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facilitationPNF)对膝关节粘连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48例膝关节损伤后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NF技术、关节松动术、局部按摩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局部按摩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范围改善度大于对照组,且有统计雪意义(P<0.01);治疗组膝关节HSS评分改善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用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助于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 标签: 膝关节 PNF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髋关节术后的康复中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facilitationPNF)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最大的限度回归社会。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4月对45例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应用进行PNF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关节活动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原则。结果多数患者在康复训练20-45天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PNF用于髋关节术后的康复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 标签: 髋关节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NF技术对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有效的减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病痛。方法:随机选取60例偏瘫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实验组采取常规康复联合PNF技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行两组患者前后的疗效对比。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力、挛缩程度和运动功能的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上肢肌力、挛缩程度都有较大改善。可见PNF技术可有效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水平起更为稳定快捷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NF技术 偏瘫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近年关于PNF牵伸技术在运动健身等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有很大的发展,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还仍是体育保健与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近年来国内外PNF牵伸技术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对PNF牵伸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在发展柔韧性素质,预防运动损伤和防治非特异性慢性疼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PNF牵伸技术 机制 康复 柔韧性 运动损伤 疼痛
  • 简介:摘要对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而言,柔韧素质都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之一,拉伸练习是提高柔韧性的主要方法,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柔韧素质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还可以预防损伤,延长运动寿命。在发展柔韧性的练习中静力拉伸、动力拉伸和PNF拉伸是目前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PNF拉伸法作为一种较新颖的训练方法,以主动—助力牵伸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将传统拉伸方法与PNF拉伸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拉伸法与PNF拉伸法对髋关节柔韧素质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PNF拉伸是改善股四头肌、股后肌群、韧带伸展性,提高髋关节活动幅度更为有效的方法。(2)躯干柔韧素质测试成绩表明传统拉伸组与PNF拉伸组有显著性差异。PNF拉伸法对拉伸躯干两侧肌群,加大脊柱侧屈和躯干后伸幅度更为显著。(3)传统拉伸组与PNF拉伸组肩关节柔韧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传统拉伸法和PNF拉伸法对提高排球专项学生肩关节柔韧素质都有一定效果说明二者都有助于提高肩关节柔韧性。

  • 标签: PNF 拉伸法 排球 柔韧素质 学生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动态拉伸与DNF拉伸对800米跑的影响效果,探索不同拉伸方式对800米跑的影响机制,寻找提高800米跑表现得最佳拉伸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拉伸后3分钟测量的800米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动态拉伸后8分钟、PNF拉伸后3分钟和8分钟的800米成绩。且两种拉伸后3分钟的成绩均明显优于拉伸后8分钟的成绩。整体看来,动态拉伸后3分钟进行800米成绩效果最佳;动态拉伸有利于利于提高肌肉肌腱复合体刚度,从而提高肌肉做功效率。并且动态拉伸与800米跑的技术结合紧密,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及肌肉兴奋性,有利于降低肌肉粘滞度,从而提高800米成绩。

  • 标签: 动态拉伸 PNF拉伸 800米 成绩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上肢PNF技术和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临床4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PNF组和针刺组,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对PNF技术和单纯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PNF法对于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好于针刺组。治疗前后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论上肢PNF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针刺。

  • 标签: PNF 针刺 肩周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PNF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PNF组加用PNF技术,包括徒手接触、简短口令、关节挤压等方法刺激肩关节,每日一次,共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PNF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肩关节半脱位恢复率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治疗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肩关节半脱位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诱发( PNF)技术的作用。 方法: 以我院 75 例骨骼 - 肌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开展常规康复治疗、 PNF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功能受限情况。 结果 : 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法( VAS )、功能障碍指数( ODI )无明显差异 ( P> 0.05);治疗后,实验组 VAS 、 ODI 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 ( P< 0.05)。 结论: PNF技术在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实践作用较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 标签: 骨骼 -肌肉疾病 疼痛 康复治疗 PNF技术
  • 简介: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利用 PNF 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某医院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之将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20人。研究结果:在进行 6个月的 PNF 技术训练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实验后的 FMA 下肢运动功能量表的分值,明显比实验前的实验组与实验前后的对照组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PNF技术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肩胛带及上肢 D2 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9月期间收治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接受为期4周的PNF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肩胛骨平衡角、肩关节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肩胛下角到同一水平棘突的距离的变化。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肩胛骨平衡角度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PNF训练 肩胛骨动力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颈神经根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肩颈部感到不适、疼痛、放射性疼痛、手部僵硬、上肢肌力达不到正常水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观察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发现,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活动度,提高了患者近远期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PNF 技术 疼痛程度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Pnf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骨骼-肌肉疾病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应用Pnf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另一组则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形成对照,对两种康复治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高,疼痛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骼-肌肉疾病疼痛患者实施Pnf技术进行治疗能改善患者机体的疼痛情况,提升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Pnf技术 骨骼-肌肉疾病 疼痛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伏案工作已成为现代人的工作模式,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日积月累将会导致颈椎的结构发生改变。针对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现状采取颈椎PNF牵拉,放松颈部肌肉,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柔韧性、协调性,平衡前后肌群力量,会有效地缓解颈部不适状况。

  • 标签: 伏案工作者 解剖结构 PNF牵拉法
  • 简介:摘要PNF(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与运动疗法技术的联合应用于上交叉综合症的影响。方法将30例上交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以及空白组(10例)。实验组先做PNF牵拉,再做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做运动疗法;空白组不做治疗。三组患者均在治疗疗程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评估指标1.耳垂与肩峰投射点之间的垂线距离。2.肩胛下角与胸椎的垂直距离。本实验均测评患者右侧部位。结果经三个疗程(两周为一疗程)后与空白组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代偿姿势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姿势改善较对照组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PNF技术对上交叉综合症有改善,但PNF技术与运动疗法的联合应用对上交叉综合症非常显著疗效。

  • 标签: 运动疗法 上交叉综合症 PNF 姿势
  • 简介:本文利用PNF拉伸法和动静结合拉伸法,分别对少儿武术套路习练者实施柔韧素质的练习,研究这两种不同的拉伸方法对少儿武术套路习练者髋关节活动角度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对髋关节而言,PNF的拉伸效果要优于动静结合拉伸法;PNF拉伸法与动静结合拉伸法均对髋关节有显著的拉伸效果。

  • 标签: PNF 少儿武术 关节角度 髋关节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下肢进行振动牵拉和PNF牵拉柔韧性训练,分析比较振动牵拉训练和PNF牵拉训练的不同效果,了解振动牵拉训练对人体下肢柔韧性的帮助,以便可以更好地将振动牵拉训练应用于实践和训练之中;研究方法:运用振动训练仪和PNF牵拉的方法对人体下肢进行柔韧性训练,振动牵拉训练组和PNF牵拉训练组各进行2min的柔韧性训练,振动组用POWERPLATE进行牵拉训练,振幅2mm,振频为30Hz。在柔韧性训练前、后通过坐位体前屈测量仪定量测定下肢柔韧度的数据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与结论:振动牵拉训练组较PNF牵拉训练组柔韧性提高更明显。

  • 标签: 振动牵拉 主动静力牵拉 柔韧素质 即时效果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篮球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然而,现代篮球早已演变为一场体能、战术、技术以及心理等素养的综合性竞赛。其中,运动员在打篮球时需要具有较好的协调性以及伸展性。所以,在篮球教学以及训练当中,应注意提高篮球专选学生关节的柔韧素质,尤其是肩膀以及臀部的韧带。为此,本文分析了PNF牵伸对篮球专选学生肩膀以及髋部的柔韧素质的影响,以期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PNF牵伸 篮球专业 肩膀以及臀部 柔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处于恢复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NF拉伸训练,观察组则在PNF拉伸训练后辅以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2组患者偏瘫侧肩、肘关节肌肉张力,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运动功能部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对照组、观察组肩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88±0.62)和(1.15±0.47)分]、肘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75±0.58)分和(1.30±0.49)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9.52±8.06)分和(43.19±8.55)分]及FIM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36±9.80)分和(64.57±8.91)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及PNF拉伸训练基础上辅以穴位按摩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拉伸训练 穴位按摩 上肢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牵引、Mulligan联合PNF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颈椎牵引、Mulligan手法结合PNF技术治疗;对照1组用颈椎牵引;对照2组用颈椎牵引+Mulligan手法。对比3组疼痛目测类比法(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VAS和NDI评分,3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

  • 标签: Mulligan手法 PNF技术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