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壁隆起性病的B超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B超诊断,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就诊断方法与效果予以评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超声检测出的最大病灶为21mm、最小为3.5mm,平均值(10.1±0.7);其次,经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B超检测与病检结果显示,符合率为85.7%。结论经B超诊断可以对患者的胆囊隆起性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且为手术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壁隆起 病变 B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穿刺活检肺周围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经皮活检穿刺的肺周围性病患者 64例,其中 30例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设为对照组,另 34例术前行超声造影,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取材成功率、影像学特点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病变取材成功率上,观察组为 100.0%较对照组 86.67%明显较高,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坏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20.67%较对照组 13.33%差异不显著,且 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为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肺周围性病行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实施超声造影的效果显著,即可准确选择取材路线和部位,且可达到较高的取材成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肺周围性病变 穿刺活检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估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观察61例患者的62个乳腺病灶,评估其病灶内部的灌注特征。结果:62个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灶共32个,良性病灶30个。与良性病灶相比,恶性病灶较容易出现灌注缺损和灌注不均(P值分别为0.002、0.010)。病灶内部出现灌注缺损诊断乳腺恶性病的灵敏度为71.9%(25/32),特异度为66.7%(20/30),准确率为69.4%(43/62);灌注不均诊断恶性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1%(25/32)、53.3%(16/30)和66.1%(41/62)。结论:超声造影是诊断和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乳腺病变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空洞性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本组共35例,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男24例,女11例,年龄36-75岁。35例均行CT平扫,其中3例行CT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肺空洞性病中,肺脓肿7例,肺结核16例,空洞性肺癌9例,肺曲霉菌病2例,空洞型肺转移瘤1例。结论CT平扫结合增强,不仅准确显示肺空洞性病的形态,而且清楚显示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结合临床资料及发病部位,对于肺空洞性病一般能够达到定性诊断。

  • 标签: 肺空洞性病变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30例鞍区囊性病MRI表现,以便提高对鞍区囊性病MRI诊断水平。方法所有病例行常规轴位SET1WI、FSET2WI、T2FLAIR,30例均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0.1mml/kg)增强检查。结果30例鞍区囊性病中,男14例,女16例,颅咽管瘤3例,Rathke’s囊肿4例,垂体脓肿5例,囊性垂体瘤18例。结论鞍区囊性病的MRI表现各有特点,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增强表现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 标签: 鞍区 囊性病变 MRI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安全的肺穿刺对肺部病变取得病理诊断,从而更正确有效的冶疗.方法应用介入性B超技术,以活检枪对肺部占位性病进行穿刺活检.结果穿刺了58例,一次确诊57例,确诊率98.28%.结论以活检枪对肺部占位性病进行穿刺活检,损伤小,安全性好,确诊率高,是比较好的活检方法.

  • 标签: 活检枪 肺穿刺 诊断 肺部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患者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肝脏恶性病患者的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及减退时间均显著早于肝脏良性病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良恶性病患者的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结论采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法,可将患者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诊断肝脏良恶性病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良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诊断和治疗的7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超声诊断后,采用病理诊断确定结果。确定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及超声表现。结果本次研究中,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4.44%,恶性病检出率为86.36%,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相比,P<0.05。经过超声诊断,恶性占位性病患者的超声特征显示边界不清晰、微钙化、形态不规则且低回声,与良性病对比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准确率较高,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胆囊内隆起性病32例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胆囊内隆起性病的声像图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息肉22例,占68.75%;炎性息肉5例,占15.63%;胆囊腺瘤4例,占12.5%;胆囊腺癌1例,占3.12%。结论声像图根据隆起性病的数目、大小、形态、基底宽窄及血流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诊断 声像图 胆囊隆起性病变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卵巢囊性病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卵巢囊性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65例患者中,卵巢囊腺癌10例、卵巢输卵管炎性囊肿7例、囊性畸胎瘤15例、卵巢囊肿10例、卵巢囊腺瘤15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8例。结论卵巢囊性病采用CT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卵巢囊性病变 CT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肾脏囊性病的定性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Bosniak分级自提出以来在预测肾脏囊性病的良恶性以及指导临床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既往版本的Bosniak分级存在诸多不足。为此,2019版Bosniak分级对2005版Bosniak分级做出了系统性更新。本文详细介绍了最新版本中影像特征的明确定义、CT分级标准的更新以及新提出的MRI分级标准,并辅以相应的图示,期望有助于泌尿外科医师及影像医师对新版本分级标准的理解,进而改进肾脏囊性病的临床决策。

  • 标签: 肾脏肿瘤 肾脏囊性病变 Bosniak分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对副鼻窦炎性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X线平片与CT检查的副鼻窦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各窦腔炎性病20例,X线显示15例,显示不全5例。结论CT检查较X线平片更能清楚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副鼻窦 炎性病变 CT检查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良性病的特征,避免误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术前诊断癌、术后病理为良性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乳腺增生性腺病5例;乳腺腺纤维瘤2例;乳腺慢性炎症2例。结论精确掌握良性病的特征,可提高术前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良性病变 误诊分析
  • 简介:患者女,39岁,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偶有痛经、腰痛.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憋痛,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异常,白带发黄、有异味.当地医院超声检查诊断:左侧盆腔囊性占位性病.2011年1月入我院,超声检查显示:左侧附件区见范围约8.62cm×4.57cm囊实性肿物,其内囊性区大小约4.89cm×2.97cm,其余部分呈网格样囊实性区(图1).考虑左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良性可能性大.2011年2月复查超声:左附件区见大小约9.25cm×4.93cm囊性网格样占位性病,内未见乳头(图2).考虑左附件囊性网格样占位,良性可能性大.

  • 标签: 输卵管 占位性病变 囊实性 实性肿物 超声检查 网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仍是临床的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的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的诊断和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的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的患者,其中肝炎性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15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诊断可靠性的提高具有帮助。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FL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月我院临床证实的51例FLP的CT资料,总结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平扫与增强各期的密度情况等。结果51例FLP均为单发,其中74.51%(38/51)位于肝左叶S4段前缘,25.49%(13/51)位于肝左叶S2或S3段前缘;68.63%(35/51)呈三角形、19.61%(10/51)呈扁平状、11.76%(6/51)呈结节形状。FLPCT平扫的显示率最低,仅为27.45%(14/51),CT增强扫描中,门静脉期的显示率最高,达100%,动脉期和实质期的显示率为66.67%(34/51)和52.94%(27/51)。病变于CT平扫和增强均表现为无占位效应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稍模糊,多位于肝脏轮廓内。结论根据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的位置、形态及CT特征,有助于与真性病鉴别,减少误诊。

  • 标签: 肝脏 镰状韧带 假性病变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