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正德以他那种荒诞的方式当皇帝,居然不倒台,恐需感谢儒家给他教育出了那么好的官僚队伍,更应感谢那种君权神授的极权制度(明代没有权臣造反的)。但是民不聊生,民自生变。老百姓一般情况下是遵守祖宗规矩和圣人教诲的,但肚子不饱了,心灵便免不得受扰动。明朝以民变开局以民变结尾,终明之世,民变无目无之。

  • 标签: 王阳明 用兵 极权制度 君权神授 老百姓 民变
  • 简介:阳明是明朝时期世人眼中的怪人,十五岁时就放言要带兵出征鞑靼,为国效忠;十七岁时定下做圣贤的目标;他父亲为了让他走上正常人的道路,给他订了一门亲事,他却在成亲当天跑去道观与道士讲学,差点错过了自己的婚礼;他曾经不吃不喝盯着一根竹子几天几夜;他曾劝寺庙的禅师还俗……

  • 标签: 王阳明 怪人 明朝时期 正常人 岁时 圣贤
  • 简介:阳明建立的心性学说较为侧重'情'的作用与意义,他对朱熹心性理论的批判也是站在'情'具优先地位的立场。阳明心学将'中和''体用'等概念加以贯连,从而建构'以性即情'为核心的'情论'。心学情论不仅关乎儒家传统对伦理道德的关注,还涉及现代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相关议题。

  • 标签: 王阳明 情论 心性
  • 简介:“心”是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但是正如中国哲学史上许多重要概念一样,“心”这一概念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多义性,如有学者指出,王阳明之”心”“指知觉、思维、情感、意向等等”。因此.如何恰当地理解王阳明之“心”的真实意指便成为理解阳明心学的第一步。

  • 标签: “心” 王阳明 中国哲学史 哲学体系 阳明心学 概念
  • 简介:我最早在湖南境内与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行踪重叠,是十几年前在湘西的沅水北岸,沅陵县城西北角虎溪山麓的虎溪书院,书院就设在千年古刹龙兴讲寺内。正德五年八月,刘瑾谋反事发,被武宗处决。

  • 标签: 王阳明 岳麓书院 龙兴讲寺
  • 简介:摘要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创造,对于中华文化的最大影响的人是孔子,孔子之后有朱熹,朱熹之后有王阳明,王阳明对中医文化的理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王阳明在自己的论述中使用关于中医的内容,本文在摘出王阳明关于中医的论述,从“以医论学”、“以医论治国和论用人”等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王阳明,痛,病,药,医
  • 简介:孔子阳明皆圣人,历代君王钦点赞。功照千秋文化魂,砥砺前行强国梦。

  • 标签: 阳明文化 王钦 历代
  • 简介:本文称韩国阳明学为'实心与感通的阳明学',对郑齐斗和江华学派以及对郑寅普的思想特征进行了考察。毋庸置疑,阳明学是从中国传至朝鲜,但是朝鲜阳明学的形成和展开并非仅仅是对中国阳明学的简单因袭和教条主义的追随。在朝鲜阳明学是根据朝鲜的现实,尤其是阳明学者们为了解决自身生活的时代所直面的实际问题提出和确立的新方案。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朝鲜的阳明学是朝鲜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相融合之产物。若追寻实心与感通的根源,可追溯至成浑与李珥。朝鲜阳明学者一方面继承成浑与李珥的性理学,另一方面接受中国的阳明学,不同于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的朝鲜阳明学亦由此产生。可以说,朝鲜阳明学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和创造精神。不仅如此,朝鲜阳明学者并未停留在观念的知性游戏之层面,从实心出发诊断时代问题,感受百姓的痛苦为己身之痛苦,试图通过权道来解决时代问题,不仅努力推进制度改革救济苦难中的百姓,更是以身力行。由此可以见得其'实践精神'和'爱民意识'。朝鲜阳明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和'爱民意识'正是'实心与感通的韩国阳明学'的特征。实心是完全去除虚伪和利己之心,是天赋的、真实的心。这便是王守仁所谓'良知''仁心'。实心的关键点在于实心是感通的主体。有实心,则无彼此和内外的间隔,民众的苦难和痛苦可感知为己身的痛苦。因为感受到痛,便不能无视民众的痛;正因为不能无视,所以才努力通过制度的改革,或通过实质的实践行为来救济民众于痛苦之中。郑齐斗、郑寅普是用实心来直面现实,批判当时拘泥于虚伪的名分与形式的既得权力者,与百姓相感通,时而通过制度的改革,亦通过实践来关怀百姓之疾苦,致力于救济百姓。实心与感通并非是过去的遗物。今天的市场经�

  • 标签: 实心 感通 韩国阳明学 郑齐斗 江华学派 郑寅普
  • 简介:百岁惠泽一群人,冒雨行至修文城,学习古人王阳明。先生严政被革职,贬到修文守龙场,

  • 标签: 文化园 王阳明 修文 古人 龙场
  • 简介:通过对王阳明西湖养病进行考证,引出流传已久的所谓王阳明《西湖》诗碑问题,具体梳理三种拓本的流传过程,最后辨析《西湖》诗并非王阳明本人之作,推翻数百年来以为《西湖》诗碑就是王阳明真迹的误传。

  • 标签: 王阳明 《西湖》诗碑 辨伪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二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二诗均系于嘉靖二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
  • 简介:阳明在批判吸收既往的人性思想的前提下,构建了一套以气为基础、以良知为核、以至善为目标的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人性思想。王阳明的人性思想试图消除宋儒二元人性论的紧张对垒、提出了富有辩证思想的道即性即器的人性论。该理论为明代人性论的转向、彰显人的主体性以及沟通生死等层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为当代人性论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人性 良知
  • 简介:群峭会龙场,戟雉四环集。迩觏有遗观,远览颇未给。寻溪涉深林,陟下层隰。东峰丛石秀,独往凌日夕。崖穹洞萝偃,苔骨径路涩。月照石门开,风飘客衣入。仰窥嵌窦玄,俯聆暗泉急。惬意恋清夜,会景忘旅邑。熠熠岩鹘翻,凄凄草虫泣。点咏怀沂朋,孔叹阻陈楫。踌躇且归休,毋使霜露及。笔者最近在查阅嘉靖三年(1524)本王阳明《居夷集》时,发现了这首题为《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的诗,

  • 标签: 王阳明 佚诗 笺释 咏怀
  • 简介:"诚意"是《大学》中的八条目之一,王阳明对"诚意"非常重视。不仅把诚意看成大学八条目的核心,而且作为其讲学的宗旨。阳明以"心之所发"来释意,指出意念流动的可善可恶,由此突出了"诚意"的必要性和伦理指向。他从"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出发,将物解作事,强调了意向结构中的主体性特征,论证了诚意作为修身之本的内在依据,同时也表明了其"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心学立场。

  • 标签: 诚意 格物 良知
  • 简介:阳明责任伦理思想大体由“责任”的概念、己任的观念、责志的理念、责人的规整和责过的要求五部分组成。王阳明尽管没有直接使用“责任”范畴,但经常使用“责”“任”和“务”字,它们都具有“责任”的意涵,用以表明索取、求取、要求、责备、训斥、规劝、谴责、惩罚、追究、督促、督查等以及差使、使命、任务等分内应做的事。王阳明不仅阐发了“己任”的主体性、自我性和内在性,还在儒学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创造性地阐述了“责志”说;他虽然肯定了“责人”但更为凸显“责己”,虽然主张“责人之过”但更强调“责己之过”,并且还较为系统阐发了由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构成的自我改过论。

  • 标签: 王阳明 责任 伦理 思想
  • 简介:摘要目的发掘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方法通过整理阳明心学的相关资料及心理学相关资料。结果初步总结了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的理论及观点。

  • 标签: 阳明心学 心理学体系 知行合一
  • 简介:说到山,人们自然就想到一千多年前刘禹锡《陋室铭》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似乎有山就有神仙,有神仙就有灵气,有灵气就有名气。

  • 标签: 刘禹锡
  • 简介:阳明心学时常成为士人讽刺的靶子,固然也显示了其影响力,但却也同时昭示了其民间的属性,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唯有民间的才是可随意谈论的。这种情形生动折射了思想一元的传统社会,思想的创新的艰难。

  • 标签: 阳明学 程朱理学 思想一元
  • 简介: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生态良知'这一概念,有必要置放在阳明心学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对一些基本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是概念提出的必要性。从阳明的一些观点看,'生态良知'并无提出的必要,但阳明是从境界、本体的角度来立论的,如从工夫、践履的角度和当前时代的需求看,仍有提出的必要性;其次是生态良知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体之仁、取用之智;再次是'致'生态良知的方法。应以激发'一体之仁'为根本,而其核心工夫是去私欲,同时也要善加利用外在见闻。'取用之智'则主要依赖理性也即精思来获致。生态良知被激发出之后,还需要加以存养、扩充,以使其长久保有并遍及更多的对象。生态良知的具体呈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致'此良知也应是一个持续不断、与生命相始终的过程。

  • 标签: 阳明心学 生态良知 一体之仁 取用之智
  • 简介:阳明继承了儒家论'情'的传统,'情'的心学特质通过良知学说自然彰显。阳明所论之'情'逻辑地涵括在本然良知、道德良知、道德境界等伦理向度中,既承袭于儒家传统,又是对儒家思想理论空间的新开展。良知作为'情'的内核,'情'的心学化倾向实已彰明较著。在人性论基础之上,心学之'情'不仅通过良知得以彰显价值,其内涵亦向伦理道德的多维向度顺势延展:本然良知之'情'蕴于'未发之中';道德良知之'情'旨在'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道德境界之'情'则寄予'致中和''致良知'。于此,本然良知是'情'之根基,道德良知是'情'之开展,而道德境界则为'情'之诉求。

  • 标签: 阳明心学 良知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