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构建针对人类核转运蛋白2(KPNA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干扰RNA(shRNA)载体的方法,研究其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沉默效率。方法针对KPNA2基因设计小片段干扰序列。加入AgeⅠ酶和EcoRⅠ酶酶切位点,根据设计好的序列合成单链DNAoligo并退火合成双链DNAoligo。将合成好的双链DNAoligo与GV115载体重组,形成GV115-shRNA慢病毒载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子,经测序后包装慢病毒载体。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重组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株MG63,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来计算其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重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KPNA2表达的沉默效率。实验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经PCR分析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KPNA2基因重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为4×108TU/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显示细胞感染效率达到80%以上;RT-PCR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KPNA2mRNA表达分别为0.991±0.087vs.0.216±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PNA2基因重组慢病毒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并有效干扰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KPNA2mRNA的表达。

  • 标签: 核转运蛋白2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重组质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滇南地区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患者104例的资料,分析SLCO1B1和ApoE基因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民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滇南地区人群SLCO1B1基因的5种表型*1a/*1a、*1a/*1b、*1b/*1b、*1a/*15、*1b/*15所占比例分别为4.81%、32.69%、42.31%、12.50%、7.69%,未检测到*1a/*5、*5/*5、*5/*15和*15/*15,携带SLCO1B1正常代谢型占79.81%,中间代谢型占20.19%,未检测到弱代谢型。滇南地区人群ApoE基因的5种表型E2/E2、E2/E3、E3/E3、E3/E4、E4/E4所占比例分别为0.96%、16.35%、70.19%、11.54%、0.96%,未检测到E2/E4基因,ApoE保护型基因、正常型基因及风险型基因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7.31%、70.19%及12.50%。SLCO1B1和ApoE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 > 0.05),具有恒定性及群体代表性。使用Fisher检验发现,滇南地区人群少数民族与汉族SLCO1B1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SLCO1B1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少数民族与汉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ApoE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滇南地区人群SLCO1B1基因与民族有关,与性别及年龄无关;ApoE基因与民族、性别及年龄无关。

  • 标签: 溶质运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成员1b1 载脂蛋白E类 基因表达 基因频率 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他汀类药物 少数民族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 简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74“科学前沿”提到: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他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18在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

  • 标签: 离子通道 蛋白 异同 载体 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前沿
  • 简介:摘要真核细胞的纤毛和鞭毛,包括原纤毛和运动纤毛,几乎分布在所有细胞的表面,是很保守的细胞结构。装配和维护这种广泛的细胞结构纤毛需要一种重要的转运蛋白,-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Intraflagellartransport,ift)。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具有正向转运和逆向转运功能。最近研究发现,如果细胞纤毛内转

  • 标签:
  • 简介:口服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特性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的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肠吸收 转运蛋白 相互作用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30日至2016年3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年龄范围为35~79岁,年龄(49.1±5.7)岁;男61例,女39例;胰头颈癌66例,胰体尾癌34例,TNM分期参考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分期系统,其中Ⅰ期19例、Ⅱ期56例、Ⅲ期25例,于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测序法检测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观察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Hardy Weinberg平衡被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型分布偏离情况,使用χ2检验分析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OS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OS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3种基因型(GG型、GT型、TT型)在胰腺癌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GG型28例(28.0%);GT型51例(51.0%);TT型21例(21.0%)。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9、10.826,P<0.05)。失访6例(GG型2例,GT型3例,TT型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死亡73例。Kaplan-Meier分析并Log-rank检验显示,比较rs7758229 GG型患者,rs7758229 TT型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Log-rank:χ2=1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TT型比GG型,P<0.05,比值比(OR):2.357,95%可信区间(CI):1.524~6.317]、TNM分期(P<0.05,OR:1.194,95%CI:0.031~3.491)、年龄(P<0.05,OR:1.354,95%CI:1.067~4.357)、肿瘤分化程度(P<0.05,OR:1.687,95%CI:1.108~4.217)、切缘情况(P<0.05,OR:1.947,95%CI:1.354~5.218)是影响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生存率相关,TT型患者的OS更短。

  • 标签: 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基因 单核甘酸多态性 胰腺癌 总生存期
  • 简介:Na^+偶联单羧酸转运蛋白(sodium—coupledmonocarboxylatetransporter,SMCTs)包括两种亚型:SMCTI和SMCT2。两者的底物特异性相似,但SMCTl对底物的亲和力比SMCT2高。在机体中,SMCT1和SMCT2表达于肠道、肾脏和视网膜并通过协同作用促进相应组织对单羧酸的转运,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本文从生物学特征、底物与抑制剂、组织分布与生理功能及其在药物转运中的作用等方面对SMCT1和SMCT2进行综述。

  • 标签: Na^+偶联单羧酸转运蛋白 生物学特征 组织分布 生理功能 药物转运
  • 简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参与抗癌药物的跨膜转运,减弱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ABCB1转运体、ABCC1转运体和ABCG2转运体是ABC转运体家族中已知的介导耐药的主要成员,并且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目前逆转耐药的研究焦点。本文就这三种转运体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ABCB1转运体 ABCC1转运体 ABCG2转运体
  • 简介:介绍了一种安装在旋转体上,用于旋转体姿态控制的新型微机械陀螺。陀螺利用旋转载体的滚转获得角动量,当载体发生偏航或俯仰,敏感质量块受到周期性哥氏力的作用,从而敏感载体的偏航或俯仰角速度。飞行试验中舵机的舵偏打容易使陀螺发生共振,陀螺输出信号无法满足旋转载体姿态控制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需精确测量陀螺的固有频率。首先基于陀螺运动方程分析了其幅频特性和固有频率,并利用数值计算软件进行了仿真,最后提出了一种对该陀螺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得到了幅频特性曲线,确定了固有频率70Hz。实际测量的幅频特性曲线和仿真曲线一致,测量的固有频率相对于舵偏打产生的共振频率点误差为2.1%,通过避开测得的70Hz固有频率,获得了符合姿态控制要求的陀螺输出信号。

  • 标签: 硅微机械陀螺 幅频特性 固有频率 舵偏打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载体桩的承载特性及其工程应用,包括结构和材料特性、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与地下水的作用机理。对载体桩的承载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土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在承载特性分析部分,着重介绍了承载力计算方法、载体桩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特性以及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特性

  • 标签: 载体桩 承载特性 静载试验 动载试验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家族11成员1(SLC11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分析SLC11A1其在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其表达差异,χ2检验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SLC11A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SLC11A1表达与结直肠癌不同亚型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结直肠癌中SLC11A1高表达(1.207±0.694比0.276±0.166,t=8.281,P<0.01)。SLC11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5.38,P<0.05)呈明显相关。SLC11A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χ2=6.4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表达[风险比(HR)=1.126,95%可信区间(CI):1.001~1.266,P<0.05]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ssGSEA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表达与DC细胞(r=0.526,P<0.01)、巨噬细胞(r=0.796,P<0.01)、中性粒细胞(r=0.679,P<0.01)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结论SLC11A1在结直肠癌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溶质载体转运蛋白家族11成员1
  • 简介:本文介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功能及该部位的转运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和溶质载体转运蛋白),以及它们在血脑屏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和在体脑微透析技术,定性定量地探讨了转运蛋白在中药有效成分跨血脑屏障中的作用。

  • 标签: 血脑屏障 ATP结合盒 溶质载体 转运蛋白 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显示A20mRNA和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U251、U87、BT325)中高表达,本研究拟构建A20RNAi载体,并检测其对U251细胞A20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三种针对人A20基因的真核干涉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以RT-PCR、蛋白印迹法检测各干涉载体对U251细胞中A20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三种针对A20基因的RNAi载体,经RT-PCR、蛋白印迹检测筛选出对A20基因干涉效果最佳的载体,命名为pSilencer3.1-A20R1。结论成功构建A20基因干涉载体,为进一步探讨A20与脑胶质瘤恶性增殖、血管形成以及抗凋亡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A20 脑胶质瘤 RNA干涉
  • 简介:针对某种转运体或受体对难吸收的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合成前药来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是现在组合化学的新思路。小肠上皮中有多种转运体参与药物的吸收转运,肽类转运体就是其中一大类。迄今为止,肽类转运体已经发现了PEPT1、PT1、PTR3和PHT1等。其中对小肽转运载体PEPT1(peptidetransporterl)功能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

  • 标签: 小肽转运载体 PEPT1 活性调控 口服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无尿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59例无尿CA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将患者分为2组:低转运特性组87例,高转运特性组7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测定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及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低转运特性患者相比,高转运特性患者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而KT/V、CCr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与血钙、血磷呈负相关(P〈0.05),Kt/V与血钙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D/Pcr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低腹膜转运特性患者易出现高磷血症和高甲状旁腺激素;腹摸转运特性能影响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转运特性 血磷
  • 简介:病原真菌通过对抗机体防御系统和抗真菌药物的攻击,从而成功定植于宿主体内并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真菌外排转运蛋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ABC)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MFS),分别通过与ATP水解酶或质子梯度耦合来运输并清除真菌胞内的毒性物质。与其它生物相比,真菌基因组中具有更多转运蛋白家族编码基因,这些转运蛋白不仅对真菌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宿主细胞分泌的抗菌成分起外排作用;同时,在病原真菌对抗临床抗真菌药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两个超家族的转运蛋白在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病原真菌 外排转运蛋白 耐药 进展
  • 简介:摘要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存活率的主要原因,其产生机制错综复杂。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可以调控胞内药物的积聚和分布,从而诱发耐药。本文将对近年来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与乳腺癌多药耐药之间的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多药耐药 乳腺癌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
  • 简介:目的 研究洛贝林调节多巴胺在细胞内外分布的作用位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六羟基多巴(6-OHDA)损伤偏侧部分多巴胺纹状体系统模型、Sprague-Dawley(SD)鼠纹状体突触体摄取实验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及永久转染细胞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研究洛贝林作用位点及其机制。结果洛贝林可以有效降低6-OHDA损伤大鼠对阿朴吗啡的敏感性;洛贝林在细胞水平有效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转运活性,重新分布多巴胺在细胞内外浓度,而对多巴胺转运蛋白的释放功能没有影响。结论洛贝林通过有效抑制细胞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摄取功能增加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洛贝林是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有效抑制因子。

  • 标签: 洛贝林 多巴胺转运蛋白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