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椎韧带囊肿合并腰椎不稳并发急性足下垂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极为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腰椎韧带囊肿并发急性足下垂病例,患者以“右下肢麻木、无力2周”为主诉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韧带囊肿,给予腰椎韧带囊肿切除减压融合手术,术后足下垂得以明显改善,建议并发急性运动障碍的腰椎韧带囊肿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腰椎 黄韧带囊肿 腰椎不稳 足下垂 手术
  • 简介:【摘要】韧带肥厚会导致腰椎管狭窄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关于韧带肥厚的病因的研究相对较少,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巨噬细胞作为炎症中的重要细胞,在韧带肥厚中的作用已有人体标本、动物模型及细胞实验相关的研究,但其在韧带肥厚中所发挥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巨噬细胞及其极化在韧带肥厚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黄韧带 黄韧带肥厚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胸椎韧带骨化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7例胸椎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l例;平均年龄52.6+12.5岁。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胸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运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结果:本组病例在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肌电改变。本组病例中,6例均出现明显的SEP改变,出现异常的肌电反应;其中5例为单侧下肢的波幅明显下降至50%以下,1例是双侧下肢波幅明显下降至50%以下;立即提醒术者注意剥离粘连神经脊髓的操作;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的术后未出现严重及脊髓损伤并发症,术后肌力及感觉级别较术前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神经电生理监测 胸椎管减压术 椎弓根螺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健将因为强烈的训练而导致膝关节韧带损伤,对身体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因此我院来探究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对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共20名,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自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手术时间上,观察组占据明显优势,但是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情况。根据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各阶段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关节镜 人工韧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韧带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LDH病人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神经根阻滞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针刀组给予韧带松解,神经阻滞组给予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组给予经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韧带针刀松解。随访至治疗后3个月,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针刀组和神经根阻滞组高;联合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较针刀组、神经根阻滞组低;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针刀组、神经根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韧带针刀松解对LDH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超声引导下可视化操作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间孔神经阻滞 黄韧带针刀松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 标签: 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因为骺板尚未闭合,ACL重建在这个年龄段独具特点。但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在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诊疗上还缺乏统一的规范,规范化的ACL损伤诊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5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推荐条目1~6为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预防和诊断,条目7~17为手术指征、时机、方法选择、操作要领及手术效果,条目18~22为合并损伤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条目23~25为保守和手术治疗后康复、重返运动标准及防护支具使用相关问题。指南制订旨在提高儿童及青少年ACL损伤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系统康复的体会和感受。方法:对收治的17例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为例,实施系统康复治疗的内容包含个体化的训练模式、可调式膝关节支具的使用、疼痛护理、冰敷和体位护理等,观察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检测患者出院时下肢肌力及膝关节屈伸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经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得到显著改善,下肢肌力明显增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相较于之前得到极大的提高,患者普遍满意度高。结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系统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给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 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90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切开重建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比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提示P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采用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治疗急性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6例,比较和总结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制动时间、并发症(感染、松动、关节再脱位)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末次随访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92~115 min,平均(104.69±7.08)min;住院时间4~10 d,平均(7.42±1.84)d;术后制动时间21~35 d,平均(28.08±3.78)d;患侧喙锁间距术前为10.2~27.3 mm,平均(17.35±5.35)mm,术后12个月为6.9~8.9 mm,平均(7.98±0.58)mm,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为6.9~8.9 mm,平均(8.02±0.56)mm(P<0.01);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61±0.98)分,术后12个月为0~3分,平均(1.69±0.97)分,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0~2分,平均(1.00±0.80)分(P<0.01);CMS评分术前39~51分,平均(44.50±3.91)分,术后12个月为90~97分,平均(93.42±2.37)分,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为92~98分,平均(95.19±2.22)分(P<0.01)。术后并发症3例(11.54%),2例过度复位,关节僵硬,1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肩胛骨支点处骨吸收,取出后复查消失。结论带骨喙肩韧带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术后可提供足够肩锁关节稳定,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喙肩韧带 喙锁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先进韧带增强装置(LARS)进行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规范人工韧带临床应用寻找依据。方法建立中国人工韧带研究小组,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2004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国20家骨科运动医学中心采用LARS进行ACLR(LARS-ACLR)的病例进行随访。通过随访研究和病例筛查,确认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累积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累积失败包括移植物断裂和临床失败两种情况,其中移植物断裂经关节镜确认,临床失败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膝关节活动度受限(膝关节伸直受限>5°、屈曲受限>15°,与健侧对照);(2)关节松弛(Lachman试验≥Ⅱ级、pivot shift试验≥Ⅱ级、胫骨前移量双侧差>5 mm)。收集累积失败病例人口统计学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累积失败率、并发症率、累积失败病例中不同程度关节症状的构成比、失败原因的构成比。结果共完成1 705例LARS-ACLR,1 393例满足标准纳入研究,其中247例失访,1 146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3.3%,随访时间M(Q1,Q3)为87.1(68.2,116.0)个月。98例患者确认发生不良事件,包括累积失败51例和并发症47例,累积失败率为4.5%(51/1 146),并发症发生率为4.1%(47/1 146)。累积失败时间M(Q1,Q3)为12(7,24)个月,其中44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86.3%,44/51);39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76.5%,39/51);31例患者出现关节肿胀(60.8%,31/51);25例患者出现关节别卡感或交锁(49.0%,25/51);10例患者屈曲受限>15°(19.6%,10/51);1例患者伸直受限>10°(2.0%,1/51)。累积失败的51例患者中,32例存在明确的骨隧道定位错误(62.7%,32/51);25例患者由于再次外伤断裂(49.0%,25/51);21例患者镜下确认移植物断裂(41.2%,21/51);8例患者为螺钉松动(15.7%,8/51)。4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螺钉相关问题20例(1.7%,20/1 146);轻度滑膜炎18例(1.6%,18/1 146);关节粘连6例(0.5%,6/1 146);感染3例(0.3%,3/1 146)。结论LARS-ACLR术后远期的累积失败率为4.5%,并发症发生率为4.1%。关节不稳和疼痛是LARS-ACLR累积失败病例的主要关节症状;骨隧道定位错误是人工韧带失败的首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先进韧带增强系统 不良事件 随访研究
  • 作者: 张雷鸣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5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手术修复韧带对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3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实验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手术修复韧带。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韧带重建术实施后运动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8年7月持续至2020年7月,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5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划分为20例甲组(竞技运动员)、34例乙组(非竞技运动员),对两组患者术后分别实施系统康复激进计划、常规康复计划,分析其术后康复效果及问题。结果:乙组患者活动时痛感明显及韧带部分断裂的案例均高于甲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术后康复计划,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运动损伤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 人工韧带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受损患者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三角韧带修复治疗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ple 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创伤,常累及多个系统,关节结构破坏严重,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MLKI病情复杂、个体差异大、病例多散发,导致现有文献报道中其诊疗方法、技术及疗效存在差异,因此MLKI的诊疗观念尚不统一。为汇总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了解MLKI诊疗原则和技术现状,提高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膝关节重建领域的临床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32个临床问题。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见方向和强度等步骤,最终形成32条推荐意见,涉及MLKI的病情评估(条目1~4)、治疗原则及方法(条目5~23)、手术并发症(条目24~27)以及术后康复(条目28~32)等内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