(24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综合治疗。将两种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前盆底肌力、漏尿量与常规组指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漏尿量均较常规组得到理想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各指标评分上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在盆底肌肉张力评分上更高,而在尿失禁评分上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发生了并发症,但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远低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P<0.05)。结论: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同时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肉张力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稳定期(Ⅱ~Ⅳ级)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维持原来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不变(如噻托溴铵每日1粒;舒利迭每天早、晚各吸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家庭NMES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于入选时、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分别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观察组患者6MWT步行距离[分别为(200.7±29.6)m和(209.7±24.3)m]、mMRC评分[分别为(2.00±0.59)分和(1.51±0.56)分]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家庭NMES治疗可改善稳定期COPD(Ⅱ~Ⅳ级)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但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不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股四头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中PTEN/Akt/FoxO1信号通路变化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该通路的影响,探讨该通路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发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NMES治疗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每组8只大鼠。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电刺激组大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实验舱内,维持舱内O2浓度为9%~11%,CO2浓度为5.5%~6.5%,对照组大鼠则置于对照舱内吸入常压空气,其他条件相同,每天造模8 h,每周造模7 d,持续4周。于第3,4周每日舱内造模结束后,将电刺激组大鼠固定后予以30 min、100 Hz电刺激双后肢治疗,假刺激组大鼠仅固定30 min,未给予电刺激干预。于造模4周后取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TEN、p-Akt、Akt及Fox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减小(P<0.05),Akt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TEN和FoxO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刺激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Akt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TEN和Fox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NMES能通过调节PTEN/Akt/FoxO1信号通路诱导骨骼肌肌纤维蛋白合成,从而改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大鼠骨骼肌萎缩。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大鼠 骨骼肌 萎缩 低氧高二氧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巴氯芬治疗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自2017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位康复期SCI后肌肉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巴氯芬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巴氯芬治疗,2组均配合基础康复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评估药物对患者实际临床疗效,并根据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对肌肉痉挛的影响进行评估及分析,同时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Ashworth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巴氯芬治疗康复期SCI患者与单一用药相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肌肉痉挛进程,对肌肉痉挛的康复治疗起协同作用。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巴氯芬 脊髓损伤 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