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治疗的膀胱肿瘤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肿瘤电切手术,硬膜外麻醉下的神经阻滞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反射发生率,肿瘤进展,肿瘤转移,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闭孔神经阻滞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中改良神经阻滞麻醉对神经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URBT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选用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研究组选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手术相关指标(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更平稳,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一针穿刺成功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神经反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TURBT中改良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神经反射,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还可提升穿刺成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超声检查 闭孔神经 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行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1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收缩反应,优良率为14/15(93%);对照组有7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强收缩反应,优良率为8/1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闭孔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10月始,我院收治的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指征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例,术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神经阻滞预防神经反射,并进行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测量,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无1例膀胱穿孔及神经反射发生,出血量17.5±3.8ml,手术时间23.1±4.1min,术后所有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6个月,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19%(4/21)。结论耻骨上经膀胱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神经反射,可降低手术膀胱穿孔率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方法: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4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对照组实施腰麻,两组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腰麻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采用腰麻的对照组(P﹤0.05);可以从数据中得出,观察组患者的电切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的电切时间和出血量,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腰麻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采用腰麻的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腰麻中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减少疼痛,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闭孔神经阻滞 联合腰麻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老年人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所收治的老年膀胱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按照是否进行神经阻滞将其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43例)和对照组(全麻,4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2例(4.65%),对照组患者神经损伤8例(19.51%),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20,P=0.036)。对照组发生膀胱出血2例和膀胱穿孔1例,观察组患者未发生膀胱出血和膀胱穿孔。对照组患者术后共计出现心动过速2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压1例,发生率为12.16%;观察组患者术后共计出现心动过速3例,恶心呕吐1例,低血压2例,总发生率为13.9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χ2=0.057,P=0.811)结论在TURBT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增强对神经反射的抑制效果,有利于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对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闭孔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测神经闭膜管外段的解剖结构,为临床不同路径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经防腐剂固定的成人尸体 25具,暴露神经周围的解剖结构。结果 膜管内侧壁距耻骨结节距离 41.53±0.76mm;膜管外侧壁距耻骨结节距离 54.17±0.42mm;神经距股静脉内侧壁距离 11.01±0.17mm;神经穿出点距腹股沟韧带垂直距离 27.92±0.33mm;神经点距耻骨结节距离 23.55±0.27mm。结论 临床神经阻滞麻醉时,安全进针范围宜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 1/3交点垂直向下 27.59~ 28.25mm与耻骨结节的外下至该线距离 23.28~ 23.82mm的范围内,针尖应向后、外、上方刺入,使针尖滑过耻骨水平支下缘,可提高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和安全度。

  • 标签: 闭孔神经 闭膜管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观察采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手术50例,患者合并心、肺及高血压疾病的均完善检查,(ASAII??III)常规治疗稳定及控制病情,因病情需要部分患者用药至术晨。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硬腰麻醉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为A组,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进行双侧神经阻滞为B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术中出现肢体抽动是否剧烈,影响手术操作程度,进行麻醉质量评价。结果B组麻醉阻滞效果明显好于A组。A组出现神经反射明显增多。麻醉满意度B组>A组。结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采用双侧神经阻滞能有效避免神经反射,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腰硬联合 双侧闭孔神经阻滞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 简介:一、定义疝是腹腔内脏器经闭管将腹膜推向外,突出而形成,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本病多发生于体弱、消瘦、多胎生育史的老年女性。发病率占所有疝的0.05%~1.4%,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 标签: 闭孔疝 诊治 腹腔内脏器 老年女性 腹外疝 多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用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需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反射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镇静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神经反射发生率(10.53%)高于观察组(7.89%),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HR低于对照组(P<0.05),T2时MAP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低于对照组47.37%(P<0.05)。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用利多卡因神经阻滞具有较好麻醉效果,能改善患者术中镇静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闭孔神经阻滞 膀胱肿瘤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疝的诊断价值,提高疝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疝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疝的位置、疝内容物、形态、密度等征象。结果4例疝均为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76.8岁,平均体重41.5Kg;CT检查显示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右侧3例,左侧1例,疝囊位于外肌与耻骨肌之间,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密度影。结论CT对疝的术前诊断非常有价值,为可疑疝的老年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闭孔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疝是临床上罕见的腹外疝,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误诊率高,绝大多数病例以急性肠梗阻而就诊,因诊断不及时,导致疝内容物嵌顿、坏死而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疝患者,将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报道如下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治疗 误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自2003-2012收治的8例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治疗,其中7例开腹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探查、中转开放手术,缝合关闭。术后死亡1例。结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诊断、手术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治疗
  • 作者: 鲁来兴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硬膜外麻醉+肌松药+面罩给氧,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麻醉+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但未造成膀胱穿孔,3例出现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其中1例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均未造成膀胱穿孔,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抑制闭孔神经反射效果较差,肌松药的应用虽可抑制膀胱肌肉收缩,但应严格注意用药剂量以及维持时间。闭孔神经反射较易导致膀胱穿孔,故注意调整手术方法并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以及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以此预防闭孔神经发射的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术后的O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特发性黄斑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消毒空气填充而术后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4 d、10 d、3周的OCT图像特征。结果10例中,黄斑直径200~400 μm者1例,410~600 μm者4例,600 μm以上者5例。术前、术后4 d、10 d及3周黄斑孔最小径依次为(587.90±147.46)μm、(165.60±36.24)μm、(339.40±129.92)μm及(906.90±78.83)μm;基底径依次为(748.30±167.22)μm、(174.00±36.08)μm、(387.50±116.14)μm及(1 094.80±84.84)μm;高度依次为(641.00±28.99)μm、(233.80±82.61)μm、(325.30±27.92)μm及(674.70±32.04)μm。术后4 d、10 d及3周各参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表现为接近愈合的黄斑的最小径和基底径重新拉长,边缘高度增高,视网膜内核层和(或)外核层的低反射空腔重新出现。结论特发性黄斑术后未闭合有逐渐增大增高的趋势,OCT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特征,孔,未闭合,黄斑,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除术,内界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例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2例(28.6%),其中经盆腔CT检查确诊1例;术前诊断为不明原因肠梗阻5例(71.4%),7例均经腹手术治愈。结论疝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极易误诊,盆腔CT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疝唯一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