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以来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孕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对产科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加强风险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产科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传染病科相关护理中的风险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预防措施,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传染病患者 30 例作为研究对象,由我院传染病科护士进行相关护理。护理人员总数为 15 人,对这 15 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传染病科护理的相关风险,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与传染病部门采取的风险预防措施相比,传染病部门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显着降低( P小于 0.05)。结论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知道,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风险,及时对相关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传染病的风险几率,提高护士的素质和效率。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之一,总的来说神经外科的护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在当前的护理模式下,还存在许多护理的不完善,导致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神经外科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对于发展神经外科正常医学活动极为重要。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通过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某院精神科呈报及质控检查中发现的96起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分类统计发现患者或家属因素20起,组织管理因素20起,医疗环境、设备、器械性因素17起,医疗护理技术性因素18起,医源性因素11起,药物性因素10起。针对原因,采取以下对策:重视护理风险的识别,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实施告知签名制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环境的安全管理;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加强药物使用,制定《护理安全用药规范》,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以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每组各38例,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建议。结果:通过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进行观察,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由比较数据可知探究组优于参照组。通过改善急诊护理措施,护士与病人取得了满意的良性效果,医院纠纷、投诉显著减少。结论:做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感到拥有安全,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伤口处理中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对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病例48例,对伤口采取询问、观察、检查等方式,对风险做出评估;在处理伤口前,评估其难度及可能出现的创伤和感染。实施全方位管理对策,总结伤口总治愈率,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伤口治愈率为95.8%,平均治疗时间(24.33±35.93)d,无创伤和感染情况。患者满意率为95.8%。结论:在伤口处理中涉及风险项较多,应从管理入手对风险做出评估与预防,这是最有效的保障手段。

  • 标签: 伤口处理 风险管理 观察效果
  • 简介: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行为的重要法律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法律制度日趋完善。护理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为更好地适应医疗形式,护理人员应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护理职业风险,从而既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也保护自己。笔者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 标签: 医疗风险 手术室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19年 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产妇 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6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产妇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较参照组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低,两组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采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提高产房护理管理的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临床运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产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方法:本院将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外科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7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住院患者,在护理期间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控制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评价,值得借鉴。

  • 标签: 外科护理 潜在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评估单在当前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纳入到本次对比实验中,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评估单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于骨科护理中应用风险评估单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风险评估单 骨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两组肿瘤内科病房中的患者共20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规范化的护理危险度评价量表,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并在实验组病人中实施个体化的、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通过SPSS22.0对两组病人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工作品质进行分析,并对两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较少,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要低(P<0.05),患者的治疗期较短,治疗成本较低,治疗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的预防干预,能明显减少肿瘤内科护理的危险事件,改善病人的生活,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必须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工作程序与管理体系,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与监督,以达到防范与控制护理风险的目的。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医院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症患者是指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病情复杂、救治过程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的患者。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是护理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到医院治疗,重症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因此,为了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对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研究以设定范围2021年12月-2023年1月展开,纳入观察对象46例儿科静脉输液患者入组,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被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n=23),一组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23),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输液治疗期间感染、局部血肿、静脉炎、回血致堵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需予以患者风险护理管理,以有效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并研究防范措施,以此来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00例儿科患儿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患儿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的4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在2021年7月初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实验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患儿人数为400人。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患儿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对以往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护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护患沟通水平低、护理人员经验不丰富等是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对照组所选400例患儿中共计26人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占比为6.5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2人,占组内所选患儿人数的比例为0.50%,分析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差异突出,(p<0.05);对照组所选400例患儿亲属中对护理工作持特别满意及一般满意态度的人数为347人,占比为86.75%,实验组对应人数为394人,占比为98.50%,分析两组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主要为护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护患沟通水平低、护理人员经验不丰富等,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30名接受急诊护理管理的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15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管理的同时予以风险管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未实施风险管理期间收治的1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实施风险管理期间收治的14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床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临床 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5月-2020年5月加强风险管理前我院的40名产房护士,作为常例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列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加强风险管理后我院的40名产房护士,作为风控组,采用风险管理办法。对比两组风险及预防管控意识测评值。结果:风控组风险及预防管控意识测评值均显著高于常例组,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对护士加强风险管理,可提升护士对风险事件的防控及预防管理意识,提升对意外风险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从而提升整体产房护理管理服务质量,值得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产房护理 风险及预防管控意识测评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接收的9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5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现风险防范护理专业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风险特点和防范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 特点 防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分析对象,由我院独立完成,主要从本院儿科患儿中选择9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45例每组的方法将新生儿均分至两组,对不同分组的新生儿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到参照组中,研究组护理的过程中则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儿是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20.0%(9/45)比研究组4.44%(2/45)},前者的数据低于后者,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