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陈子昂论略张锡厚一陈子昂(659—700)字伯玉①,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远祖籍河南颖川,东汉末年迁居蜀地,蜀汉政权灭亡后,子孙避晋不再为官,居涪南武东山。祖父陈辩,少习儒学,以豪英刚烈闻名于世。其父陈元敬“乡贡明经擢第,拜文林郎”,但没有出去做...

  • 标签: 陈子昂 《感遇》诗 武则天 生卒年 《诗经》 唐代古文
  • 简介:陈子昂年轻时就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有一年,他兴致勃勃地从四川来到长安,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怎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在京城闯荡了几年,依旧榜上无名,为此,陈子昂烦闷不已。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陈子昂摔琴》
  • 简介:射洪县北,涪江之滨,有山名金华。山不算高,但古木苍翠,云雾缥缈,风景十分幽美。山上有金华观,始建于梁天监中,北宋治平二年改名玉京。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诗对其景色有如下描绘:“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后来杜甫游射洪,也惊叹此山之美,写道:“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就凭这些诗,已足以使人心驰神往了。但是金华山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是因为陈子昂曾经发愤攻读于此。

  • 标签: 陈子昂 读书台 《感遇诗》 金华山 《登幽州台歌》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 标签: 陈子昂 “风骨” “兴寄” 诗歌理论 唐代诗歌 文学思想
  • 简介:前两年,电视剧几乎风靡了全中国,你一定记得小燕子摇头晃脑哼出的"妙语"--"前不见烤鸭,后不见蹄膀……"可是你知道吗?

  • 标签: 陈子昂孤独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对陈子昂‘‘风骨’’说的了解可以得知,其诗文的理论主张对唐代诗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创作影响。他对诗文的风骨追求,以及对诗美理想的向往,对后期唐代诗文的良性发展做出了重要铺垫。‘‘风骨’’说的全面应用,相当于为唐代诗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与此同时,为齐梁诗风的抨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此促使南北文学走上了以‘‘风骨’’为写作中心的正确道路上。也正是陈子昂对诗文‘‘风骨’’的坚持,为唐代后期的诗风雄健拉开了帷幕。文章基于对陈子昂‘‘风骨’’说背景的研究,综合‘‘风骨’’说内容,对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进行了简单说明,并探讨了‘‘风骨’’说对唐代诗文的影响。

  • 标签: 陈子昂 ‘‘风骨’’说 理论与实践 内涵
  • 简介:摘要陈子昂是初唐诗文名家,历来对陈子昂的研究多集中于其诗作上,对其散文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其碑志文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其实陈子昂的碑志文量多质优,具有不小的价值,本文主要探讨陈子昂碑志文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 标签: 碑志文 陈子昂
  • 简介:摘要: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决定了他诗歌的昂扬情调,即便遭遇困顿挫折,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也转为愤激慷慨之音,他的诗歌主张深远的影响了唐诗,对唐诗的后世走向起到了骨架的作用

  • 标签: 陈子昂 诗歌创新  比兴言志  风骨
  • 简介:“唐文三变说”是关于唐代散文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发端于中唐梁肃,发展于北宋姚铉,至北宋宋祁的《新唐书》基本定型,有着鲜明的发展脉络。《新唐书》之“唐文三变”说,较之前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陈子昂为初唐文风变革的先驱。

  • 标签: “唐文三变说” 陈子昂 《新唐书》
  • 简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是自我夸大以空前绝后自许,重点在一“见”字。盖谓人生短暂,孤另另的一橛,往者不及见,来者亦不及见,平夙浑浑噩噩,无知无觉,一旦独自登台万虑俱消,面对宇宙之大,顿觉在空间时间上自己渺小短促得可怜,能不怆然涕下乎?这正是佛家所谓的“分段苦”。

  • 标签: 陈子昂 可怜 梁实秋 佛家 自我 古人
  • 简介:陈子昂在年近不惑①时,痛彻心扉地意识到自己当初设定的人生目标,已全然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位杜甫口中"千古立忠义"的"雄才"②,自然应属鲁迅笔下那种真正的猛士。他固然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浓黑的境遇,但一旦真的要他放弃多年来对人生愿景的热切追求,放弃多年来对武周政权的倾情追随,内心还是难免翻江倒海般的剧烈震荡。

  • 标签: “猛士”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 简介:陈子昂思想体系复杂,融"道、墨、儒、纵横、阴阳"于一体,在唐前及唐初诗风绮艳浮靡的背景下对诗歌进行了革新,提出了"风骨"、"兴寄"的诗歌理论和"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对唐初诗风的变革及其后时期诗歌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陈子昂 诗风革新 影响
  • 简介:在武后朝诗人中,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标举“汉魏风骨”提倡恢复建安文人的远大抱负和慷慨意气,在复古旗帜只革新“采丽竞繁”的文风,本文旨在社会历史语境入手,分析其“汉魏风骨”得以形成的原因;通过对他生命境界的描述,再观其“汉物风骨”的精神基调及主体人格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汉魏风骨' 陈子昂 人格精神 诗歌创作 主体人格 价值取向
  • 简介:幽州台上野旷天低,乱云飞渡;残阳西坠,秋风瑟瑟。剑戟森森的军帐外旌旗如云,遮天蔽日,漫天黄沙夹杂着战鼓隆隆掠过苍茫暮色……幽州台上传来慷慨悲凉的歌吟之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武则天通天元年(696),一位衣冠似雪的青年男子登上幽州台,吟唱出这首苍茫奔放的千古佳作。一曲既罢,山河肃立。若以立功、立德、立言的标准而论,陈子昂固为一代翘楚,然则通观古今,像他这样“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文武全才,历史上并不鲜见,何以唯独陈子昂能赢得生前身后的千秋盛名,以致于今天的射洪人提起陈子昂读书台,仍可以骄傲地说出一句“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

  • 标签: 陈子昂 文人 慷慨悲凉 青年男子 幽州 武则天
  • 简介: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唐人选唐诗 陈子昂 选本 选诗标准 理论依据
  • 简介:林庚的《陈子昂与建安风骨》一文指出,当社会发展较好、充满希望时,更容易出现浪漫主义,并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论证,得出陈子昂诗歌和建安风骨属于浪漫主义的结论。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论证了建安时代的主流是战乱而非发展;建安文学不是平民文学,而是名士文学;陈子昂诗歌与建安文学一样,既关注现实、悲悯苦难,又雅好慷概、高扬理想。本文最后反思、批评了古代文学研究中常见的"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二分法的缺陷。

  • 标签: 陈子昂 建安文学 名士风骨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 简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性——个体价值在人格自我实现、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被毁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传达出诗人在现实世界无法找到归属感的寂寞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荒谬性的嘲讽。《登幽州台歌》时间刻度上的模糊性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时代背景,并使文本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使诗中有志不遇、忧愤不平的情感引起了古今无数失意文人的共鸣。

  • 标签: 生存困境 悲剧性 陈子昂 幽州台歌
  • 简介:陈子昂既支持武则天的政治改革,又反对武则天的恐怖政治及佞佛靡财,他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 标签: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