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电导大承气汤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9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电导大承气汤干预,对比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水平以及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2组术后24 h GAS与MTL水平均降低,观察组GAS与MTL分别为(92.56 ± 5.12)、(258.58 ± 5.59) ng/L,高于对照组的(52.12 ± 3.15)、(185.63 ± 4.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608、72.782,P<0.01);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QoR40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98.56 ± 5.58)、(152.12 ± 2.63)分,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157,P<0.01)。结论超声电导大承气汤利于促进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超声电导 大承气汤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术后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各28例:一组在麻醉诱导后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组),一组在麻醉诱导后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在不同时段检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观察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结果:比较两组T0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T1和T2时再进行比较示观察组明显低更多(P<0.05)。比较两组T0时的应激反应指标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T1和T2时再进行比较示观察组明显低更多(P<0.05)。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示观察组明显早更多(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提早患者的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手术 应激反应 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1月 92例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6例。对照组实施静脉麻醉,观察组先实施上神经阻滞, 10min后再实施静脉麻醉,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346, P=0.0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6.035, P=0.014)。结论: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喉上神经阻滞 静脉麻醉 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104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52例。对比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研究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 Ramsay镇静评分、 VAS评分、切口疼痛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0 min、 3 h、 48 h,研究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0 min、 3 h、 48 h,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面积均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69%,对比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5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麻患者术后镇痛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好,起到有效减轻疼痛评分、较小切口疼痛面积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镇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 Ramsay Sedation score, VAS score, incision pain area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msay Seda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30 min, 3 h,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30 min, 3 h and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 postoperative incision pain area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7.69%,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5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has better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in score and small incision pain area, which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and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作者: 周冬娜 裴大庆 周大春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16(现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嘉兴 31400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在全身麻醉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261例,根据手术采取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G组,n=179)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n=82)。采用卡钳法进行倾向值匹配后,76例患者的资料匹配成功,每组38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和重要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非计划再次插管、院内死亡等信息。结果倾向值匹配后,G组和S组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24±7)和(23±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1,P>0.05);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发生率分别为26.3%和7.9%,与G组比较,S组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率较低(χ2=4.547,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预后无明显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发生率。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脊椎 置换,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胃大部切除术老年患者的相关作用。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于本院住院治疗进行全身麻醉 下胃大部切除术老年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30 例)和实验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 0.9% 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组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右美托咪定,都在手术前进行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镇静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镇静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全身麻醉患儿共 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儿用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组将生理盐水替换为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苏醒、拔管以及 PACU停留时间、躁动 PAED评分、持续躁动的时间、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以及 PACU停留时间、躁动 PAED评分、持续躁动的时间、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躁动的发生,缩短麻醉恢复的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 全身麻醉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N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40例。N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前行患侧髂筋膜阻滞。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3 d(T5)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记录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分。结果N组患者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N组患者术中镇静药物、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 ),术后补救镇痛使用情况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N组患者术后1 d HADS评分及可疑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G组(P<0.05);术后1 d HADS评分与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静息时:r=0.285、0.344、0.307、0.297,P<0.05。运动时:r=0.279、0.332、0.312、0.274 ,P<0.05 ),术后3 d HADS评分与T1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静息时r=0.246,运动时r=0.226,P<0.05 )。结论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可安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抑郁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改善老年骨折手术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老年骨折全麻手术治疗 84例,随机分为常规采用七氟烷全麻对照组( n=42)与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实验组( n=42),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拔除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在全麻的同时持续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患者体征的稳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躁动,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老年骨折手术 ;全身麻醉 ;躁动 ;生命体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restlessness 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84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2) receiving sevofluran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 = 42)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The heart rat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removal of laryngeal mask, 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dexmedetomidi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surgery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patient's physical signs, reduce the restlessnes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在老年全髋置换术过程中展开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60例,属于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所接诊病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30例,展开常规静脉全麻,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需要辅助以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即观察组。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术期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躁动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老年全髋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来研究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是否有效和安全。方法 :选取医院麻醉科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之间的 10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并将其分成 A、 B两组(每组各 50例)进行实验,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观察组。 A组在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氯化钠辅助, B组进行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通过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来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情况。结果 :在对 A、 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辅助麻醉药物之后,根据全身麻醉后血压、呼吸、心率等数据可知 P< 0.05, B组明显优于 A组。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能有效地改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为了提高全麻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全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应该加以推广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改善老年骨折手术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老年骨折全麻手术治疗 84例,随机分为常规采用七氟烷全麻对照组( n=42)与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实验组( n=42),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拔除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在全麻的同时持续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患者体征的稳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躁动,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老年骨折手术 ;全身麻醉 ;躁动 ;生命体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the restlessness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for fracture oper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84 cases of senile fracture treated by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 = 42) with sevofluran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42) with dexmedetomidine anesthesia. Results: the heart rat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tlessnes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intravenous drip of dexmedetomidine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physical signs, reduce the restlessnes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elderly fracture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老年人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所收治的老年膀胱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按照是否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将其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43例)和对照组(全麻,4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闭孔神经损伤2例(4.65%),对照组患者闭孔神经损伤8例(19.51%),闭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20,P=0.036)。对照组发生膀胱出血2例和膀胱穿孔1例,观察组患者未发生膀胱出血和膀胱穿孔。对照组患者术后共计出现心动过速2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压1例,发生率为12.16%;观察组患者术后共计出现心动过速3例,恶心呕吐1例,低血压2例,总发生率为13.9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χ2=0.057,P=0.811)结论在TURBT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增强对闭孔神经反射的抑制效果,有利于降低术中闭孔神经损伤风险,对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闭孔神经阻滞
  • 作者: 吴晓冉 夏斌 葛立宏 秦满 李若竹 王渤 葛凤庆 王小竞 陈旭 宋光泰 邵林琴 汪俊 邹静 林居红 赵玉梅 梅予锋 黄华 曾素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 10008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沈阳 11000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430079,济南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25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患龋情况及牙齿治疗内容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4至11月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项目,全身麻醉下进行牙齿治疗的103例ASD患者作为ASD组,病例来源于我国13家口腔专科医院,依据年龄、性别,应用分层倾向评分配比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相同13家口腔专科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97名无全身疾病的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龋失补牙数(decay missing filling tooth,DMFT/dmft,DMFT表示恒牙,dmft表示乳牙)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D组与对照组儿童人均DMFT/dmft[M(Q25,Q75)]分别为0(0,3)/11(8,14)和0(0,3)/9(7,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下人均牙齿治疗数量ASD组[13(11,15)颗]显著高于对照组[12(9,14)颗](P<0.01);ASD组儿童人均牙髓治疗数量[3(2,6)颗]显著高于对照组[2(1,4)颗](P<0.05)。结论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ASD与对照组儿童相比,DMFT/dm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SD组儿童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数量相对更多,龋坏程度相对较重。

  • 标签: 儿童口腔医学 孤独症谱系障碍 麻醉,全身 龋失补指数 牙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A组实施采用术中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B组实施超声引导下使用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种麻醉效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两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烦躁程度,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呼吸困难、嗜睡),术后连续观察呼吸功能。结果A、B组患者的术中心率、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毕的清醒时间少于A组;术毕30 min B组患者烦躁程度低于A组。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嗜睡)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术后1、3 d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3 d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A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3 d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既能减轻患者围术期各种不良反应,也能使患者呼吸功能尽快恢复,术后疼痛减轻,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超声 多发肋骨骨折 胸椎旁阻滞 疼痛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多模式脑监测主要包括麻醉镇静深度监测、基于脑电图(EEG)的大脑伤害指数监测、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rSO2)、围手术期神经炎症调控。可以通过联合监测以及流程化干预,避免依赖单一监测造成干预的盲目性,由此根除老年患者术后严重脑部并发症以及对术后长期脑健康的影响。

  • 标签: 老年人 围手术期 多模式脑监测 脑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2O(1 cmH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F=0.364,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F=0.026,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肺换气功能,改善肺内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 标签: 肺性通气 血气分析 腹部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清醒和全身麻醉状态下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的3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术前清醒和术中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高低。结果患者在清醒与全身麻醉状态下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的平均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22.784±7.606) mmHg]高于全身麻醉状态下[(18.388±8.99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通常低于清醒状态,是否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应用清醒状态下测量的静脉窦跨狭窄压力梯度来确定。

  • 标签: 特发性颅内高压 静脉窦 颅内静脉压 跨狭窄压力梯度 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