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安徽省是目前国内血吸虫流行较严重的省份,自1992~1998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控制项目后,全省血吸虫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尤其是全省人群感染率由1992年项目启动初期的3.71%降至1998年底的1.14%.1999年起根据(下称新方案),在全省血吸虫流行区开展年度疫情监测,现将1999年度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安徽省血吸虫病 疫情分析 血吸虫病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血吸虫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据需求采取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纳入的慢性血吸虫患者作为实践对象,探求患者心理需求,分析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指标。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慢性血吸虫患者机体状态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指标不断优化,表明患者需求得以满足。讨论慢性血吸虫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治疗依从性提升,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血吸虫病 护理需求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临澧县血吸虫疫情出现两次回升前后螺情与病情的动态变化,找出变化规律,为血吸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记录临澧县从1960年到2013年的血吸虫疫情资料,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分析螺情、病情变化趋势及规律。结果临澧县两次血吸虫疫情回升过程中,均有螺情回升,且钉螺密度与人群,牛感染率均呈正相关(1982~1997年:r人=0.879,P<0.01:r牛=0.898,P<0.01。2003~2013年:r人=0.791,P<0.01;r牛=0.845,P<0.01)。结论螺情是血吸虫疫情回升的重要预警指标,有效控制螺情是减少血吸虫传播的重要手段。血吸虫防治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血吸虫疫情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应加强疫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 标签: 血吸虫病 回顾性调查 疫情 临澧县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怀宁县血吸虫疫情变化情况,为制订血吸虫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怀宁县血吸虫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2009~2012年,该县省级血吸虫监测点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2012年全县三类村和四、五类村血吸虫血检阳性率较2009年分别下降了45.54%和51.41%,2012年现存晚期血吸虫人为313例,4年间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2009~2012年全县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5%、1.48%、0.88%和0.71%,呈逐年下降趋势;4年中全县有螺面积降幅不明显,但感染性钉螺面积和密度明显下降;2012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有效控制血吸虫疫情的治本之策.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怀宁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后,93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中,80例痊愈,86.02%,10例基本痊愈,占10.75%,3例好转,占3.23%,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临床上在对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还能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水型 晚期血吸虫病 护理
  • 简介:晚期血吸虫(简称晚血)是由于患者在短期内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而未及时作病原治疗所致,临床上分为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和结肠增殖型,其中腹水型患者较为常见,也是内科救治的主要对象[1].2009~2012年,我站实施血防项目定点救治晚血病人134例,其中腹水型78例.通过护肝、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医疗措施,患者一般情况得到改善,未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死亡病例,均好转出:.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对延缓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站对腹水型晚血病人救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观察 型血吸虫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Kato-Katz与醛醚法检测日本血吸虫定性与定量的效果。方法以Kato-Katz与醛醚法联合检出的38例日本血吸虫卵阳性患者的结果为金标准,将Kato-Katz与醛醚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Kato-Katz与醛醚法的虫卵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58%和89.47%,经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阳性患者的平均EPG,Kato-Katz法为醛醚法的3.6倍;但Kato-Katz法的材料费与标本制作费比醛醚法低2.33倍。结论日本血吸虫卵的检出率Kato-Katz与醛醚法相近,但血吸虫感染度,Kato-Katz法的EPG值远高于醛醚法,在进行血吸虫的定量研究时,应采用醛醚法为宜。

  • 标签: 日本血吸虫病 KATO-KATZ法 醛醚法 检出率 感染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 2010年至 2018年血吸虫疫情数据,并针对主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情、螺情进行分析,评估对血吸虫疫情使用传染源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结果 经数据分析,通过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2015年的患病患者有 103425例,相较 2010年 187989例下降了 44.98%( P<0.05), 2018年患病患者有 51458例,相比较 2015年下降了 50.25%( P<0.05);而感染螺点经措施防治前患者为 186个,防治后下降至 30个,下降率为 83.87%(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进行血吸虫防治既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感染,同时还对血吸虫的防治工作具有推动作用,使我国治疗改该疾病向前迈进。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染控制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5年鱼岳镇血吸虫防治情况,掌握疫情动态,为后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65岁常住居民按《湖北省血吸虫方案》要求开展查。结果5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1.37%。5年粪检阳性率为16.47%。不同年份粪检阳性呈逐年下降,无显著性差异(x2=1.3266P>0.05)。结论嘉鱼县鱼岳镇血吸虫下降幅度不大,防治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 标签: 血吸虫病 查病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湖北省血吸虫传播控制达标考核前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干预,确保全省2013年底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方法在湖北省19个未达到传播控制地区,选取72个重点流行村的140处有螺环境,开展现场钉螺和野粪调查,进行风险分级评估及快速处置。结果72个流行村中Ⅰ级风险村4个、Ⅱ级13个、Ⅲ级55个,分别占总数的5.55%、18.06%和76.39%;对Ⅰ级、Ⅱ级风险村及时开展了风险干预。结论影响当前湖北省19个县达标的风险较低,耕牛是影响达标的主要风险因素,需加快耕牛淘汰的力度。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风险评估 干预 湖北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效果。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收集2010年至2018年血吸虫疫情数据,并针对主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情、螺情进行分析,评估对血吸虫疫情使用传染源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结果经数据分析,通过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2015年的患病患者有103425例,相较2010年187989例下降了44.98%(P<0.05),2018年患病患者有51458例,相比较2015年下降了50.25%(P<0.05);而感染螺点经措施防治前患者为186个,防治后下降至30个,下降率为83.8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进行血吸虫防治既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感染,同时还对血吸虫的防治工作具有推动作用,使我国治疗改该疾病向前迈进。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染控制 综合防治
  • 作者: 梁尤富陈宏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院2004年统计资料表明:窒息发生率为l5.22%,新生儿窒息病死数占围产新生儿死亡的76.92%。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首要目标,提高生命质量,自2005年,院行政部门把新生儿窒息的防治工作做为评价产、儿科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管理,几年来,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科室2018.10至2020.06时段内收治的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共40例,均匀划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肝功能参数。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为95.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肝功能参数较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应用,不仅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机体肝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慢性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总有效率 肝功能参数
  • 简介:摘要血吸虫(schistosomiasis)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传播性疾病,且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血吸虫的成年寄生虫存在于人体内而导致的传播性疾病,并且会表现为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由于寄生虫对人体造成严重感染,则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南县包含了多个乡镇,然而由于钉螺控制容易反弹,导致在该区域出现了较多的吸虫病患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内血吸虫的传播控制和阻断,并要加强对其控制对策的分析,从而减少南县血吸虫的传播。

  • 标签: 南县血吸虫病 阻断地区 挑战 对策
  • 简介:安徽东至县属血吸虫未控制流行区,为掌握全县血吸虫疫情,为今后的血吸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3年血吸虫疫情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吸虫病 2003年 东至县 疫情分析 安徽 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