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m速度特征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当代100m跑加速跑距离的研究室一个误区,加速跑距离长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不能通过调整加速步态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简单的定论步长与步频谁代表了短跑的发展方向是误导;4建议100m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 标签: 100M跑 速度特征 加速跑距离 最大速度 加速能力 步态变化
  • 简介:摘要步态障碍是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症状。本文简述了PD步态障碍的特点及不同分型,并重点阐述了PD步态障碍所涉及的神经网络机制研究进展,总结了PD步态障碍所涉及的运动感觉网络、认知网络、情绪网络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PD步态障碍特点应给予不同的康复策略。

  • 标签: 帕金森病 步态障碍 康复 个体化
  • 简介:目的建立使用动态比对表检验步态等人像运动特征的具体方法,为人像同一性鉴定中的动态特征比对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从视频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识别判断等流程出发考察现有的步态自动识别方法,并依据人像鉴定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结果动态比对表制作应当依照检材、样本采集、归一化处理和制作、标识与输出等步骤,并考虑步态周期、视频参数等制作细节。结论使用动态比对表对人像运动特征进行考察有助于特征的展示,能够成为鉴定人进行人像鉴定的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动态比对表 人像运动特征 步态识别 人像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AFO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步行支持带组患者采用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AFO组患者采用踝足矫形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3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结果共统计了57例患者,分别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治疗后,3组患者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而步宽、双支撑相百分比、健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支撑相百分比和健患侧支撑相比值较组内治疗前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FO组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步宽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步宽、双支撑相百分比和健侧支撑相百分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的双支撑相百分比为(32.05±5.26)%,健侧支撑相百分比为(69.15±2.41)%,较AFO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且在增加步行中的支撑能力方面优于踝足矫形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步行支持带 步态 三维步态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 步态分析在偏瘫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6 例偏瘫患者和同期 70 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分别设为偏瘫组和对照组, 采用实际测量法测量两组步态 , 并 比较分析结果。偏瘫组康复治疗结束后再次接受 步态分析, 比较本组治疗前、后的 步态分析结果。 结果: 偏瘫组步频、步长均较对照 组 小,患侧支撑相较对照组 同侧短 ,摆动相较对照组长,上述指标 组间 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组治疗后的步频、步长均较治疗前大,患侧支撑相较治疗前短,摆动相较治疗前长,上述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步态分析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应偏瘫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治疗效果。

  • 标签: 步态分析 偏瘫 康复评定 支撑相 摆动相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内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可独立步行>10m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选择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步态)作为工具,测试两组对象的动态足底压力及步态,并比较。结果第一,比较足底压力峰值,脑卒中偏瘫者与正常人的表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脑卒中偏瘫与正常人步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指标存在相关性,如步宽、步速等。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动态足底压力 步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关节过度活动(GJH)患者平地行走及下坡步行时膝关节步态图特征。方法招募18~24岁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排除膝关节外伤史等),分为全身关节过度活动组(GJH组,Beighton评分5分,21人)和正常组(49人)。采集性别、身高、体重等信息,使用国际膝关节评分(IKDC)2000、Lysholm评分等问卷调查膝关节功能,测量Beighton评分系统的指标。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受试者平地行走和下坡步行时的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屈伸自由度上,平地行走时GJH组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但在下坡步行时,在摆动相GJH组较正常组表现出更大的屈曲角度,最大屈曲角度:(67.40±5.48)°vs (62.27±6.57)°(t=-2.961,P<0.01)。与正常组相比,在内外旋和前后位移自由度上,无论是平地行走还是下坡行走,GJH组均表现出较大的外旋角度和前向位移,平地支撑相中期12%前后位移:(0.73±0.45)mm vs(0.23±0.27)mm(t =-4.713,P<0.001),且在下坡行走时,外旋角度和前向位移,支撑相中期12%前后位移:(0.78±0.62)mm vs (0.20±0.36)mm(Z=-3.873,P<0.001),增大更明显。结论GJH患者在下坡步行时表现出更明显的步态参数的变化,以适应功能需求更高的下坡运动,可能是由膝关节周围肌肉来代偿的。针对步态参数的异常,可通过步态再训练及关节稳定性训练,以增强关节过度活动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从而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 标签: 关节不稳定性 膝关节 生物力学现象 步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骨盆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8周,治疗组强化骨盆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步态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态和步行能力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骨盆控制训练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和步行能力。

  • 标签: 骨盆 偏瘫 步态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将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为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使用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痉挛指数、步态情况。结果:(1)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下肢运动功能和痉挛指数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分值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下肢运动功能为20.59±2.07(分)、电针治疗组为23.44±2.19(分),康复训练组痉挛指数为9.07±1.12(分)、电针治疗组为8.51±1.05(分),(t=8.820,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对照中,治疗前连照顾步频和步速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步频为70.22±3.16(步/分钟)、电针治疗组为72.85±3.29(步/分钟),康复训练组步速为0.51±0.06(m/s)、电针治疗组为0.61±0.05(m/s),(t=8.177,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电针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运动功能 步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研究康复训练治疗对于帕金森患者改善步态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帕金森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组,一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二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模式开展治疗,但是研究组添加康复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干预,同时训练患者的步态平衡;而对照组不采用康复治疗的模式开展治疗;经过治疗以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关评分,分别是UPDRSIII评分、步态分析、物理测量,然后得到康复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的步态改善的作用结论。结果:经过两周的实验调查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帕金森患者的步速、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都要优于对照组的数据。结论:康复治疗训练能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痛点注射联合臭氧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210例冻结肩患者行神经阻滞点及痛点注射药物和臭氧治疗后,在无痛、肌肉松弛条件下对肩关节行手法松解术,并行功能锻炼。结果治疗10天后,57.6%的患者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41.4%的患者夜间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结论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痛点注射联合臭氧治疗冻结肩,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适合于重症肩周炎有粘连的冻结肩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冻结肩 神经阻滞 手法松解 痛点注射 臭氧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推广,通过低压集中器远程采集电表数据并上传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十分普遍。电表日冻结数据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数据,一旦数据异常便有可能引起电费方面的各种纠纷。本文针对现场运行低压集中器出现的日冻结数据突增的故障情况,通过对低压集中器上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日冻结数据与电表存储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查找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 标签: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日冻结数据突增 数据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地铁联络通道的冻结施工经常面临太多的冻胀和冻胀率难以确定的建设问题,依靠一个复杂地层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工程的例子,不同的假设的数值分析力和冻土冻胀率的影响主要隧道变形,通过冻土体力变化发展关键的冻土的冻胀率,以及隧道的主要垂直变形监测,并结合主要隧道纵向变形计算实际反馈的冻胀率,根据实际的冻胀率和关键的冻胀率的比较,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地层的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连接通道冻结冻结土壤的临界冻胀率为2%,可用于观察的主要隧道纵向变形监测反馈的实际状态的冻土冻胀的身体,当冷冻和暗挖隧道纵向变形阶段主要分别小于7.5毫米和4.88毫米,冻胀率为1%到2%,冻胀对冻结效果的影响仍在控制之中。因此,没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反通胀措施。

  • 标签: 地铁联络通道 施工冻胀控制 研究
  • 简介:摘要本盾构机掘进施工过程中,因刀盘刀具的磨损或损坏,需要进行更换刀具,因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的限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刀具检查和换刀作业,采用了液氮冻结法对刀盘周边加固止水,从而达到开仓换刀的目的。

  • 标签: 刀盘 土仓 加固止水 液氮冻结
  • 简介:从六个层面介绍了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300MW机组所配三排管直接空冷凝汽器管束冻结的原因,并提及三排管直接空冷凝汽器所存在某些不足及其改进建议,供已投运的三排管直接空冷凝汽器的改造和将来建设三排管直接空冷凝汽器机组的设计参考。

  • 标签: 直接空冷机组 三排管空冷凝汽器 冻结原因
  • 简介: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国内城市地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于联络通道或盾构端头井地层加固等部位,冻结法对地层的适应性较强,加固面强度和形状可灵活选择。冻结法加固地层能否成功,与冻结施工参数的选择以及冻结机组是否能够保证连续正常运转相关。针对砂质粘土地层冻结施工参数的选择和冻结加固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同或接近地层的冻结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地铁 施工 冻结法 加固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