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检验及血清检验应用于布氏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44名布氏菌病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72人),分别采用细菌检验与血清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检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菌检验与血清检验均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工作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检验方式。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 布氏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功能血清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段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纳入研究,其中非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A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B组,3组按相同程序进行肾功能血清检验,获得SCr、BUN、mALB及HbAlc等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SCr、BUN、mALB这3个在肾功能血清检查指标上,观察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观察A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随着HbAlc水平升高,mALB水平也会随之升高,二者成正比。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SCr、BUN、mALB这3个在肾功能血清检查指标上,与体检健康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显著差异,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上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功能血清学检验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肝功与血清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及对比发现,研究组的肝功指标ALT及AST与血清指标,TC及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功及血清指标会明显高出正常值,故肝功及血清指标检验是筛查脂肪肝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血清学指标 肝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与血脂血清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疾病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体检组)。两组均采取早晨空腹状态静脉血进行肝功、血脂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与血脂指标。结果疾病组与体检组患者在肝功、血脂指标方面,四项数据中疾病组患者数值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肝功与血脂血清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借助肝功与血脂的检查可以更好的早期诊断脂肪肝,临床确诊率较高,可以作为常规诊断方案。

  • 标签: 肝功能指标 血脂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IBD)相关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8月我院克罗恩病病人(CD)184人为CD组,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61人为UC组;另纳入其他肠道疾病人(排除CD和UC)31人为其他肠道疾病组,健康体检人群30人为健康体检组进行研究;检测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胰腺腺泡细胞抗体(PAB),抗DNA结合乳铁蛋白抗体(LFS),5种血清自身抗体在4组人群中的血清浓度。结果UC组的pANCA、GAB-IgA、LFS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D组的ASCA、PAB、GAB-IgG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五类抗体联合检测IBD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pANCA,LFS针对UC有诊断意义,ASCA与PAB针对CD有诊断意义。采用联合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敏感性,使诊断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 抗胰腺腺泡细胞抗体PAB 抗DNA结合乳铁蛋白抗体LF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疸患儿血清检测时间对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100例,观察患儿溶血三项实验结果,抗体释放实验和血清检测时间及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19例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患儿1~3d检测出12例(12.00%),4~6d检测出5例(5.00%),7d后检测出2例(2.00%)。结论新生儿黄疸血清检测越早,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就会越及时,能够为患儿尽早争取治疗时间,阻止病情的发展。

  • 标签: 黄疸患儿 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 溶血病
  • 作者: 何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平昌县人民医院何海【摘要】目的研究在脂肪肝诊断过程中采取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计65例;再抽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共计65例。回顾对照组体检报告中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并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肝功及血清学指标上均劣于对照组,统计学P<0.05组间项目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脂肪肝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搜集的 53例脂肪肝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搜集的 53例健康体检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γ- 谷氨酰氨基转肽酶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血清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实验组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γ- 谷氨酰氨基转肽酶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血清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理想。

  • 标签: 肝功能 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清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 2018 年 1-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其中的 40 例失代偿期患者为甲组, 40 例代偿期患者为乙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40 例为丙组,检测 3 组的血清指标,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评比。 结果:甲、乙组的 TBIL 、 ALT 、 ALB 与丙组进行比较,具备显著性差异( P < 0.05 );甲组 ALB 高于乙组, TBIL 、 ALT 低于乙组,乙组 ALB 低于丙组, BIL 、 ALT 高于丙组,以上数据的差异方面具备着统计意义( P < 0.05 )。 结论:临床血清指标检测对诊断肝硬化及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显著,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学指标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对CHF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已经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其发生与发展的基本机制,是CHF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基础,是反映心室的主要功能状态及预测心衰患者预后、死亡的判断指标,研究证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炎性细胞因子可用于心衰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

  • 标签: 心衰 脑钠肽(BNP) C反应蛋白(CRP)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2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 5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指标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AST、 ALT、 TG、 TC以及 LDL水平均明显升高, HD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实施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肝功能 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行中孕期产前血清筛查对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中孕期血清筛查孕妇共240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孕妇均于入院当日接受采血及血清筛查,对于存在胎儿缺陷高风险的孕妇行羊水穿刺检查。对比分析血清筛查与羊水穿刺对各类胎儿缺陷的检出效果及检出胎儿缺陷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结果相较羊水穿刺,血清筛查对各类胎儿缺陷的检出效果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且各类胎儿缺陷高风险检出孕妇中,35岁及以上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则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应用中孕期产前血清筛查,可实现对孕妇胎儿缺陷的有效筛查,并需根据孕妇年龄及时采取相应治疗预防措施,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一步优化生育质量。

  • 标签: 中孕期产前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预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乙肝五项)检查方法,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血清样本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对确诊患者予以及时治疗。结果通过实施乙肝五项检查,确诊34例患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余6例乙肝五项检查为阴性。对3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B超等进一步检查,并予以及时的针对性治疗均有好转。结论乙肝五项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学检查 乙肝五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检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在HDN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为ABO-HDN的264例病人的溶血三项试验,不规则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例Rh-HDN病人的孕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264例ABO-HDN患儿中,溶血三项试验结果以放散实验和游离抗体实验两者均阳性占67.2%,放散试验阳性占18.6%,三项试验均阳性占11.2%,三项试验均阳性的组HDN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明显,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血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预测HDN常规产检项目,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作为预测HDN的有效依据,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是诊断HDN最有力的证据,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可作为HDN诊断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初次诊断接受血清与细菌学联合检验的为A组,只接受血清检验的为B组,仅接受细菌检验的为C组,然后对三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阳性检出率远远超过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应用血清检验联合细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血清检验或者是细菌检验。

  • 标签: 布氏菌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给予2种方式检查,一是血清检验,设为A组,二是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设为B组,比较2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比较阳性率,A组为86.41%(159/184),B组为91.31%(168/184),经数据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比较不同病程的检出率,A组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均是有效的诊断方式,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确保诊断效率。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CR与血清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68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PCR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Ⅰ组,应用血清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Ⅱ组,对比两组患者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结果综合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疑似病例中共有566例被确诊为儿童EB病毒(EBV)感染;Ⅰ组(全血EBV-DNA)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达到85.68%(485/566),远高于Ⅱ组的43.64%(347/56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PCR 血清学检测 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 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 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清检验,评估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35例患者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P< 0.05)。结论:血清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血清检验   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 15年,就很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肾病。临床上将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的含量当作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若检验结果显示,二者水平均升高,那么就表示患者的肾功能严重受损。有研究结果显示 [1],超过 40%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治有可能逆转该病。本次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检验的临床价值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 35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 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 19例,女性患者有 16例,患者年龄为 41-74岁,平均年龄( 57.4±14.6)岁,患者病程为 1-21年,平均时间为( 12.3±5.6)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 20例、 15例,患者年龄 42-75岁,平均年龄( 58.1±15.3)岁病程为 2-22年,平均时间为( 12.8±6.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 P> 0.05)。    1.2 检验方法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第三天清晨抽取患者 3ml静脉血,采用离心取血检测法,检查患者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检验所用的仪器为雅培 C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的试剂为原装试剂。    1.3 统计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软件 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若 P> 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意义。    2 结果   由示例 1可以知道,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意义( P< 0.05)。   示例 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 +s)   组别    例数 血清肌酐( μmol/L) 微量白蛋白( mmol/L) 血清尿素氮( mg/L)   对照组  35   81.03±20.45               5.53±2.15                        6.96±7.21   观察组  35  121.96±18.45             14.50±1.99                       479.78±112.03    t - 8.792 18.114 24.917    p - < 0.05 < 0.05 < 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当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微血管出现病变,就会引发全身性疾病,进而产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而且欧美国家将其当作所有危险因素中的第一位 [2]。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致死率较高,该病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缩节状硬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能够及时得到诊治,那么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医学专家认为 [3],早糖尿病肾病发展各阶段,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敢于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由此可见,早期糖尿病诊断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都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在本院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为( 121.96±18.45) μmol/L、( 14.50±1.99) mmol/L、( 479.78±112.03) mg/L,对照组三项指标水平分别为( 81.03±20.45) μmol/L、( 5.53±2.15) mmol/L、( 6.96±7.21) mg/L,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意义( P< 0.05),这提示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能够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肾病并发症,与上述研究结果完全相符。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坏程度较轻,肾小球过滤膜受损,肾小球过滤膜上的负电荷就会大幅度减少,而且会出现高压过滤,孔径随之增大,患者体内血清肌酐、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就会大幅度上升,而且患者肾小球损害程度越严重,三项指标水平就越高。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微量白蛋白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若患者尿素分子含量降低,患者血液中含有的尿素就会被肾小球过滤进而排出体外,通常情况下,肾小管会吸收 30%左右的尿素,而且肾小管还能少量排泌尿素。当患者血液中的尿素浓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能够反映患者肾小球过滤功能,只有患者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肾小球过滤功能逐渐恢复的时候,血液中尿素浓度就会开始上升。鉴定患者的肾功能可以观察患者血浆中尿素浓度,即患者血浆中尿素浓度大幅度上升,就表示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   在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的过程中,肾脏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尿素,尿素在肾病功能疾病诊断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尿素测定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的尿素是肾脏功能疾病诊断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检验的敏感性较高,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现象,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施华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检验分析 [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0(48):117-118.    [2]杨秀兰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清检验分析 [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20):2754-2755.    [3]陈玉 ,吴延昊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相关指标的临床分析 [J].医学信息 ,2015,29(28):366-3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弱放散强的血清特点,为亚型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应用吸收放散试验来检验ABO亚型红细胞和正常ABO血型红细胞吸收相对应的-A抗体或-B抗体(同时做正常“O”型红细作对照),检测吸收前和吸收后血清抗体效价来作对比后分析结果。结果亚型红细胞和相对应的血清抗体反应时其特点是吸收抗体的能力比较弱,放散出来的抗体很强;正常红细胞的的反应刚好相反吸收很强,放散出来的抗体很弱;O型红细胞作为对照,不吸收也没有放散。结论吸收弱放散强作为亚型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在遇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疑难血型定型时,这一特点能为亚型的鉴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正确的血型鉴定,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ABO血型 亚型红细胞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弱放散强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快速血清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差异较小,(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于病程<7天的检出率高于快速血清检验,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快速血清检验对于病程时间≥7天的检出率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在临床中需要根据患儿年龄、病程选择最合适的检验方式,提高检出率。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 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价值