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充满"科学"精神的实证主义传统到强调人文关怀和意义思索的当代学术走向,西方的音乐学正在不断开阔它的视野,探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音乐的意涵.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音乐学"为代表的音乐学术发展,重点探讨了麦克莱瑞的女权主义音乐批评.

  • 标签: 音乐学 历史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 新音乐学 音乐批评 女权主义
  • 简介:"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的总体评价.随着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深入,受西方文化学术的影响和启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魏晋玄学.由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玄学同周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学术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获得了全新的肯定和评价.我们根据20世纪魏晋玄学研究在各个不同的时间阶段上所呈现出来的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影响的特点,以及这种研究同中国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将魏晋玄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予以评述,以求得对于20世纪魏晋玄学的研究有一总体把握.

  • 标签: 魏晋玄学 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 汤用彤 冯友兰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西方经济学术语的构词方法,从而揭示西方经济学词汇的基本特征和构词规律。

  • 标签: 西方经济学 术语 构词 特征
  • 简介:黎锦熙在抗日战争之际,为陕西地方修志,写成了著名的《方志今议》,同时还参与该省洛川、同官、黄陵、宜川县志的编纂工作。观其方志撰写,比前人的旧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具体表现为修志的方法、方志的"史地"性质、编志的视野、方志的功能以及方志的材料来源上都能独树一帜,体现了其编纂志书思想的进步,为民国时期方志的研究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他的精神境界与学术创新为世人所敬仰,亦能带给今人更多启示。

  • 标签: 黎锦熙 陕西方志 《方志今议》
  • 简介:发端于美国的西方传播学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有着自身独特、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本着史、论、用的发展脉落,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CNKI、万方数据库等电子图书馆中的西方传播学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收集、分类、整理,针对西方传播学自诞生以来思想源流、经典理论思想及其学术贡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供研究者和学习者参考。

  • 标签: 西方传播学 历史演进 理论流变 学术贡献
  • 简介:《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MusicScholarship,WestandEast:TibetanMusicasaCaseStudy),1998年发表于北美民族音乐学重要学刊《亚洲音乐》(AsianMusic)杂志第29卷。作者吴犇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人员,1995年、1998年于匹兹堡大学分别获得民族音乐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本文的写作,以吴犇之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展开,对20世纪下半叶中-西方学界的藏人音乐研究做出举要、比较与评述。作为中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双向的局内人,吴犇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呈现出中西方学界对藏人音乐的整体研究状况,更重要的是,希冀以此族群音乐的研究为例,梳理并诠释双方学界在研究理念、方法、目标上的种种差异与关联。《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一经发表,便在欧美学界相关领域引起关注,尤其文中对中西方学界种种区别的讨论成为英语学术界了解中国学者藏人音乐研究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西方民族音乐学 音乐学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个案 东方 硕士学位论文
  • 简介: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传教士 海外汉学 中国学
  • 简介:12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形而上学:东方与西方”。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波兰、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国家的40余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郁振华主持。国际形而上学学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与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卡罗尔(AnthonyJ.Carroll)分别致辞。

  • 标签: 形而上学 学术研讨会 西方 东方 华东师范大学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 简介:2012年3月17日,由张广智先生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在首发式上,《通史》出版方复旦大学出版社、《通史》主编张广智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相继致词,共话六卷本《通史》出版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 标签: 《通史》 学术研讨会 西方史学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刊玛窦是接受过16世纪正宗西方教育,然后来到中国与中国学者进行了近30年学术交流的最早的西方人。他非常熟悉当时西学的特点,而且向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了不同于中国“天圆地方”的西方宇宙观,以及中国所没有的西方的演绎式推理法。然而,与利玛窦所想到的不同,原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和实用性无关的数理逻辑,研究二进制的莱布尼茨就惊叹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卦序之精妙。不过必须指出,利玛窦的西学输入之后,为17世纪以来东亚文人的学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利玛窦 西学 传教
  • 简介:学术权力在西方是一种系统性权力.指学术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权力。然而在中国语境下.学术权力的概念意义逐渐主体化并窄化为学者权力。学术权力窄化作为一种“合法的偏见”,应对了学术场域失衡中治理结构调整与政策改革的需要,并最终指向学术人员权利。严格来说.学术权力并不是由西方引进,而是受西方类似概念启发产生的一个十分本土化概念。因此既要尊重学术权力的“概念原型”,也要考察其在使用发展中的“实践变式”,避免陷入“概念原型”与“实践变式”间方枘圆凿的困境。

  • 标签: 学术权力 中国语境 窄化
  • 简介:11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伊朗驻华使馆、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院长和部分教师,围绕“伊斯兰哲学与东西方思想”、“伊斯兰哲学与中国思想的会通”、“伊斯兰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中国伊斯兰哲学”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 标签: 伊斯兰哲学 学术研讨会 思想传统 东西方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亚洲印刷技术向西方的传播,这是一个中国史学家时常提及的问题。而在西方,不仅印刷史专家对此有兴趣,汉学家也欲一探究竟。然而,前者为语言障碍所苦,后者却有技术障碍无法逾越。於是从整体情形来看,西方人对此不是保持审慎的缄默,就是流於一般性的议论。

  • 标签: 学术动态 印刷术 印刷技术 一个中国 语言障碍 技术障碍
  • 简介:十五世纪起始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频率。结构性方块汉字外传的历史也与海交史一样悠久。现有研究表明,在西方最早印刷出版汉字者为西班牙人贝尔纳尔迪诺·德·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deEscalante),他的全名是BernardinodeEscalanteydelHoyo.

  • 标签: 学术性质 汉字 汉学 早期 地理大发现 十五世纪
  • 简介:’94“东西方大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由华中理工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国高等教育会、湖南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94“东西方大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方大学 文化选择 校园文化 社会文化 毛泽东教育思想
  • 简介:为探讨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显著差异及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设计了一项实证研究,研究对象是在英国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对其英语学术论文质性分析与探讨,发现在概念理解、思维模式、词汇与句法、语篇模式、个人观点表达和对待"抄袭、剽窃"的认知态度上中西方都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跨文化 学术论文写作 差异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及批评理论研究》课题组和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共同发起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术讨论会,于5月20日至5月24日在济南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河南、山东等地高校及外国文学研究所的30余名中青年学者、教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来华讲学的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在山东大学工作的美国专家库克、在山东师大执教的美国教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西方文学批评 中青年学者 山东外语教学 外国文学研究 批评理论
  • 简介:当我拿到李丕宇先生的新作《东西方美术史大事编年》之后,经历了一个“有意味”的阅读过程,从随手翻翻看,到坐下来认真看,再到守在图书馆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看。我受益匪浅。阅读的开始可能是枯燥的,但不久就会被神奇地吸引,就像是在查阅百科全书的目录,也像是在图书馆里翻阅那些角落中尘封的旧书目,这些书目能用魔法召唤出奇妙的学问,并能提供揭开千古之谜的线索。而这些旧书目乍看上去又似乎显得那么毫无用处,它们和我们的实际需要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鸿沟吗?

  • 标签: 西方美术史 编年 学术 历史 阅读过程 百科全书
  • 简介:【摘要】美国左翼文化理论与批评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杰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批判以及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在美国人文学术界掀起了左翼知识界反思西方现代性、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浪潮。这股左翼思潮来源于60-70年代西欧(特别是法国)激进的左翼社会与思想运动,在美国80年代的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在全世界广为传播。西方左翼文化理论对西方现代性的文化维度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推动了西方知识界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现象的认识。但是,左翼文化理论与批评在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商品化的同时,无法避免学术理论自身被商品化的怪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益走上精英主义的道路,跟当代社会实践与大众越来越脱节;而且,在右翼文化政治越来越支配西方社会的氛围中,西方左翼知识界的否定性立场也日益失去具体实际的对象而趋向空洞化,缺乏社会变革的参与感,没有任何建设性方案,从而使左翼文化批评越来越边缘化,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著者文摘]

  • 标签: 危机美国 学术左翼 左翼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